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

2017-01-14 21:00杜国云
教师·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关心师生关系师生

杜国云

一、一则值得我深思的案例

一节自习课时,高一306班的冯X同学来问我一个数学问题。我在分析时,发现她始终关注的不是题目而是我,我刚讲了几句,她突然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懂了。”“懂了?”于是我让她自己分析一遍解题思路,结果发现思路仍是错的,她显得很不好意思。接着,我就她解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再进行分析时,发现她羞愧得不知所措,之后问她:“现在明白了吗?”她惊慌地说:“好像差不多了。”我奇怪地问:“什么是差不多了?”她语无伦次地说:“就是好像知道了。”“好像知道了”就意味着可能还不清楚。于是,我让她重做一遍,一直到确定她没有出错,才稍觉放心。她临走时我问她:“今后若碰到类似的问题,自己能解决吗?”她忐忑不安地说:“应该没问题吧。”“应该没问题”,是不是意味着可能还有问题呢?我刚放下的心一下子又提了起来。

二、对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学生问老师问题的时候为什么心理包袱如此之重呢?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事后,我对高一306班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内容是:①为什么有问题宁愿问同学,不愿问老师?②为什么和老师交流时会紧张?③为什么与老师探讨时要不懂装懂?④为什么在老师面前不敢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⑤为什么和老师交流会感到畏惧?

调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具体集中在:①“不愿问老师”,主要是觉得知识老师上课都讲过,再问,害怕老师责怪自己上课不认真;②“紧张”主要是觉得老师威严,是下意识的;③“不懂装懂”主要是觉得老师都讲过好几遍了,而自己居然还听不懂,害怕老师的责骂;④“不敢发表自己意见”主要是觉得老师“神圣不可侵犯”,出错了丢丑;⑤“畏惧”主要是觉得教师平时很严肃,对学生也很严厉,有的还是学校领导。这些沉重的心理包袱就成为师生间和谐交流的最大障碍,学生宁愿遇到老师绕着走,宁愿遇到问题不懂装懂。学习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越积越多,学习效果怎么好得起来?

反思自己,平时在学生面前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学生难以亲近;在教学过程中,有点急于求成,解答学生的问题缺乏耐心,学生怕伤自尊;在教学中,我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学生不愿意暴露其短处。

三、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策略

1.放下架子,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有“师道尊严”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但师生一场,本身就是一种缘分,除去师生关系,还可成为朋友,抑或成为父(母)子(女)、兄(姐)弟(妹)关系,把握好度即可。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师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协作的、和谐的关系,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到与学生平等交流的位置,才会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只有师生之间多多沟通,才会让学生了解教师,喜欢教师,进而乐于学习。

2.深入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师生之间天天见面,为什么学生却这么害怕自己的老师?我认为关键是我们与学生间太过疏远。上完课后,除了关心他们的成绩,我们是否还关心过他们的生活?我们是否还关心过他们的心情?我们是否还关心过他们的健康?我们了解他们的想法吗?我们理解他们的需求吗?我们是否在他们有困难时及时出现在他们身边?我们是否在他们迷茫的时候及时指点过他们?我们是否在他们痛苦的时候及时安慰过他们?我们是否有过冤枉自己学生的行为?我们是否有过在他们不愉快时“雪上加霜”的行为?其实,大多数学生知道我们内心深处是关爱他们的,但平心而论,我们对学生的关爱还是不够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仅关注他们的文化知识是不够的,应该关注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学生之中,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3.坦诚相待,做学生的贴心人

交流基于信任,信任在乎坦诚。“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讲错话、做错事的时候;教师也会有解不开的结、做不出的题。学生也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理解教师、包容教师。这样,教师就不必在学生面前刻意伪装自己,坦诚相待,方能和谐交流。

4.学会交流,融化学生心理坚冰

当学生找教师沟通交流时,教师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一句不在意的言语、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极有可能被敏感的学生捕捉到。教师要融化与学生交流的心理坚冰,化解交流障碍,注重细节,从一言一行做起。

总而言之,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用心交流是教师教化学生的重要途径。只有消除交流障碍,为学生在成长的道路解决困惑,学生才会健康成长。一句话,抑或是一个表情,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因此,与学生交流,我们当慎重之。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关心师生关系师生
开心与关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关心下一代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