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抓点示范推模式 全程控管保质量畜产品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管模式探索
文│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为了从源头上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紧紧围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等工作,在韩城市、丹凤县开展了畜产品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管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领导小组。两个试点县由行政部门出面整合有关单位力量,形成了纵向一体、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
2.顶层设计,做好试点指导。通过调研,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印发了《关于开展畜产品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管试点工作要求》,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试点要求。试点县也印发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对抓点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深刻领会抓点精神。
3.登记备案,推行资格准入。试点市县积极推行养殖备案和从业资格准入制度,强化行业管理。
4.强化培训,提升生产水平。举办各类培训班时,适当增加试点县(市)参训名额。
5.包抓指导,实现关键控制。围绕“六个一”组织县、乡两级业务干部包抓试点企业,与企业签订抓点协议,实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
6.内检外查,痕迹考核抓落实。试点县一手抓企业内检,一手抓业务部门督促检查,确保抓点各项措施和要求落在实处。一年来,对试点市县督促检查和交叉检查4次,总结交流经验,督促推进工作。试点县将部门、抓点人员试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试点企业对员工也实行指标量化,绩效考核。
7.标准创建,促进产品认证。试点县都将抓点与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有机结合,达到了相互促进的效果。
1.养殖场生产水平有所提升。通过推广优良品种、改善设施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加强技术应用,使养殖场生产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2.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试点县按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认证技术要求,帮助企业建立企业内检制度,全程关键环节得到有效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也得到有效保证。
3.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通过发酵床养殖技术、EM菌生物技术、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养殖场的污染得到一定程度治理。试点县整体推进企业修建化尸池,提高了病死畜处理效果。
4.业务部门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通过力量整合,畜牧技术推广、动物疾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等部门工作得到整体推进,而且包抓干部从机关深入生产一线,既转变了作风,又在实践中强化学习和锻炼,知识面得到拓展,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试点探索,熟化改进,总结形成了“整合力量包抓场、养殖备案搞准入、全程指导控关键、内查外检抓落实、痕迹管理抓考核、标准创建搞认证”的畜产品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管的工作模式。“整合力量包抓场”是指聘请大专院校、推广部门和集团化企业的专家、教授组建专家团队。整合县、乡两级畜牧站、动卫所和疫控中心等有关单位力量,组织技术人员驻场包抓。“养殖备案搞准入”是指对规模养殖场(小区)实行核查,登记备案。对从事畜牧兽医技术岗位的人员实行资格准入,持证上岗。“全程指导控关键”是指驻场包抓技术人员对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诊断评估,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帮助企业实现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内查外检抓落实”是指要求企业建立内检制度,开展企业内部检查和整改提高。同时,强化业务部门和抓点工作人员对企业开展检查,督促整改。“痕迹管理抓考核”是指要求实现养殖企业有规范的生产档案记录,企业内检员和业务部门检查要有检查记录,驻场包抓人员要有工作记录,试点县通过查看一系列的记录资料分别对养殖企业、内检员、包场抓点人员进行考核。“标准创建搞认证”是指在试点企业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