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 磊张 慧
(1长春急救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5;2 吉林省人民医院 急诊内科,吉林 长春13002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探讨
荣 磊1张 慧2
(1长春急救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5;2 吉林省人民医院 急诊内科,吉林 长春130021)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75例,遵照随机抽样法原则分成2组,观察组(n=37)采取普罗帕酮进行急诊治疗,对照组(n=38)则采取三磷酸腺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转律成功率是97.30%,平均转律时间是(0.95±0.39)min,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11%(3/37);对照组转律成功率是78.95%,平均转律时间是(21.06 ±7.18)min,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6.32%(10/38);两组患者转律成功率、平均转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普罗帕酮进行急诊治疗效果确切,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可作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时首选用药方案。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普罗帕酮;三磷酸腺苷;急诊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属于急诊科最常见心脏病之一,实质上是阵发性发作、规则且快速的心律异常病症,具有病情凶险和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急诊药物治疗,可解除患者生命危险,但不同药物的急救效果不同。本研究将选取的7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使用普罗帕酮、三磷酸腺苷治疗,现将2组用药效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入选本组研究的7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为医院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收治,已经临床检查排除合并心脏病、高血压、重要器官器质性变、恶性肿瘤以及严重精神病患者,其均表现为心前区不适、心悸和心率加快等,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是37例和38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为28~70岁,平均年龄为(44.15±3.28)岁;平均病情发作时间是(1.02±0.52)h;对照组中男19例,女19例,年龄为29~70岁,平均年龄为(44.16±3.25)岁;平均病情发作时间是(1.04±0.49)h;两组患者均就本次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且在年龄、性别、平均病情发作时间和临床表现等资料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先进行吸氧治疗,并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给予急诊药物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严密监视患者心率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则立即停药,并立即实施抢救治疗;对照组应用三磷酸腺苷治疗,即取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生产企业: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 mL:20 mg;生产批号:150901)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次20 mg,每日1次;观察组应用普罗帕酮治疗,即取普罗帕酮注射液(生产企业: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 mL:17.5 mg;生产批号:151004)70 mg,溶入20 mL 10%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中予以静脉推注治疗,推注时保证速度缓慢,若用药后20 min患者病情仍未好转,则可重复上述治疗。两组患者如用药后转律失败,可采取直流同步电复律治疗。治疗期间注意调整患者全身状态,及时予以补液治疗,保证其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患者转律成功率,记录其转律时间;②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胸闷、咳嗽、低血压、呕吐等。
2.1 对比两组患者转律成功率:观察组37例患者中,转律成功者36例,未成功转律者1例,其转律成功率是97.30%(36/37);对照组38例患者中,转律成功者30例,未成功转律者8例,其转律成功率是78.95%(30/38);两组患者的转律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36)。.
2.2 对比两组患者平均转律时间:观察组平均转律时间是(0.95± 0.39)min,对照组平均转律时间是(21.06±7.18)min,两组患者平均转律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47,P=0.000)。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37例患者中,出现胸闷者1例,咳嗽者1例,低血压者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11%(3/37);对照组38例患者中,出现胸闷者2例,咳嗽者3例,低血压者3例,呕吐2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6.32%(10/38);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3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其属于心率异常类型疾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作为突发性心脏病,具有病情发作突然、终止前无先兆等特点,发作时患者心率可高达150~220次/分,需予以急诊治疗。若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并获得有效救治,很可能会引发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绞痛等[2],甚至还可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故而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以有效而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是十分重要的[3]。
三磷酸腺苷、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均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常用药物[4],其药效相异。本研究所用的三磷酸腺苷属于高能化合物,其将黄嘌呤核苷酸作为根基,并采取生物发酵技术所制成,应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可为患者体内细胞生命活动供给能量,并在患者新陈代谢时,促使人体内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合成尿酸[5],从而对其心脏发挥复兴肌肉力量的作用。然而,因该药物药效持续时间较短,容易出现复律失败情况,且患者胸闷、呕吐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普罗帕酮属于广谱高效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6],具有竞争性β受体阻滞、膜稳定性作用,可降低人体心肌的兴奋性,并延长其动作电位时程、有效不应期,从而延长传导过程。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室上性异位搏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其药效持久,且起效较快,血浆浓度高,因而可快速、有效降低患者心率,缓解其临床症状。由本次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转律成功率较高、转律时间较短,充分证实了普罗帕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中的显著疗效。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普罗帕酮的药物安全性高于三磷酸腺苷,可将普罗帕酮作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的理想药物。
综上所述,普罗帕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肯定,其起效快、转律成功率高,并具备药物安全性,适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
[1] 霍秋玉.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照研究[J].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105-106.
[2] 王少波,梁锦军,黄从新.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3,12(1): 2-4.
[3] 刘安全,李科民,孙红军,等.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8例[J].医学信息,2012,25(12):394-395.
[4] 金艳蓉,侯爱军,赵京,等.体表心电图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研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13(3):179-182.
[5] 高鑫,朱俊,杨艳敏,等.盐酸关附甲素与普罗帕酮对比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5(2):151-154.
[6] 段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2(11):77-79.
R541.7
:B
:1671-8194(2017)21-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