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75)
不留针针刺治疗小儿肠道实热便秘16例疗效观察
王玉霞
(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75)
针刺;不留针;便秘;肠道实热
2010年8月—2016年1月,笔者针对学龄前儿童畏惧针灸与多动难静的特点,应用不留针针刺治疗儿童肠道实热便秘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肠道实热证诊断标准患儿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10岁,平均(72±16.15)个月;病程1~23个月,平均(150±14.20)d。参照《中医儿科处方手册》中医儿童便秘诊断标准[1],结合2011年7月小儿便秘协作组制定的便秘分型中医辨证标准: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排便间隔大于2 d,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口干或口臭,腹中胀满或痛,小便短赤,脉数,舌红苔黄(腻)。
取穴:主穴取支沟、天枢、足三里、上巨虚。配穴随症加用太溪、太冲等。主穴操作:患儿仰卧,家长陪同配合,医者以0.25 mm×25 mm毫针,进针约5 mm,行针10~15 s,出针,不按针孔;配穴操作法同上。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1.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2 d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通畅,短期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3 d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有效:临床症状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结果:16例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10例,占62.50%;显效3例,占18.75%;有效1例,占6.25%;无效2例,占12.50%。总有效率为87.50%。
《宣明方论·小儿门》:“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说明小儿之病,热证居多,另现今小儿动少静多,又好食辛热油腻之物,如李东垣《兰室秘藏》云:“食辛热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故大便燥结。”
针刺治疗小儿便秘,赵研敏等[2]取穴大肠俞、天枢、支沟、合谷、上巨虚、曲池等,患儿留针10~15 min,不配合者不留针,总有效率为85.7%。关于不留针针刺治疗疾病,徐耿昭认为针刺留针与否应根据情况而定,根据体质、病位、时节之变、脉证、针感与中病与否、特殊病等确定[3]。基于徐氏经验,结合《灵枢·逆顺肥瘦》:“婴儿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刺,浅刺而疾发针。”《灵枢·经脉》:“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以及患儿多畏惧针灸,难以久静,故临床上采取取穴少而精、不留针的针刺方法治疗便秘,疗效较好。
[1]韩新民.中医儿科处方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4-65.
[2]赵研敏,张颖.针刺治疗小儿实证便秘56例[J].中国针灸,2007,27(7):532.
[3]徐耿昭.关于针刺留针与否的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9(2):51-52.
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