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英 王茜茜
(吉林省前卫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 130012)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赵 英 王茜茜
(吉林省前卫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43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语言、肢体康复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语言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3个月后再次评分,干预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早期护理干预;脑梗死;语言肢体康复;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脑梗死的病发率逐年上升。患者病发后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容易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诱发脑坏死等重症[1]。脑梗死病情进展迅猛,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探求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对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和肢体康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详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43例。常规组男女比例为23:20,年龄48~80岁,平均(62.3±2.7)岁,干预组男女比例为25∶18,年龄46~78岁,平均(61.9±3.1)岁,两组患者在组间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基于中西药结合治疗和针灸治疗,常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在入院14 d后病情进入恢复期时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包括用药指导、生活干预等。
干预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即患者入院第2天立即实施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①早期体位护理:患者入院后以健侧卧位为基本体位,在躯体前后分别垫10 cm高的软枕,维持躯体稳定,保持肩关节屈曲100°,患者上肢充分前伸,并在患侧上肢和下肢下方均垫一软枕,下肢软枕长度需延伸到足部下方,膝关节、髋关节保持屈曲位。为了防止褥疮,在体位变换时从健侧卧位变为仰卧位,在肩关节下垫一软枕,上肢伸直并外展45°,腕关节保持背曲位,手掌平展,可在上面放置250 g的沙袋提高手指关节的活动度,膝关节下方垫软枕,膝关节微曲,足部穿丁字鞋避免足下垂,每隔2 h更换1次体位,避免关节僵硬和运动肌异常痉挛等症状;②早期语言训练。入院第7天时对患者舌头伸缩功能进行锻炼,鼓励患者发音,采取简单字句或数字进行重复训练,护理人员向患者示范口型对发音进行纠正,第14天时可通过简单的语言沟通,结合提问的方式让患者回答简单问题,之后再进行强化训练,及时给予患者鼓励,提高其依从性;③早期肢体锻炼。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肢体锻炼,从健侧到患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分别对患者肩、肘、腕、指进行锻炼,以重复屈曲、并拢、分开等动作为主,幅度从小到大,每天进行3~5次的锻炼,每次持续时间在15~20 min,期间可采用拍打、按摩肌肉的辅助锻炼方式,促进肌力提升;持续半个月后可在护士协助下进行下肢垂直坐位锻炼,并逐渐过渡到扶床站立练习和缓步行走练习,逐渐恢复肢体功能。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持续3个月,对两组患者语言、肢体康复效果进行观察对比。语言能力以汉语失语检查表进行评定,肢体活动能力以FMA量表进行评定,两个量表总分均为100分,50分为临界值,分值越高表示语言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越佳[2]。
1.4 统计学处理:以SPSS16.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语言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3个月后再次评分,干预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对比(±s),干预前,常规组例数43例,语言能力(58.4±3.4),肢体活动能力(48.1±2.9),干预组例数43例,语言能力(59.1±2.9),肢体活动能力(49.0±1.4);干预后,常规组例数43例,语言能力(72.8±5.1),肢体活动能力(68.4±3.6),干预组例数43例,语言能力(85.4±6.3)*,肢体活动能力(83.5±2.5)*。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t1=10.193;t2=22.592。
脑梗死病发急骤,进展迅猛,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此外,很多救治成功的患者会留下各种后遗症,以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为主,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指出[3],早期康复护理可在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早期给予正常的康复模式,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患者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本次研究对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干预前语言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3个月后再次评分,干预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分析为:①在脑梗死病灶产生的早期给予科学合理的体位干预和语言训练,有利于对大脑功能产生良性刺激,促进患者脑组织功能的恢复;②给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以患者全身各处关节锻炼为主,可提高患者关节强度,减少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关节僵硬、运动肌肉功能退化等问题,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4];③在语言训练时,护理人员通过互问互答、口型指导等方式,除了促进患者逐步恢复语言能力外,还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综上,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1]张玉娜.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9):335-335.
[2]宁丽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97-98.
[3]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31-732,765.
[4]赵红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2):1755-1757.
R473.74
B
1671-8194(2017)33-02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