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加味治疗背部寒冷验案

2017-01-15 05:45李超英
中医药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表里桂枝汤营卫

● 李超英

笔者在临床中遇多位长期背部寒冷的患者,自述背部寒冷如浸冷水中,虽着厚衣,亦无济于事,前医予大辛大热之附子、细辛而未效,余予桂枝汤加味施治,效如桴鼓,故报道如下,与同道探讨。

1 典型病例

案一卢××,男,65岁,务农,2012年6月4日初诊。主诉:背部寒冷4年。现病史:近4年来出现背部寒冷,如浸水中,需着厚衣直至背部微汗方稍感舒服。患者苦不堪言,四处求医,用了多种方药,其中也曾服温肾补阳之附子、细辛,均未能见效,故经人介绍来诊。诊见:形体瘦削,精神稍差,面色苍白,舌质稍淡,苔白薄,脉弱无力。既往史:4年前行胃溃疡手术,平素无不适,但之后每年冬至当日必定胃出血,连续发作4年,查无任何诱因;近2年突发满头白发。中医辨证:脾胃肾阳气虚弱,阳气不能敷布肌表,肌表阴阳失衡,营卫不调,表卫不固。方拟桂枝汤加减。药用:桂枝6g,白芍9g,黄芪20g,茯苓20g,白术12g,熟地12g,黄精9g,甘草6g。4剂,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1小时服。

2012年7月20日二诊:药后背寒冷症状明显好转,精神较首诊时好,舌质稍淡,苔薄白,脉弱无力。药中病机,守原方再服14剂。

2012年9月12日三诊:背冷进一步好转,舌质稍淡,苔薄白,脉弱无力。前方加鹿角霜6g,再服7剂。

2012年9月18日四诊:背冷基本消失。因患者有每年冬至胃出血史,加三七粉3g(兑服),黑地榆10g,炒槐花10g,白及12g,3剂。

2012年9月26日五诊:诸症消失,因素体脾胃肾阳气虚弱,治病求本,再加入温补脾肾阳气之锁阳9g,炮干姜6g,再服7剂。

其后10月3日和10月19日再来诊,为巩固疗效,再服14剂。全程共服49剂方药。随访五年,背部寒冷及胃出血均未再发。

案二孙××,女,34岁,公司员工,2015年6月12日初诊。主诉:背部寒冷2年,加剧1个月。自诉在空调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工作,日久渐渐感觉背部寒冷,怕风,虽着厚衣亦无济于事。诊见:形体偏瘦,面色无华,舌质偏淡,舌边稍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中医辨证: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表卫不固;寒邪伤阳,阳气虚弱,阴阳失衡,营卫不和。方拟桂枝汤加减。药用:桂枝6g,白芍6g,麻黄6g,防风9g,陈皮9g,白术12g,黄芪9g,甘草6g。4剂,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1小时服。

2015年6月18日二诊:药后背寒冷症状明显好转,精神转佳,舌边齿痕略有好转,苔薄白,脉弱无力。药中病机,守原方再服4剂。

2015年6月24日三诊:背冷已不明显。前方去麻黄,加鹿角霜10g。7剂,水煎服,日1剂。嘱其不宜将空调开得过冷,不宜在空调风口前久坐。

药后告愈。随访2年未再发。

2 按语

背冷,指患者自觉背部冰凉感而言[1]。背为阳,乃诸阳经所循行的部位,又为五脏六腑俞穴之所在,而脏腑气血皆灌注于俞穴,故诸经脉、脏腑皆与背相通[2]。《素问·皮部论》云:“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入经脉,经脉满则入合于脏腑也。”[3]可见皮肤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上述患者长期背部寒冷的主要病机:外为邪客肌表,卫阳不固,营卫失调,阴阳失衡;内为脾胃肾阳气虚弱,无以鼓动阳气外御寒邪。《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乃为圣度。”[4]《类经》云:“人身不过表里,表里不过阴阳,阴阳即营卫,营卫即血气。”[5]其治疗总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治当调营卫,平阴阳,和气血,补脾肾。方选桂枝汤加味。《金匮心典》云:“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6]方中桂枝为君,温通卫阳,祛风散寒;芍药为臣,滋阴和营,补营阴之弱,桂枝守外,芍药济内,方中桂枝与芍药不必拘泥于等量,或偏卫、或偏营,可随证加减[7]。其特征:一为调和营卫,二为调和阴阳,三为调理脾胃[5],章虚谷云:“此方立法,从脾胃以达荣卫,周行一身融表里,调阴阳和气血。”[5]营卫和,则表里、气血、阴阳皆和。佐以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气固表,亦含玉屏风散和黄芪建中汤之意;麻黄辛温散寒,与桂枝相须为用,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卫之邪”,共奏发汗解表,宣通肺卫,畅达营阴之功,使寒邪从汗而出[5];白术甘温,补脾益气,振奋中阳;防风辛温发散,祛邪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与黄芪、白术共奏益卫固表之功;熟地甘温,“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黑须发”[8];黄精甘平,健脾、润肺、益肾,“补诸虚……填精髓”;茯苓甘平,健脾补中;陈皮辛行温通,健脾和中;鹿角霜甘温,补肾阳,益精血,乃血肉有情之品,温肾阳而不辛热,兼有收敛止血之功;甘草甘平,走卫而温,入营而滋,调和诸药。诸药共奏补脾肾,益精血,调营卫,平阴阳之功。阴阳和,则表里皆和。药中病机,多年沉疴,药到病除。

[1]姚乃礼.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4,263.

[2]李 姗,聂 晶,刘英锋.背冷治验病案2则[J].江西中医药,2016,47(3):56-57.

[3]南京中医学院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6.

[4]北京中医学院主编.内经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0.

[5]陈 明,张印生.伤寒名医验案精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2-3.

[6]吴天敏,范柳芳.张喜奎运用桂枝汤验案举隅[J].中医药通报,2016,15(5):62-63.

[7]张晓琳,罗拟睿,王基容,等.桂枝汤之认识[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6):84-85.

[8]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表里桂枝汤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制度框架: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新维度
曹永华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
桂枝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妇女汗出56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