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国,郑继方,宋大鲁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中医创建的针刀疗法值得中兽医学习和应用
刘家国,郑继方,宋大鲁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通过学者交流,文献阅读以及网络视频观看,发现中医新近创建的针刀和浮针疗法,值得中兽医学习和应用,可促進中兽医针灸学的发展。特编撰此文,供志同道合者参考探索,並请不吝赐教。
本文根据田存好、权伍威主编:《朱汉章针刀医学传承与发扬》【M】,北京:中医药岀版社,2013年5月笫一版;张义、郭长青:浅析针刀疗法与中医学的关系,江苏中医药,2010,(42),5∶3~5;盖飞月、汤国祥:针刀医学简介,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11),11∶59~60.等文编撰而成。仅作下列简介;
针刀疗法不是毫针针刺和手术切开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单纯的西医疗法,针刀疗法在器械、理论基础和治疗术等方面都源于中医学,是一种借鉴了部分西医学知识的中医新疗法。针刀疗法与中医学的关系可以归纳为:针刀器械是对九针中(如鑱针和铍针--詳见本书第三章第一节针灸操作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带刃针的发展;针刀疗法以经筋理论为基础提出新学说;“以痛为腧”对针刀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刀治疗是对经筋病刺法的发展;针刀疗法是中医局部论治的发展。
针刀技术的发明者朱汉章先生把针刀定义为:“针刀是以针的方式刺入人体,在体内完成手术刀的功能的医疗器械”。针刀器械来源于鑱针、铍针等带刃针,但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发展。与鑱针、铍针相比,针刀器械在结构上的特点有二:一是前端有较窄平刃,只有1mm宽,二是尾端的针柄与针刃在同一平面内。该结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在不形成较大切口的情况下刺入人体较深层次,在深层次进行切开操作,临床常用于病变肌、腱、腱围结构的小范围切开和钝性分离,通常深达肌层,有时可深达骨面。另外由于针柄与针刃在同一平面内,可通过调整针柄来控制针刃的切割方向。所以针刀器械的出现丰富了针灸器械的类型,拓宽了针灸治疗的范围。针刀器械源于九针针刀器械分多种型号,但其形状基本一致,均分为针柄、针体、针刃3部分。针体细长,似毫针而略粗,前端有平刃,尾段有扁平的针柄,并且针柄和针刃在同一平面内。针刀器械的形状特殊,既像针,又有刃,形似“针”,实为“刀”,所以取名针刀,意为形状像“针”的“刀”。因为有刃的存在,所以针刀器械具有切割功能,古代九针中有与之颇为相似的针具。
3.1 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3.2 局部消毒: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3.3 局部麻醉: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1)1%奴佛卡因2-5ml/每个进针点。(2)2%利多卡因5ml左右/每个进针点。(3)2%利多卡因5ml,确炎松A1ml,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3.4 持针的方法:右手食指和拇指揑住刀柄以控制刀囗线的方向,中指托住针体,置于针体的中上部位,如果把针刀看作一个杠杆,中指就是杠杆的支点,便杠杆针体根据治疗的需要改变进针角度。无名指和小指置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作为针体在刺入时的一个支撑点,以控制针刺的深度,在针刺入皮肤的瞬间,无名指和小指的支撑方向和拇、食指刺入力方向是相反的,以防止针刀在刺入皮肤的瞬间,因针刀刺入的惯性力作用而扎得过深。另一种持针方法是:在刺入较深部位时使用较长的针刀,其基本持针方法和前者相同,只是要用左手拇、食指捏紧针刀体下部。左手起扶持作用,右手起控制作用,防止针刀刺入时,由于针体过长而发‘弓形’变,引起方向的改变。
3.5 進针刀方法:分‘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四个操作规程。其中‘加压分离’尤为重要,可将浅表神经血管分离至针刀刃两侧,保证安全性。‘加压分离’是靠针刀刃分离浅层神经血管,对深层几乎没有作用,根据解剖学确定施术部位,若浅层没有较大神经血管就可以不用‘加压分离’,而是快速刺进皮肤后慢慢进针刀。如果神经血管丰富的部位,就必须进行‘加压分离’,而且最好在皮下打局麻药,否则会痛,但也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中指进行‘加压分离’,右手将针刀快速刺入皮肤。现多用细针刀,直径多在0.4~0.6mm,针刀体较软,一般不打局麻药,进针刀速度一定要快。具体操作如下:右手拇指和食指揑住针刀,中指托住针体,置于针体的中上部位,左手拇指与食指和中指相对揑住针刀体的下部,即右手中指及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像一根管子一样紧紧将针刀体固定往,露岀针刀尖部0.5cm左右,针刀尖部距离皮肤1cm左右,对准进针刀点快速刺入皮肤。这样,既不会岀现弯针现象,也不会进入过深,而且用最快速度刺入皮肤,几乎无痛感。
3.6 针刀进入体内的操作方法
(1)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2)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3)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4)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5)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
(6)小针刀的应用指征∶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3.7 针刀的应用范围如下∶
(1)各种软组织损伤疾病所致的顽固性疼痛。例如肩周炎、网球肘、各种腔鞘炎、滑囊炎、梨状肌综合症、第三腰椎综合症、簇下脂肪垫炎、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等。
(2)各种骨质增生所致的疾病。如骨质增生性关节炎,颈、腰椎骨质增生所致颈部、腰背部疼痛,跟骨骨刺,跟骨高压症等。
(3)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所产生的疼痛、麻痹、甚至不完全瘫换。
(4)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驼背,脊柱强直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强直。
(5)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严重的肢体畸形,“O’’形腿,“X’’形腿,马蹄足,足内外翻。
(7)常见内外科杂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心绞痛,糖尿病,前列腺炎等。
3.8 针刀注意事项
(1)由于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必须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识,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提高疗效。
(2)选穴一定要准确,即选择阿是穴作为治疗点的一定要找准痛点的中心进针,进针时保持垂直(非痛点取穴可以灵活选择进针方式),如偏斜进针易在深部错离病变部位,易损伤非病变组织。
(3)注意无茵操作,特别是做深部治疗,重要关节如膝、髋、肘、颈等部位的关节深处切割时尤当注意。必要时可在局部盖无菌洞巾,或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对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无菌操作便可。
(4)小针刀进针法要速而捷,这样可以减轻进针带来的疼痛。在深部进行铲剥、横剥、纵剥等法剥离操作时,手法宜轻,不然会加重疼痛,甚或损伤周围的组织。在关节处做纵向切剥时,注意不要损伤或切断韧带、肌腱等。
(5)术后对某些创伤不太重的治疗点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术后出血粘连。
(6)对于部分病例短期疗效很好,1-2个月后或更长一些时间,疼痛复发,又恢复原来疾病状态,尤其是负荷较大的部位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腰部等。应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习惯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复发;手术解除了局部粘连,但术后创面因缺乏局部运动而造成粘连;局部再次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当特别注意养生方法。
3.9 针刀治病原理简介:针刀主要治疗内外疼痛性疾病,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是外因刺激组织产生致痛的物质堆积,即谓中医的‘瘀血’以及致组织‘不荣’,即组织‘气血不足’;‘瘀血’和‘不荣’均可使软组织挛缩硬化;而针刀刺入人体后基本上有两种作用:一为松解软组织挛缩硬化,弍为激发人体修复作用,这一作用尚需配合科学的养生方法,加速组织‘不荣’的恢复。
1976年小针刀疗法由朱汉章源于中医针灸学创建並被确立,经数十年努力,逐步发展形成具有现代技术为特色的新医学,正式命名针刀医学。针刀医学这株中西医结合的奇葩正方兴未艾,尽管前途还有很多艰难险阻,但迎接它的将是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回顾中兽医针灸学中的宽针疗法、火针疗法、割治疗法以及巧治十二穴:即通天、开天、喉俞、骨眼、抽筋、食槽、尾端、莲花、肷俞、云门、垂泉、滚蹄。也有将姜牙、气海、鼻管、前槽、弓子、夹气等腧穴列为巧治穴。这些均与小针刀疗法有相似之处,然,现在的中兽医技术工作者对类似小针刀术不仅没有发展,更无针刀医学这一新概念,甚至类似小针刀术的宽针疗法、火针疗法以及巧治的临床应用越來越少。期盼中兽医技术工作者励志向中医学習,奋力逐步创立兽医针刀医学。
S853.69
B
1003-8655(2017)01-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