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对中风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

2017-01-15 10:31陈艳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患肢肌力偏瘫

陈艳丽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对中风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

陈艳丽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中风并肢体偏瘫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患者肢体偏瘫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中风;肢体偏瘫;疗效

中风是我国传统中医对脑卒中的表述,肢体偏瘫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中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致残率却居高不下,而肢体偏瘫型患者在其中占据较大的比例[1]。发生肢体偏瘫的患者,行动受到限制,生活不能自理,因而生理及心理上承受着极大的痛苦。目前,临床中治疗中风肢体偏瘫的方法比较多,比如针刺、针灸、药浴、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敷贴、中药熏洗、穴位按摩等,这些治疗方式的出现与应用大大提高了中风肢体偏瘫患者的康复率,改善了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围绕中风患者肢体偏瘫的临床治疗问题展开了探讨,重点分析了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入选中风并肢体偏瘫患者60例,入选时间为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Ⅰ检查确诊为脑卒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且肢体功能障碍发生在一侧。排除标准:排除了有痴呆病或痴呆病史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等。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7例;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70.63±6.73)岁。对照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5例;年龄为63~81岁,平均年龄(71.06±6.57)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床上良肢摆放,指导患者做关节被动活动、床上活动、翻身训练、起坐训练、桥式运动等,采用拍打、挤压等方式来促进患者身体各部分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诱发患者主动运动[3]。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①穴位按摩。首先,操作者采用拿捏揉滚捻等手法按摩患肢,使患肢的肌肉获得放松。之后取穴,上肢偏瘫患者在肢体阴侧取极泉穴、曲泽穴、尺泽穴、内关穴和大陵穴,在阳侧取合谷穴、肩ā穴、外关穴、列缺穴、手三里。下肢偏瘫患者在患肢阴侧取血海穴、阴陵泉、三阴交、照海穴、阴包穴、太溪穴;在患肢阳侧取阳陵泉、殷门穴、风市穴、承山穴、解溪穴、申脉穴。以上每个穴位点按30次。最后对髋、膝、踝三个关节做被动活动,每次做40 min。②穴位敷贴。首先,清洁局部皮肤。其次,取经络激活散用姜汁拌匀,使其呈膏状。将药膏涂抹至小片的无菌纱布上,作为药贴备用。之后选穴,上肢偏瘫患者选取曲池穴、外关穴、肩ā穴作为主穴,选取太冲穴、合谷穴、足三里作为副穴;下肢偏瘫患者选取悬钟穴、阳陵泉、足三里作为主穴,选取血海穴、环跳穴、伏兔穴作为副穴[4]。最后,将药贴敷在以上主穴、副穴上,并做固定。每次贴敷30分钟,一天1~2次。皮肤溃破处禁止贴药。

1.3 评价指标: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

肌力改善的评估:①显效:肌力增加2级或以上;②有效:肌力增加1级;③无效:肌力没有明显的增加。

1.4 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肌力改善情况。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2.1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治疗前为(62.31± 10.12)分,治疗后为(83.51±10.42)分。对照组:治疗前为(63.09 ±11.38)分,治疗后为(72.17±10.23)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2.3 Barthel指数。观察组:治疗前为(51.37±4.14)分,治疗后为(86.11±3.18)分。对照组:治疗前为(50.93±3.78)分,治疗后为(70.62±4.21)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 论

中风肢体偏瘫是因脑部神经细胞发生重大损伤而导致的病症。偏瘫患者其肌肉不受神经的控制,所以会出现肌肉无力、行动不便或丧失行动能力等情况,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中关于中风肢体偏瘫的康复治疗手段较多,但是单一的治疗手段疗效欠佳,因此一般主张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法。本次研究对中风肢体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做了相关的探讨,并重点讨论了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患者相比,施行穴位按摩与穴位敷贴的患者其肌力改善总有效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更高。这就提示,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肢体偏瘫患者的肌力,而且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穴位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式,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患侧的相关穴位加以点按等手法的刺激,使患肢的经络、血气得以舒展,从而提高患肢的肌力与神经敏感性[5]。穴位敷贴也是一种中医外治方式,是基于中医经络学说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应用历史悠久。穴位敷贴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对患肢相关穴位造成了刺激,激发了经络之气,而且还使经络激活散中肉桂、血竭、三七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药物经由穴位处的皮肤进入脏腑,发挥药效,从而进一步调节血气阴阳,扶正祛邪。在双重治疗的影响下,疗效自然得到提高。本次研究中,将穴位按摩与穴位敷贴联合使用,乃是遵从了综合治疗的原则,同时也是对中医康复治疗理念的一次实践。

综上,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患者肢体偏瘫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1] 刘冰,刘洋,王文禹.解痉振瘫汤联合穴位刺络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肌痉挛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23(7):1186-1187.

[2] 张冬梅.中药足浴联合肢体按摩治疗中风后偏瘫3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河北中医,2014,25(12):1882-1883.

[3] 何玲.刮痧联合穴位按摩干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16(11):1155-1156.

[4] 胡平,曾令琼 等.穴位敷贴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27(4):547-548.

[5] 赵静.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效果观察和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14(1):114-115.

R743.3

B

1671-8194(2017)14-0196-02

猜你喜欢
患肢肌力偏瘫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