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娜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老年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程丽娜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在老年患者PICC置管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对照组以传统的方法进行置管,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置管,对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对老年患者进行PICC置管,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有效地防止并发症发生,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上主要适用于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或者需要进行治疗的患者,它能够帮助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途径[1],有效地降低了刺激性化疗药物和高浓度营养液对患者血管壁的损伤,到当前来说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的各个疾病病种领域。相对来说,传统的PICC置管对于一些肥胖、水肿以及反复治疗的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在质管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置管耗时较长,而且容易对患者局部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2]。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在血管超声实时的监视之下,通过导丝、扩器以及插管器等将导管插入到外周静脉,在当前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本研究主要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在老年患者PICC置管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中,选择出10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为60~87岁,平均年龄为(72.6±4.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为(61~88)岁,平均年龄为(71.5±3.7)岁。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PICC置管,分组以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进行置管,帮助患者准备好穿刺用品,选择患者的穿刺血管,为患者常规的进行消毒铺巾,之后选择合适的套管针对患者进行血管穿刺,见回血以后,拔除穿刺针的针芯儿,帮助患者送入导丝。沿导丝送入导入鞘和扩皮器,对患者进行扩皮处理,完全进入血管以后退出导丝,并将扩皮器撤出。退出导入鞘以后,在穿刺点用15 cm×15 cm的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并贴透明贴膜进行固定。
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患者去枕平卧,使手臂外展与身体保持90°角,在超声的引导下,将设备摆放在患者适当的位置上,然后使用超声选择患者的靶向血管,一般多选择患者的贵要静脉,在确定穿刺点以后,在该位置上进行标记[3]。术者须穿戴无菌衣和无菌手套,并做好常规的消毒处理,铺设无菌孔巾,并安放无菌探头照,根据患者的血管深度选择合适的导针,在超声探头上进行导针槽的安装。穿刺之前需要在超声引导之下进行再次定位,选择患者的血管影像,固定在标记中间位置。将穿刺针插入导针器,以便于分离患者的导针孔,要保持穿刺针的斜面,左手固定好探头,保持探头位置能够垂直患者的皮肤,同时双眼注视超声显示器,并且按照超声探头引导的部位和方向、深度等等,对患者进行缓慢进针,穿刺成功以后固定穿刺针,使其保持不动[4]。同时小心地将超声探头挪开。将左手固定好穿刺针以后,右手选择导丝将穿刺针置入其中。在导针进入血管以后,须立即调整进针的角度,继续推送导丝,右手松止血带,并叮嘱患者松开拳头,保持患者的体外导丝在10~15 cm。在此情况下,帮助患者撤除穿刺针,并保持导丝留在原位,在导丝的右方约0.2 cm的地方,皮下注射2%的利多卡因0.2 mL,同时采用扩皮刀沿着导丝上方切开患者的皮肤,以此扩大穿刺点,同时在导丝下方垫好无菌纱布[5]。采用插管气沿着导丝送入,在推进插管鞘以后,使其和血管走向保持一致。同时需要边旋转插管器,边进行管鞘插入,左手帮助其固定插管鞘,右手撤出后,对扩张器和导丝进行撤出,使PICC导管缓慢匀速的在插管鞘内置入,取无菌纱布在鞘的末端进行压迫,同时固定导管,从血管内撤出并撕裂插管鞘。对插管长度进行核对,同时连接安装器,并锁定导管的末端,使其穿刺点下方垫无菌纱布,在上方覆盖无菌透明贴膜,并进行X线摄片,确保导管位置,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对本研究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IBM 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49例,穿刺成功率为98.00%;对照组为36例,穿刺成功率为72.00%,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50例,置管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40例,置管成功率为80.00%,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将患者的静脉炎0例,静脉血栓0例,局部感染1例,对照组分别为4例、3例、5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在目前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赛丁格技术最早在1953年由一名瑞典的放射科医师发明的,也就是经皮穿刺并采用导丝导管交换的方法将导管置入患者的血管内。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针对患者静脉进行穿刺,进入血管以后通过穿刺针或套管送入导丝,最后拔除穿刺针。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穿刺效果优于对照组,证明了超声引导下改良塞林格技术在老年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对此进行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能有效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种技术一般选择患者的走上贵要静脉进行穿刺,本研究组内未出现静脉血栓情况,而血管的内膜损伤也是导致患者出现血栓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穿刺方法一般为盲穿法,在进针以后,患者的血管走行难以控制和掌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管被穿透后反复穿刺血管的概率。改良赛丁格技术能够在超声的引导之下,准确地对患者血管的位置以及解剖结构进行显示,所以能够实时动态地进行穿刺,进而可以精确地将穿刺针穿到患者的血管当中。这种情况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穿刺的效率,有效的降低因反复穿刺而对局部组织造成损伤,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对老年患者进行PICC置管,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有效地防止并发症发生,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1] 马容莉,马姗.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210-211.
[2] 肖雪月,周跃,顾红.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术行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3):143-145.
[3] 张晓菊,陆箴琦,戴宏琴,等.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入与盲穿置管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42-45.
[4] 鲍爱琴,闻曲,刘为红.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4,29(1):57-58.
[5] 马姗,马容莉,林静.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5(9):89-91.
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