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峰
(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四肢长骨骨折是小儿常见骨折类型,由于好动、安全意识差,小儿骨折发生情况较多。小龄儿多发损伤伴长股骨骨折在诊断和治疗方法方面和成人也存在明显差异。研究报道[1],小龄儿骨骼具有良好的愈合塑形能力,在治疗中并不要求骨折断断解剖对位对线,且愈合后也并不影响其形态和功能。因此针对小龄儿多发性损伤伴长骨骨折临床治疗中方案较多,如加压钢板、外部支具、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等,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效果。钛制弹性髓内针可以防止固定物取出后再次发生骨折,还可避免对大粗隆骨骺造成损伤[2]。为深入探讨观察钛制弹性髓内针在小龄儿多发损伤伴长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特展开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入选对象是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医院儿科收治的小龄儿多发损伤伴长骨骨折病患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者,共68例。按照纳入研究顺序依次编号,并根据研究编号尾数的奇偶性分给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4.7±1.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39 h,平均(15.6±3.4)h;骨折部位:尺骨和桡骨9例,股骨11例,桡骨颈10例,其他4例;骨折原因:摔伤19例,车祸11例,其他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对照组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3~6岁,平均(4.5±1.3)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41 h,平均(14.2±3.1)h;骨折部位:尺骨和桡骨10例,股骨8例,桡骨颈13例,其他3例;骨折原因:摔伤21例,车祸9例,其他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2组幼儿一般临床资料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存在有明确的长骨外伤史,且符合符合多发损伤伴长骨骨折诊断标准;②年龄3~6岁;③符合加压钢板内固定和钛制弹性髓内针治疗适应证;④家属同意长期跟踪随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已采用其他方式治疗者;②开放性骨折患儿;③合并先天性疾病或全身慢性疾病者;④合并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疾病者;⑤患儿家属拒绝配合本研究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为:①全麻处理。根据不同骨折部位和综合情况选取合适切口,切口长度与所用钢板相同,将骨折断端充分暴露;②将血肿及肉芽组织彻底清除后对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复位,并将加压钢板放置于合适位置,采用持骨钳将两侧钢板拧入螺钉;③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等,若患儿骨折稳定性不佳,则给予石膏外固定,并于4~8周视情况拆除,给予关节功能锻炼。
试验组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方法为:①首先对患儿行X线检查,选择合适直径的髓内钉,在C臂机下进行手术操作,使用手法复位,若复位效果不佳则行小切口切开复位;②于进针点位置做一个长3~4 cm的小切口,于骨骼位置处钻孔,注意避免损伤关节囊,保护神经和血管;③将髓内钉进行预弯处理,在插入器上安装经过处理的弹性髓内钉,其顶弯应当注意固定在髓腔顶头骨皮质的位置上,边旋转边轻柔敲打;④髓内钉置入后若复位及固定情况满意,将钉尾处1 cm残留长度剪断。并将钉尾埋再皮下脂肪处。
所有患儿术后均跟踪随访,并指导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术后8~10个月根据X线检查示骨折情况确定外固定拆除时间。
1.4 观察指标:于术后3个月观察骨折恢复效果及优良率:参照Flynn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可、差,其中优:症状完全消失,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满意,且无不良情况;良:症状基本消失,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且不良情况较少;可:症状明显好转,X线检查显示骨折有明显愈合迹象,且无严重不良情况;差:未达上述标准。优良率即为优、良构成比之和。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包括感染、疼痛、固定物松动、固定物移位等,统计并计算总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骨折愈合时间采用t检验;骨折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检验;骨折恢复效果等级比较采用非参数法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骨折恢复效果及优良率:试验组骨折恢复效果中优、良、可、差分别有19、12、2、1例,优良率为91.18%;对照组优、良、可、差分别有17、13、3、1例,优良率为88.24%。2组骨折恢复效果等级比较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6±0.4)个月;对照组为(3.8±0.5)个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情况。
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是临床上针对长骨骨折患者常用治疗手段,能够保证骨折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进而保证骨折部位形态和功能的良好恢复。但是由于此种治疗方案手术切口较大,且术中对病患的创伤较为严重,所以术后骨折恢复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被延长,导致病患活动受限时间较长[3]。另一方面,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疼痛不耐受,手术创伤在骨折的基础上导致疼痛加剧,对患儿身心均造成二次伤害[4]。此外,考虑到小龄儿骨骼塑形愈合能力较强,即使不采用加压钢板固定,仅单纯应用髓内针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故而本研究尝试将钛制弹性髓内针引入小龄儿多发性损伤伴长骨骨折临床治疗中,以期加快骨折愈合和术后功能恢复。
钛制弹性髓内针设计理念与小龄儿骨骼力学及生物学特性相结合,凭借其良好的弹性和独特的头部设计,能够保证经过预弯处理后可以顺利穿过髓腔。钛制弹性髓内针在被置入髓腔后可以形成3个支撑点,临床应用中往往采用2枚髓内针以构建双弓性结构,使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均得到大幅度提升[5]。采用手法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针治疗小龄儿多发性损伤伴有长骨骨折与传统的钢板内固定相比较优势明显:①创伤小,手术切口小,且稳定性更强;②术中有利于避开关节囊、血管和神经,避免损伤正常功能甚至遗留有永久后遗症;③生物学固定,稳定性及可靠性均较为理想,能够保证术后早期患儿适量活动,且有利于形成骨痂,促进骨折愈合[6]。由此可知,钛制弹性髓内针在小龄儿多发损伤伴有长骨骨折治疗中可行性和实用性均比较高,可推广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骨折恢复效果等级数据及优良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在治疗小龄儿多发性损伤伴长骨骨折中钛制弹性髓内针效果与加压钢板内固定相近。此外,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提示此种方案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优势更为明显。2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提示此种疗法安全性较高。综上,在小龄儿多发性损伤伴长骨骨折中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针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使用。
[1] 王遥伟,吴树华,王树金,等.弹性髓内钉修复儿童长骨骨折:固位坚强及产生骨折部位微动促进骨折愈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8):7827-7832.
[2] 明新武,明新月,董海亮,等.应用钢针撬拨加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难复性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2):1127-1129.
[3] 王朝强,周之平,刘建全,等.弹性髓内钉治疗明显移位的儿童股骨干骨折[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11):1038-1040.
[4] 赵伟光,刘振武,刘利,等.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下肢多发长骨骨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3):2534-2536.
[5] 王华明,陈志龙,李卫平,等.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失效病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6):4819-4825.
[6] 明小平,王小林,邵景范,等.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瘤样病变并病理性骨折[J].骨科,2016,7(3):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