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康复功能锻炼的预后价值与临床研究

2017-01-15 10:31冯程程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梗死康复

冯程程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脑梗死康复功能锻炼的预后价值与临床研究

冯程程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研究分析康复锻炼对脑梗死的预后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析自然恢复与康复锻炼对预后是否存在差异并得出结论。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肌力、失语、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一系列症状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康复锻炼对脑梗死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脑梗死;康复治疗;价值;研究

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致残率高达70%。病情稳定后存在许多功能障碍,这些是用药物无法解决的,需要全面的康复治疗,特别是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各种功能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1-2]。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面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45~70岁,平均57.23岁。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2~75岁,平均55.65岁。两组随机分配,无主观因素,且所有患者病情无危及生命。

1.2 方法:对实验组的患者从患病后的第1天起就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有规律的对其患侧肢体进行伸展活动,拍打法及抹法可用于促进肌肉收缩能力。对于失语及构音障碍者,主要也在于运动。同时进行超声波、激光物理治疗,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缓解疼痛和肿胀等并发症。病情稳定后进行一些器械的帮助训练,锻炼他们日常生活的自理,防止肌肉痉挛、关节变形等,最大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缺乏有规律的康复功能锻炼。

2 结 果

试验组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改善感觉、运动、行为能力方面均获得了明显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在所有症状的恢复上均优于后者,且时间上与传统的治疗相比有明显的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了最低。

3 讨 论

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对于脑血管病的康复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疾,重返社会,康复功能锻炼已作为脑血管病恢复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改善感觉、运动、行为能力方面已获得明显的疗效[3-6]。

中风后应尽早接受康复治疗,否则由于卧床时间过长,出现诸多的并发症后会影响康复的程度。因此,中风后的康复治疗越早越好,只要生命体征平稳,脑梗死的患者从第1天起就应开始康复训练,发病的3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时期”[7-9]。

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恢复的机制研究中有一定的进展,尤其在康复训练的时间、环境及发病年龄上与康复功能恢复的关系已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有学者研究发现脑梗死致运动皮质损伤后,康复训练能使邻近的非损伤区发生功能重组,非损伤区在运动功能恢复上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康复训练还可促进大脑损伤区形成功能环路的重建。Lennart曾实验观察大鼠脑梗死的改变,发现脑梗死后7 d内梗死面积最大,7 d后梗死灶区大脑半球较对侧肿胀减轻,面积减少。说明早期的康复训练可增加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细胞代谢,考虑是否因早期的运动通过改善脑血液循环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使梗死体积明显减少。早期的康复运动是否与挽救缺血半暗带区的可逆性损伤有关,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区是指能量代谢保存而血供受抑制的区域。本试验显示通过康复训练,早期增加血液循环,改善了脑缺血,从而促进脑细胞代谢,使缺血半暗带区的损伤在早期恢复较明显,主要表现在梗死体积在1周时明显减小[10-13]。

总之,康复训练后早期梗死体积减少及组织形学改变,主要是增加血液循环,改善了脑缺血,从而促进脑组织的再生及修复,较同期对照组明显,说明康复在脑梗死的恢复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恢复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14-15]。

[1] 闻三秀,龙文杰,江华.脑梗死患者综合康复训练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J].解放军预防科学医学杂志,2015,36(3):33-36.

[2]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33-639.

[3] 满江红,苏心,袁梦.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预后价值与进展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1):31-33.

[4] 匡晓明,荣阳,荣根满,等.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160-161.

[5] 孙会成,荣阳,荣根满,等.脑卒中患者慢性康复治疗与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68-69.

[6] 薛兆利.现代心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313-319.

[7] 龙十龙,江海军,苏畅.脑梗死患者偏瘫的检查与评定[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3):101-103.

[8] 缪鸿石,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8:120-130.

[9] 华响山,龙根柱,江五福.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0(1):31-33.

[10] 吴俊桂,龙一长,江沭华.脑梗死康复锻炼的预后价值与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0(3):131-133.

[11]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率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20-230.

[13] 芮德源.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505-508.

[14] 缪鸿石,南登昆,吴宗耀,等,康复医学理论基础〔J].中国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0(2):97-98.

R743.3

B

1671-8194(2017)14-0125-01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脑梗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