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7-01-15 07:07涂昕睿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3期
关键词:胸部显著性通气

涂昕睿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沈阳 110013)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

涂昕睿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沈阳 110013)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将1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呼吸末正压通气)、B组(连续性气道通气+压力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0/52)、98.1%(51/52),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gt;0.05);B组PaO2、MV水平均高于A组,但PaCO2、PIP水平低于A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医师可按照患者具体情况,为其选择恰当机械通气模式。

老年患者;重症胸部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模式

胸部外伤是较为常见的胸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裂伤等[1]。一旦患者出现胸部外伤,会给其胸廓完整性造成影响,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肺组织出血水肿,引发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导致出现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机械通气的方法对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但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的效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以104例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机械通气模式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将1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A组52例患者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5.8±3.8)岁;致伤原因:26例为交通事故伤,14例为砸伤,9例为挤压伤,3例为坠落伤。B组52例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65.7±3.6)岁;致伤原因:25例为交通事故伤,15例为砸伤,8例为挤压伤,4例为坠落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gt;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实施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生素预防感染等,针对存在肺水肿症状的患者,对其实施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A组患者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联合呼吸末正压通气治疗。B组则采用连续性气道通气联合压力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实施保护性通气,给予其基本氧合,避免导致其出现肺损伤。两组患者均在实施不同机械通气治疗后的2 h内,对其血气分析等指标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①疗效评定标准:以患者治疗后所有血气指标及体征均恢复正常,为痊愈;以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及体征有所恢复,但未恢复到正常状态,为好转;以患者治疗后死亡,为死亡[3]。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②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模式参数、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模式参数包括通气量(MV)、吸气末峰压(PIP),血气分析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以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A组36例痊愈,14例好转,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96.2%;B组35例痊愈,16例好转,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98.1%。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gt;0.05)。

2.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A组PaO2、MV、PaCO2、PIP分别为(7.5±0.8)kPa、(15.0±0.8)L/min、(5.9±0.3)kPa、(4.4±0.3)kPa,B组则为(8.6±0.7)kPa、(17.0±0.6)L/min、(5.0±0.4)kPa、(3.2±0.2)kPa。B组PaO2、MV水平均高于A组,但PaCO2、PIP水平低于A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lt;0.05)。

3 讨 论

重症胸部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是指胸部多根、多个部位的肋骨骨折、严重肺损伤、膈肌破裂、超过中等量的血气胸等,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部分重症胸部损伤患者治疗不当,会导致病情进展,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增加患者病死率。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降低其病死率,就显得至关重要。

机械通气是纠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血症最有效的手段,其目标是保证足够的氧合和最小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后,其缺氧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而且,A组、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0/52)、98.1%(51/52),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gt;0.05)。但是,B组PaO2、MV水平均高于A组,PaCO2、PIP水平低于A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由此可知,连续性气道通气联合压力支持治疗模式在改善患者低氧血症、降低其呼吸频率等方面有着较其他机械通气模式更为显著的效果。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连续性气道通气联合压力支持治疗模式利用了连续性气道通气可增加潮气量及功能残气量、肺顺应性的作用,从而有效促使气体与肺泡通气进行交换,促使二氧化碳含量减少,PaO2水平提升。此外,这一方法还能通过压力支持治疗,对呼吸肌做功进行控制,从而对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行改善,效果显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多数老年患者有着较差的机体免疫力,加上受重症胸部损伤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一旦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病死率会高达60%以上[6]。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征象又会因患者的胸部损伤而被掩盖,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这就需要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的检测。因此,一旦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立即做气管插管处理,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以便促使患者的肺顺应性提升,便于实施气体交换。综上所述,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临床医师按照患者具体情况,为其选择恰当机械通气模式,并对呼吸机参数进行正确估计并调节,以提升临床救治成功率。

[1]李桃红,张可静,周妃妃,等.重症胸外伤伴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疗效分析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6):1136-1138.

[2]郑斯静,唐元海,石桂葆.不同模式机械通气在重症胸部损伤合并ARDS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693-1694.

[3]罗毅,王健屹,李熙,王华政.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8):2090-2091.

[4]张志忠,刘秀良,燕少伟.重症胸部损伤合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J].中外医疗,2014,33(36):40-41.

[5]王亚妹,陶于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新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6):496-501.

[6]陈丽华.超声在兔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中的应用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4.

R563.8

B

1671-8194(2017)33-0051-02

猜你喜欢
胸部显著性通气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不通气的鼻孔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