袁 雪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分析
袁 雪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目的深入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川特点及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各3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总结和概括。结果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相对严重,β受体阻滞剂达到目标剂量、血钠偏低、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更为明显;在药物使用方面,联合用药的概率也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关注,并根据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药物,以保证患者的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临床特点;药物治疗
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最后阶段,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从患者的年龄结构来看,老年人由于身体功能下降,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本次研究就将以实际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总结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技药物治疗情况,现将研究整理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订的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基础病因主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和高血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平均年龄(62.8±3.5)岁,平均病程(66.2±15.9)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1例、Ⅲ级25例、Ⅳ级14例。
1.2 方法
1.2.1 收集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基础疾病、病程、心功能分级(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心电图参数、心率、血压、血生化指标以及改善心功能的口服药物及服用剂量。
1.2.2 分组: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0例患者中,30例患者的年龄≥60岁,将其归为老年组;另外30例年龄<60岁的患者分为非老年组。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SBP为(120.5±12.9)mm Hg,对照组SBP为(129.3±15.8)mm Hg,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2.3630,P=0.0215)。观察组DBP为(73.9±9.4)mm Hg,对照组DBP为(76.1±9.9)mm Hg,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0.8827,P=0.3811)。观察组Hr为(69.8±13.1)BPM,对照组Hr为(79.4±14.0)BPM,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2.7424,P=0.0081)。观察组AST为(40.6±16.7)U/L,对照组AST为(38.9±15.9)U/L,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0.4038,P=0.6878)。观察组ALT为(44.1±16.1)U/L,对照组ALT为(35.2±15.7)U/L,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2.1677,P=0.0343)。观察组ALB为(37.3±4.1)U/L,对照组ALB为(42.2±4.5)U/L,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4.4086,P=0.0000)。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对比:观察组PR间期为(170.9±20.9)s,对照组PR间期为(156.4±24.2)s,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2.4837,P=0.0159)。观察组QRS持续时间为(118.7±15.8)ms,对照组QRS持续时间为(114.2±16.0)ms,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1.0961,P=0.2776)。观察组LVEDD为(58.3±6.9)mm,对照组LVEDD为(52.7±6.0)mm,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3.3544,P=0.0014)。观察组LVEF为(40.9±9.1)%,对照组LVEF为(47.9±8.3)%,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3.1129,P=0.0029)。
2.3 药物使用情况:统计结果显示,相比于非老年组患者,老年组患者联合用药的情况高于非老年组,其中老年组(n=30)2种药物联合使用4例(13.33%),3种药物联合使用6例(20.00%),4种药物联合使用20例(66.67%);非老年组(n=30)2种药物联合使用5例(16.67%),3种药物联合使用14例(46.67%),4种药物联合使用11例(36.67%);两组患者4种药物联合使用率比较,老年组更高(χ2=18.0201,P=0.0000)。
从本次研究来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除了身体功能原因影响,病情程度较之非老年患者更为严重外,联合用药的情况更为显著;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关于该部分患者的治疗,主治医师应给予更高的重视,即在开始系统的治疗前,必须要详细掌握患者的病情,将高危患者进行区分,结合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予以系统的分析进而指导用药,保证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患者出院时还应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3],通过健康宣教和随访的方式,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从根本上保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 刘蕾.慢性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现况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5,10(11):133-134.
[2] 赵喜萍,杨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遵循指南优化药物治疗现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1(2):112-123.
[3] 于鹤鹏,常婧,钟文雯,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药物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3(10):187-189.
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0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