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反刍动物非蛋白氮饲料利用效率

2017-01-15 04:12:43韩楠王成龙李金磊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反刍动物脲酶瘤胃

韩楠王成龙李金磊

(1,河南省鹤壁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458030;2,河南省新乡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453000;3,河南省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450008)

提高反刍动物非蛋白氮饲料利用效率

韩楠1王成龙2李金磊3

(1,河南省鹤壁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458030;2,河南省新乡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453000;3,河南省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450008)

为了探讨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利用效率,本文从非蛋白氮的概念说起,分别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瘤胃可发酵碳水化合物、非蛋白氮占日粮的合适比例、微量元素和降低非蛋白氮释放氨的速度等5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反刍动物非蛋白氮饲料的利用效率,目的是提高对非蛋白氮饲料的认识,充分利用其特性,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

反刍动物;非蛋白氮;尿毒;氨中毒

当前在蛋白质饲料资源日趋紧缺的严峻形势下,如何提高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开发非蛋白氮已成为国际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要领域[1]。

非蛋白氮是指非蛋白质的含氮物质,包括肽、游离氨基酸、酰胺类、含氮的糖苷和脂肪、生物碱、甜菜碱、胆碱、嘌呤、铵盐和硝酸盐等。鉴于肽和氨基酸能够被各种动物(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很好利用,所以一般不列为非蛋白氮饲料之中。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非蛋白氮主要是指不具有氨基酸肽键结构的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及其衍生物、氨及铵盐、酰胺化合物,其中排首位的是尿素及其衍生物[2],它们能被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很好利用,非反刍动物不能利用或利用效率很低。

非蛋白氮的有效利用取决于瘤胃微生物将氨转化为微生物蛋白的能力,非蛋白氮释放氨的速度,瘤胃微生物的种类,饲料蛋白质水平和非蛋白氮的种类等因素。通常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的速度比非蛋白氮分解速度慢4~10倍。如果非蛋白氮分解释氨速度过快,容易引起家畜氨中毒,即使尚未达到中毒水平,也会降低非蛋白氮的有效性。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提高非蛋白氮饲料的利用率,现将提高反刍动物非蛋白氮饲料利用率的方法介绍如下。

1 适宜的日粮蛋白质水平

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效果与日粮中蛋白质的水平有很大关系,日粮蛋白质水平越低,非蛋白氮的利用效果越好。当日粮蛋白质含量过高,由蛋白质产生的氨便可满足瘤胃微生物的需要,非蛋白氮产生的氨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而由尿液等途径排出体外,造成氮的浪费。一般情况下,日粮可消化粗蛋白含量为10~11%,非蛋白氮利用效率最高。

2 充足的瘤胃可发酵碳水化合物

在瘤胃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氮源、矿物质、维生素和生长因子中,只有能量和氮源同步供给,才能保证微生物的快速生长。当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所需的能量和碳架受限,蛋白质合成受阻,多余的氨会被瘤胃吸收进入肝脏转化为尿素,经尿液等途径排出体外造成氮的损失。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可溶性糖类以保证供给微生物足够的能量是必要的。据报道,玉米淀粉溶解度大,发酵速度快,可保证98%的尿素得到利用,是目前最理想的反刍动物能量来源。但日粮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并不是越多越好,若分解供能过快,会发生瘤胃发酵与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解偶联作用,造成能量浪费。因此,应尽量保持两者的同步化,这样既可提高生产效率,又能节约成本。

3 非蛋白氮占日粮的比例

研究表明,对日产奶量20kg的奶牛,当尿素氮占日粮总氮的20~30%时,可替代豆粕量的60~90%,此时对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瘤胃pH和血液尿素氮的水平无影响。但当尿素氮替代日粮总氮的量超过30%时,奶牛食欲会下降。利用尿素时,尿素添加量不应超过饲粮干物质的1%、饲粮总氮的1/3和浓缩饲料的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不同厂家生产产品的纯度不同,在应用时要按产品标示计算含氮量。

4 其他元素的充足供给

硫是影响非蛋白氮利用率的主要元素之一,因为非蛋白氮一般不含硫,而硫是瘤胃微生物合成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所必需的原料。一般要求日粮氮硫比例在10~15∶1的范围,否则应适当补硫。磷也是合成蛋白质必须的元素,在日粮中适当添加磷可以提高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率。此外,钙、镁、铜、锌和硒等元素能提供瘤胃微生物的活力从而改善非蛋白氮的利用。

5 降低非蛋白氮释放氨的速度

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的速度比分解尿素释放氨的速度要慢,这一方面会造成氮损失,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氨中毒的可能性。因此,延缓尿素释放氨的速度可以提高非蛋白氮的利用率。随着非蛋白氮产品的不断升级,像包被尿素、淀粉糊化尿素及尿素糖蜜复合添砖等新产品和新技术,可以减少脲酶与尿素直接接触的机会,降低尿素释放氨的速度,提高非蛋白氮的利用率。另外,在利用非蛋白氮时,添加脲酶抑制剂可视脲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脲酶的活性,降低尿素分解速度。脲酶抑制剂有重金属盐类、氧肟酸类化合物,二胺、三胺类化合物和丝兰提取物等。重金属盐类因在抑制脲酶的同时,对其他酶也有抑制作用,从而在生产中难以利用。在我国使用乙酰氧肟酸较多,而国外普遍使用丝兰提取物。在实际应用中乙酰氧肟酸的推荐量为奶牛、育肥牛25mg/kg,肉羊30mg/kg。非蛋白氮种类不同,氮利用率各异,缩二脲等尿素衍生物释放氨的速度比尿素慢,既可减少氨中毒的可能性,又能提高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效率。

除上述一些非蛋白氮的利用技术之外,饲喂尿素等还要遵守以下原则:初次饲喂时添加量应由少到多,让瘤胃微生物逐渐适应,不能一次大量供给,全天量应分开饲喂;不能溶于水中喂饮,因为尿素吸水性很强,极易分解放氮;不能单独饲喂、应与精料或粗饲料均匀混合后饲喂家畜;饲喂后不能立即饮水;犊牛、年幼育成牛因其瘤胃微生物发育不全,不能饲喂非蛋白氮饲料。

[1]郗伟斌,张永根.反刍动物饲用尿素缓(控)释技术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10(增刊):102-105.

[2]祁茹,林英庭.脲酶抑制剂对反刍动物瘤胃氮代谢的调控及应用[J].中国奶牛,2010(12):21-25.

韩楠,兽医师,兽医硕士,从事兽医临床和实验室诊断12年。

猜你喜欢
反刍动物脲酶瘤胃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中国饲料(2022年5期)2022-04-26 13:42:34
细菌脲酶蛋白结构与催化机制
污泥发酵液体中提取的腐植酸对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腐植酸(2020年1期)2020-11-29 00:15:44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科学(2020年2期)2020-08-24 07:56:44
脲酶菌的筛选及其对垃圾焚烧飞灰的固化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羊瘤胃臌气的发生及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5
如何防治牛的瘤胃积食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1
降低反刍动物胃肠道甲烷排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