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丹凤生态畜牧业发展

2017-01-15 12:13:36刘书生潘广军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粪污养殖生产

文│刘书生 潘广军(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 地方之窗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丹凤生态畜牧业发展

文│刘书生 潘广军(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今后发展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围绕这一目标,各地都在积极号召响应。改革调整应结合地域特点、发展容量、生态优势、消费能力、市场份额、技术含量等综合因素分析,客观准确地理清思路,把握重点,落实措施,确保稳步发展,促进畜牧业率先迈入现代化行列。

一、现状分析

陕西省丹凤县位于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的商洛地区,总面积2438平方千米,因县城南临丹江、北依凤冠山而得名。据统计,“十二五”末,全县生猪、肉鸡、肉牛、肉羊生产总量分别达到80万头、5000万只、3.3万头、8.7万只,肉、蛋产品分别达到9.15万吨、1.08万吨。全县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户673个,规模化养殖比重占到生产总量的30%以上。认证无公害畜产品13个,部级示范场2个、省级示范场4个、市级示范场90个。动物疫情测报站兽医实验室获得省级认定;县、镇、村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基本完善,全县配备村级防疫员328名,落实官方兽医38名,建设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16个,屠宰检疫申报点2个;生猪、蛋鸡良种繁育体系健全配套,良种率在90%以上。

陕西(华茂)现代农业园区“十大板块”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建成10万套种鸡厂、5000万羽孵化场、20万吨饲料厂、500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万吨禽肉熟食品厂、每小时屠宰1.2万只屠宰厂、物流配送中心、700立方米大型沼气设施、万吨有机肥厂及科技研发中心,带动近千户农民增收致富。正确分析现状,才能为未来发展确定工作思路和目标。

1.从养殖市场分析来看。从全县来看,每年定点屠宰生猪总量在1万头左右,加上双汇冷鲜猪肉配送,对县域生猪屠宰数量有一定的削减,其余生猪以外商上门收购为主。肉鸡主要依靠华茂省级龙头企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运行,以冷鲜产品为主,熟食品正在拓展市场。牛产业以农户家庭养殖黄牛为主,除3个牛肉火锅店年需350头肉牛外,其余均自产自销。羊产业以当地白山羊与布尔山羊杂交生产为主,主要靠小商贩相互联系销售。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着县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2.从食品安全分析来看。近年来,国内相继发生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食品安全大案,加上禽流感、蓝耳病、小反刍兽疫、人畜共患病等传染病的局部发作,以及注水肉、病害肉大量流入市场的恶劣事件,挫伤着消费者的信心,人们对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尽管全县未发生过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但受检测手段和方法的制约,点状疫病及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全县认定的13个无公害产地和产品,其生产条件、生产设施、生产管理等,与现代畜牧业及无公害产品标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3.从发展条件分析来看。丹凤县是“一江清水供北京”的丹江流域地。人均土地面积不足0.8亩,按照不使用化肥推算土地承载消纳能力,年人均养猪总量3头,仅相当于全县养猪80万头。按照畜禽数量规律及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原则,全县满负荷生产总量为生猪总量33万头、肉鸡2400万只、肉牛2万头、肉羊15万只。建成有机肥加工厂3个、在建1个,100立方米以上沼气设施35个。显然用地紧缺和治污投入不足是今后发展的重点。短期看,融资难最为突出,但长期看,土地、饲料、用水日益稀缺,规模养殖企业粪污的收集、贮藏、处理设施配套建设与运行缺乏资金保障,将成为限制甚至危及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从人才队伍分析来看。畜牧业是一个技术要求严、疫病防控难度高、安全监管责任大的行业。畜牧兽医行业历经几次机构改革,编制不断被削减,县镇在职干部52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36人(含54岁以上11人)、中专文化专业学历29人,知识老化现象普遍。村级防疫员279名,其中40岁以下的48名占17%、41~55岁的125名占44.8%、55岁以上106人占38.2%;40岁以下的以初、高中生为主,41~55岁的多为初中学历。村级防疫员老龄化问题严重,文化程度偏低,畜牧产业人才缺失。

5.从经营主体分析来看。全县获家庭农场命名106个,其中家庭牧场23个,占21.7%;注册专业合作社373个,其中畜牧类专业合作社114个,占30.6%,获国家示范社命名1个,省级示范社2个。从运行及作用发挥来看,仅有华茂生态鸡养殖合作社运行规范,农民利益机制联结紧密,带动能力较强。

综上,受土地紧缺、供需失衡、监管乏力、人员不足、主体带动不强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规模控制、转型提质、产品优质、资源利用、环境优美是今后畜牧产业发展主流方向和目标。

二、发展优势

1.区域优势。县城所在地龙驹寨距省会西安170千米,距离商洛市政府所在地商州50千米;与河南、湖北接壤相邻,312国道、沪陕高速、西商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有西安省会“后花园”之称。便于活畜及产品的流通销售。

2.环境优势。县内山岭连绵,河谷纵横,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山有蟒岭、流岭、鹘岭,河有丹江及银花河、武关河与老君河。岭谷相间,互相交织。处于亚热带半湿润与东部季风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区,平均气温约13.8℃,降雨量687.4厘米,无霜期2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56小时,年总辐射量122.79千卡/平方厘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各类作物生长,有“商洛蓝”美誉,生态环境优美,是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理想生产基地。

3.政策优势。近年来,县政府围绕精准脱贫,积极落实扶持政策,采取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帮扶措施,将畜牧业作为扶持发展产业之一,整合金融、财政、项目等资金及包抓力量予以扶持,带动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畜牧产业建设,有助于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质量。

4.品牌优势。全县已获得无公害生产产地认定,在13个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中,包括华茂“商凤”肉鸡;“鸡窝洼”“山凹凹”“方帅哥”鸡蛋;“大庄”“月亮湾”“山凹凹”“富农”“星河”生猪;“高峪”“皇台富民”“兴旺”肉牛;国华“白山羊”羊肉。发展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96个,其中3个企业获省级以上示范场认证,10个企业获市级示范场认证,为县域畜牧产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5.主体优势。近年来,全县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支持引导畜牧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向二三产业转变。目前畜牧主体中获得市级以上园区命名的2个,其中陕西(华茂)现代农业园区获全省第一批命名;获省级以上百强示范社命名2个;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命名3个。养殖种类涉及肉鸡、生猪、蛋鸡。均运用了现代养殖设施装备技术、良种繁育技术及新科技的转化推广,为全县现代畜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特别是华茂牧业先后建成了父母代种鸡厂、鸡苗孵化厂、饲料厂、肉鸡养殖基地、万吨禽肉熟食品厂、屠宰厂、物流配送中心、大型沼气、万吨有机肥厂及科技研发中心共十大版块,形成肉鸡产业从源头到终端产品完整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成为全省肉鸡规模最大、产业链条完整、发展特色循环经济的现代农业示范企业,创造了生态、绿色、高效、优质肉鸡品牌。

6.电商优势。2015年以来,畜牧企业重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形成主动宣传推介的良好氛围。养殖APP远程监控、微信圈、电商等快速发展。据统计,丹凤县山凹凹、源生态等4个畜牧企业采用APP建立了生猪、蛋鸡、肉鸡微信圈,丹凤华茂、皇台合作社等8个企业推行了“互联网+”品牌销售模式。特别是华茂公司、陕西未来公司等企业在西安及商洛市建立直销门店,产品效益提升1倍以上。

7.监管优势。丹凤县坚持以畜禽生产提质增效、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依据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规范,按照部门指导、企业实施的工作思路,落实“生产准入备案、制定标准规范、完善制度管理、企业内检控管、干部包抓监督”的“五位一体”工作模式,在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畜禽检疫等质量关键环节,强化执法全程管控监督,探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可延伸的监管路子。

三、改革重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引领,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标准化规模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严格准入;农牧结合、循环利用;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依法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路径,着力推进畜牧生产节能减排和粪污资源利用,促进全县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1.坚持规模发展方向不动摇。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坚持生态绿色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重点工作是:一是控制生产规模。按照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布局,以土地消纳承载力为前提,按照1亩土地年消纳4头生猪粪污量的标准,折算其他畜种养殖量,科学统筹确定全县畜禽饲养总量。坚持以市场为需求导向,生猪、肉鸡主导产业突出,草畜、蛋鸡特色产业优化,规模、散养方式共存,以销定产、产销平衡、适度发展。二是废物资源利用。以完善粪污无害化处理为前提,稳步推进废物资源利用。指导现有养殖场依据生产能力及粪污产生总量,配套建设沼气、发酵设施,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养殖备案等准入资质;新(改)建场要严格审批,做到粪污及病死畜处理与建设同时规划、建设、使用。在废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推行“畜—沼—肥—田”等综合措施,实行干清粪工艺、节水控制,在源头上减排;健全养殖无害化设施,采取厌氧发酵、污水(沼液)贮存池、氧化塘、好氧池、人工湿地等方式,在生产中清洁;拓展粪污排放路径延伸,固粪堆积发酵后加工有机肥,推行种养结合、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清洁回用等模式,在利用上资源升值。三是制定排放标准。在国家“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总体要求下,依据生产发展制定限、适养区的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排放标准,并加大环境及粪污排放检测力度,科学指导企业发展,避免脱贫路子狭窄,生产大幅滑减。

2.坚持转型提质增效不动摇。坚持科技为先导,加大投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良种奠基。要积极推广良种良繁良养模式,依据市场发展方向,确立优势杂交方式,主推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生猪繁育;夏洛莱、西门塔尔、秦川肉牛繁育;布尔山羊、白山羊繁育体系;推广京红、京白、海兰、伊莎蛋鸡,白羽、黄羽肉鸡,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二是设施保障。采取工业化生产理念,推广提高自动化养殖设施装备,既可提高生产效率,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即可减少生产成本,又能实现生产增值;即可做到环境控制,又可提升产品质量。三是抓住关键。生态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投入品和粪污利用,投入品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主要抓好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规范使用管理,查验生产批号、GMP认证、经营许可证及质量检验报告等,从源头做好质量审查。在使用上严格按照方法、途径、剂量、贮存、休药期等要求落实,做好记录查验。四是科技创新。围绕良种、良料、良管、良法技术,在改良效率、发酵或无抗饲料配方、目标考核、防疫免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新技术应用方面进行对比试验,探索畜产品质量和效益提升新动能。

3.坚持新型主体培育不动摇。积极鼓励大学生、外出务工等新生力量,参与畜牧发展行列;对达到一定认定条件的养殖企业,动员开展主体认定;对已认定企业实施更高级别创建,推动经营主体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一是组织开展新型主体培训,了解市场、政策、技术等方面知识和信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自觉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要坚持以生产为前提,以大专院校师资力量和专业人才包抓指导为依托,以新技术、新试验、新品种、新设备的研发推广为重点,在实用性方面下功夫,发挥科技效益。

4.坚持健全生产体系不动摇。一是抓好在职技术力量。按照技术提升、招聘扩编的总要求,通过再培训、再学习,加强在职干部教育,健全县镇畜牧兽医站功能设置,做到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提高服务能力。二是发展社会力量。挖掘一些实用“乡土人才”,通过农民教育和考核,颁发技能证书,促进技术推广;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对畜牧从业人员强化培训,规范从业行为,提高科技素质。三是建立生产准入机制,落实严格审批、规划、建设、生产流程,做到养殖备案手续健全、环评登记或评价合法合规。四是健全检疫监督体系。养殖环节落实动物防疫条件许可制度,养殖环节执行引种报备、投入监管、粪污治理及病死畜无害化处理、产地检疫等日常化监督,屠宰环节落实“规模养殖、定点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总要求,做到入场检疫票证齐全、屠宰肉品检验合格。

5.坚持品牌引领发展不动摇。品牌是品质的外在表现,取决于公众的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品质是品牌的内涵,也是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除要以品牌引领,抓好优质产品基地、建好生产车间、饲养优良品种、强化投入管理、健全生产规范外,还要做到:一是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制定岗位职责、明确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实现生产质量控制。二是认真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注册品牌,促进准入,利用微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三是积极宣传推介,养殖企业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展销会等大众平台,切实增强品牌意识,苦练内功,改善供给,适应需求,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追求卓越质量,丰富产品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坚持诚信经营,信守承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局、农业局、环保、土管、水务、财政、扶贫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丹凤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办、县直相关各部门也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围绕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强化督察检查,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协作、整合资源,全力推进生态畜牧业项目建设,确保农业提质增效有序实施。

2.强化项目支撑。争取省、市政策支持,加强沟通,争取项目、资金投资,项目带动发展。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出台扶持生态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争取县财政设立生态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

3.加强部门协作。扎实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的长效机制,整合财政政策性资金、捆绑部门行业资源、拉动金融社会资本,协同推进发展。

4.强化督促考核。围绕生态畜牧业建设要求,合理细化设置年度目标任务,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目标责任考核办、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脱贫攻坚办公室等部门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工作的督促检查,以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确保生态畜牧业发展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粪污养殖生产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11-17 05:22:27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48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当代水产(2021年9期)2021-12-02 01:35:00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6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中国军转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
新农业(2016年16期)2016-08-16 03: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