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志 李亚平 刘 欣
(丹东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辽宁 丹东 118000)
机械通气对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分析
孙会志 李亚平 刘 欣
(丹东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的100例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290.34±58.54)ng/L、(294.26±53.15)n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82.31±21.19)ng/L、(159.65±20.62)ng/L,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中行机械通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脑钠肽的水平,相对于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效果更优。
机械通气;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ICU;脑钠肽
脑钠肽在调节心血管、体液平衡、血压功能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报道,在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患者的脑钠肽的敏感性明显提高,已有研究证实,机体血浆的脑钠肽水平与其平均肺动脉压大小呈正相关[1]。肺动脉高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的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行机械通气的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脑钠肽水平的变化,以期为机械通气的应用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的100例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经血气分析检查均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排除严重肾、肝、心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导致肺部感染以及影响脑钠肽水平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46.32±4.18)岁;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0岁,平均(45.32±4.21)岁,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APACHEⅡ评分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予以皮质激素、强心利尿、平喘祛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通气模式与观察组一致,所使用的压力支持水平取0.78~1.48 kPa。观察组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部分或全部自主呼吸通气模式,即采取SIMV通气模式、PEEP初始设置为0.29~0.49 kPa、呼吸频率设置为12~20次/分,同时将吸入气体的初始氧含量设定为40%~100%。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几治疗后24 h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样,并将依地酸钠加入抽取的血样内,分析血浆BNP水平。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290.34±58.54)ng/L、(294.26±53.15)n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82.31±21.19)ng/L、(159.65±20.62)ng/L,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表明[2-3],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激活极有可能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因素,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一旦被激活,其体内的血管紧张素、内皮素以及脑钠肽等血管活性因子均会被大量合成并分泌至血液系统中,对肺循环造成干扰,影响机体的正常肺通气。因此,分析患者血浆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有利于评价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脑钠肽是由心肌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种神经肽类的激素。一旦机体的左心室容量出现明显扩增,引起心脏负荷增加时,机体的心肌细胞就会大量分泌脑钠肽,脑钠肽就会透过细胞膜进入到组织间液中并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脑钠肽通过对钠离子通道的激活以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抑制作用,会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从而大大减少机体心肌对氧的需求,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此外,脑钠肽可对人体的整体血容量以及机体的心肌负荷产生明显的调节作用,可进一步影响到肺循环,因此有脑钠肽水平直接影响机体的肺动脉高压一说。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提示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得以明显优化,机体的心脏负荷得以明显减轻,进一步阻断了机体心室合成和分泌脑钠肽。脑钠肽水平的下降也表示机体的心室负荷得到明显缓解,肺循环阻力明显降低,肺动脉高压明显下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患者行有创通气后其通气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中行机械通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脑钠肽的水平,相对于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效果更优。
[1] 秦艺玮,尚观胜,付强,等.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并肺动脉高压患者BNP的影响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4):6766-6769.
[2] 王彬,赵光强.机械通气对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1):76-79.
[3] 薛华,李满祥,施大为.机械通气对老年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145-147.
R5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