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国内动态
本刊讯 2017年6月,山西省稷山县板枣生产系统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悉,全国共有30个传统农业系统被评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稷山板枣生产系统是山西省唯一入选的。
稷山板枣生产系统位于稷山县城郊 0.4万hm2的板枣观光园内,主要分布在稷峰镇和化峪镇的16个村。稷山板枣生产系统由稷山板枣生产文化、饮食文化、枣馍文化、古树文化、民风民俗文化等组成,是稷山板枣产业文化的链式体现,在中国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稷山板枣生产文化系统是该县先民在干旱的土地上种植板枣树,林下间作小麦、蔬菜等作物,形成的“板枣树—林下作物”的复合经营模式,构成了独特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旱地利用系统;饮食文化系统——当地人信奉“一日食三枣,健康不显老”的健康养生理念,通过直接食用干鲜枣、与小米核桃等食材搭配开发多种营养膳食,进而深入挖掘板枣的食疗养生与保健价值;枣馍文化系统——在重要的节庆日,稷山人将红枣与面食相结合,做成寓意深刻、栩栩如生、营养丰富的枣馍;古树文化系统——稷山板枣起源于春秋时期,发展于唐朝,兴盛于明清,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为历代皇家贡品,全县现存千年以上古板枣树1.75万株,500年古板枣树5万株,古枣树数量为全国之最;民风民俗文化系统——包括农业遗产区传统的枣果采摘、筛选、风干的农具、设施和技艺以及传统节日的表演祭祀活动等。
稷山板枣生产系统,在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点亮了一道道绿色的风景线,承载着稷山人对家园的永久记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推进稷山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进展,稷山县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并出台了《稷山板枣传统生产与文化系统管理办法》。同时,每年举办“板枣科技文化活动周”,传承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增收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延续。 (赵玉山)
本刊讯 山西省运城市水果出口量占到全国水果出口总量的11.5%,出口市场覆盖了近40个国家和地区。运城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以推动水果出口促进特色农业提档升级,以果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2017年上半年,运城市临猗县的果业大户王万保一点儿也没闲着,他打算把自己的果品打入阿联酋、德国和法国等国际高端市场。过去,向果园要高产是王万保的目标,但是高产后收益却不尽如人意,“果贱伤农”时有发生。王万保发现,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就得提升果实品质,做出口,赚取高端市场的外汇。“苹果品质非常好,出口比我们国内市场价每公斤要高出1~2元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你加我减,而是要把山西农业做特。几年下来,王万保的合作社社员发展到3000多户果农、生产基地0.67万hm2,实现了从买卖到产业的精彩转身。去年合作社的果品销售到俄罗斯、印度和东南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人均收入25000元以上。
果农有小目标,省里有大规划。山西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将运城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平台。据运城市果业局有关介绍,种植户从这个平台上既可以看到相关技术,也可以看到市场上需要的产品。
当好产业遇上好规划,就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2017年,山西省将建设20个国家级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力争全省果品出口量增长20%以上。 (王秋萍)
本刊讯 山西省汾西县紧紧围绕农业富民战略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干果经济林——扁桃。目前,全县扁桃栽植面积已达1200hm2,仅次于新疆全区的扁桃面积。
扁桃位列四大干果之首,系蔷薇科桃属植物,又称巴旦杏、八担杏,具多个变种。甜味扁桃变种的种仁味甜,可供食用,中国市场上所售“美国大杏仁”,实为甜味扁桃种仁。扁桃种植比核桃见效快、效益好,扁桃仁比水果易保存且价格贵。
近年来,汾西县认识到发展扁桃产业的重要意义,针对该县地处吕梁山区,背阴处森林茂密、向阳处植被稀少的特点,依据境内适宜扁桃生长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提出了建设全国最大扁桃大县的目标,大量推广和种植扁桃,不仅可有效解决阳坡植树造林难题,也可打造区域农民增收致富新产业。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针对当地荒山荒坡野生山桃改接扁桃树的粗放管理现状,结合当地果树技术基础薄弱的实际状况,对汾西扁桃产业开展规划调研,提出发展建议,并在生产技术实施关键期派遣扁桃科研人员赴汾西扁桃基地进行跟踪式技术指导。2014年以来,果树所技术人员以汾西县6个乡镇、12个自然村的扁桃大型基地为中心,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培训果农600人次,并将技术简化,手把手指导,确保农民掌握。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汾西县扁桃产业正逐步做大做强。 (王秋萍)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谢合平) 柑桔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全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16年全区柑桔面积达到2.14.万hm2,总产量68.97万t,柑桔综合收入达到16亿元。
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柑桔生产的劳动力日益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矛盾突出。为进一步降低果农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果品商品率,今年夷陵区示范推广了柑桔农机农艺融合绿色高效生产模式。该模式示范点位于鸦鹊岭镇玛瑙河流域,面积0.67万hm2,推广品种调整、树体改造、土壤改良、肥水一体、生草栽培、秸秆还田、绿色防控、机械修剪、机械中耕、机械植保和机械运输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果园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实现化学农药减量30%,化学肥料减量50%,每667m2平均增收1000元。
本刊讯 地处秦岭腹地的甘肃省文县,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全县90%以上的土地为山地。长期以来,山区农村群众生活艰难,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文县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农民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16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87万hm2,挂果面积0.59万hm2,产量6000t,产值1.2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570元。
文县核桃产业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抓产业的方法可圈可点。一是准确定位,促进核桃产业化经营。文县气候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境内到处散生着大量的野生核桃。在认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文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核桃产业,促民增收致富的整体思路,以核桃产业化为目标,以散生核桃为点,以村为线,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进行规模化发展,持续壮大生产规模,加强管理,向科学要效益,促进整体产业效益提升。二是规模发展,基地化开发。坚持整乡整流域治理,不断壮大核桃生产基地,以大基地对接大市场,批量供给,降低核桃生产成本,加快核桃流通,提高核桃销售价格,激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种植核桃的行列。三是选引并重,良种化栽培。从2006年开始,在引种的同时,加强对县域内优良核桃品种的筛选,并最终确定“清香”“香玲”和“文核2号”为全县主栽品种。为了提高良种率,全县先后建成了10个核桃采穗圃,面积达80hm2,为全县核桃良种化提供了接穗保障。同时,由于接穗在县内,随采随用,成活率大大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已先后完成核桃高接换种100多万株。四是强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制订详细的标准化生产规程,明确了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花果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并通过培训传递给广大果农,使广大种植户在管理核桃时有据可依。五是搞活流通,商业化运作。在不断完善产地批发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以助力核桃销售,促进群众增收。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协会引领,社会参与,品牌带动,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全民动员,在全县培育了一大批电子商务服务站,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的有机配合,始终保持着文县核桃畅销俏销的良好发展势头。 (王田利)
本刊讯(李丽萍、通讯员向长海) 6月24日,2017第六届品牌农商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新模式、新消费、新业态”为主题,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主办,《优质农产品》杂志协办,中国品牌农业网承办,农业部党组成员、原农业部总经济师、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主持,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作主题报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作主题演讲,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作主旨演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发表了题为“‘一带一路’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演讲,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余华荣接着作了题为“加强成果转化服务发明创新”的演讲。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农业部始终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把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从顶层设计、产区建设、展览展示、营销推介、宣传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切实推进和加快农业品牌建设。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掀起了研究农业品牌、打造农业品牌的热潮,可以说农业品牌发展正进入一个黄金期。
本次大会发布了 “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经过组织征集、网络调查、专家评审和结果公示等流程,大会最终评选出100个 “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秭归脐橙区域公用品牌成功获得这一殊荣。
秭归县既是中国最重要的柑桔生产基地,又是农业部划定的甜橙优势栽培区域。1964年是中国40个甜橙生产重点县之一,1978年是全国四大外贸出口基地县之一,是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等五家单位联合命名的首个 “中国脐橙之乡”,先后荣获80多项荣誉,是全国少有的晚熟脐橙生长适宜区。据统计,2016年12个乡镇的116个村的611个组的5.7万农户、17.9万人种植柑桔,种植面积1.92万hm2,产量38.3万t,柑桔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其中,主产区郭家坝镇邓家坡村柑桔销售收入过1亿元;另外,全县还有12个村柑桔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35个村柑桔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柏 斌) 日前在广西北流市举办的中国国际荔枝产业大会暨创新发展论坛上,参与“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的云南屏边“妃子笑”荔枝从19个参赛“妃子笑”荔枝样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妃子笑”荔枝评比组金奖。
据了解,本次擂台赛由农业部荔枝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联盟主办。专家根据平均单果质量、单穗质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焦核率、果肉口感、果形颜色等标准,对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等荔枝主产区选送的 “桂味”“白糖罂”“妃子笑”以及“糯米糍”“鸡嘴荔”和“无核荔”等19个优质品种荔枝进行了现场评审,加上之前送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评审的39个品种,共58个品种参与角逐。
“妃子笑”荔枝是全国荔枝品种中的中高档水果之一。云南省屏边县具有独特气候条件,因此所产“妃子笑”荔枝不仅比两广地区早1个月成熟,而且果实色泽鲜艳、个大核小,肉厚皮薄、清甜微香、甜而不腻。目前,屏边县“妃子笑”荔枝种植面积3733.33hm2,2017年挂果面积超过400hm2。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 7月7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公告,核准福建省诏安县红星农场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核准用标志的产品为“红星”青梅。这是诏安县在做优青梅品质中取得的又一好成绩。
诏安县是“中国青梅之乡”,全县现有青梅种植面积8500hm2,年产量达10万t左右。近年来,诏安县一方面着力推进青梅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和产加销一体化,一方面着力开展青梅绿色食品生产,既强化政府引导、宣传服务、科技支撑,又积极落实绿色食品生产主体、把握生产要求、建设标准基地。该县红星农场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建设青梅基地,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管理技术规范开展青梅生产,不仅源头条件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而且所产青梅品质优异、质量安全,成就了绿色品质。“红星”青梅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了诏安县青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促进产业增效、果农增收。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 最近,福建省第9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正式公布,其中,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7个。该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时间为3年,2020年上半年开展现场验收。
据悉,此次公布的7个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及其创建主体分别是: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承担单位是建瓯市富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富锌)脐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承担单位是寿宁县川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李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承担单位是永泰县乐来康农场;永春芦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承担单位是永春县绿源柑桔专业合作社;龙眼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承担单位是莆田市禾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德化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承担单位是德化县上涌镇人民政府;无籽番石榴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承担单位是晋江市鸿盛果蔬综合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 仙游县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自2009年获批设立以来,已吸引55家台资农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入驻,台商达110多人,累计投资6500多万美元,建立了水果、花卉和休闲农业等六大基地,其中,水果基地面积达3万亩(2000hm2)。
据悉,福建省仙游县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以来积极引进种植台湾甜柿、嘉宝果、桔柚和桶柑(蕉柑)等多个台湾名优水果品种,并注重依靠科技,提高品质,使园区果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今,该园区不仅建立了台湾嘉宝果苗木繁育基地,已培育嘉宝果苗木逾10万株,而且建立了福建省最大的台湾甜柿基地,种植面积达1666.67hm2,近几年年产量达1万t左右,所产甜柿果大美观、肉质细嫩、脆甜多汁,远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年产值逾1亿元。目前,该园区已成为仙游县水果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也成为闽台两地果业交流和合作的典范。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 近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培训班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此次培训班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办。培训班上,福建省长乐市农业局代表“青山龙眼”地理标志产品获证主体,就该市青山龙眼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工作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培训会肯定了长乐市“青山龙眼”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指出长乐市“青山龙眼”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力度较大,相关经验与做法值得与会学员借鉴。
据悉,长乐市“青山龙眼”先后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被农业部列入2013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近年来,长乐市青山龙眼产业越做越强,成立了龙眼协会,实施了标准化生产,建立了规范有效的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制度,打响了品牌。目前,青山龙眼种植面积达3000hm2,年产量达2.8万t。青山龙眼果大、核小、肉厚、质脆、味香,销售顺畅,近几年销售价格达到30元/kg。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 云霄县是福建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几年,该县把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模式,通过发展一个产业,脱贫一批群众,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几年来,云霄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等多项举措,在和平乡发展枇杷产业,在下河乡发展杨桃产业,在火田镇发展青枣产业,目前枇杷产业、杨桃产业和青枣产业都已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许多农民因发展水果年增收3万元以上。
主要成效:一是规模效益日益突出。和平乡枇杷种植面积达1000hm2多,年产量达1万t左右,年产值逾1亿元;下河乡杨桃种植面积达700hm2多,年产量达2万t多,年产值逾1亿元;火田镇青枣种植面积达500hm2多,年产量超过5000t,年产值逾5000万元。二是科学种果水平大幅提升。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建立示范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果园和实施标准化生产措施,果农素质普遍提高。在和平乡、下河乡及火田镇,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蔚然成风,所产枇杷、杨桃和青枣品质优,销售顺畅,价格较高。三是打造了品牌。“云霄枇杷”“下河杨桃”和“火田青枣”先后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枇杷产业、杨桃产业和青枣产业实现了品牌化营销,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四是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近年来,和平乡、下河乡及火田镇一方面不断推进果业与旅游业融合,建设了枇杷、杨桃、青枣生态观光果园,带热了乡村旅游,带动了土特产品销售,奏响了“乡村旅游+”扶贫新乐章;另一方面积极搭建电商平台,电商从业人数达1000人以上,带旺了鲜果及其加工产品销售,水果加工业越做越强,开辟了“互联网+”扶贫新航线。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 7月7日,笔者在广西资源县中峰镇大庄田村杨氏葡萄园采访时了解到,该园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2016年底创建了全县首个水果类限根半容器栽培新技术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相对于其他传统栽培模式,在刚刚过去的洪涝灾害中,限根半容器栽培的葡萄果苗受害最轻。据悉,示范园主要从品种选择、根域控制范围与方式、肥水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试图探索出一套亚热带高山地区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模式。
水果类限根半容器栽培,主要通过控制根系的生长来调节地上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这种模式一方面大量节约了土壤、肥料和水的使用量,可实现肥水管理的半自动化和省力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果实内外品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与传统模式相比,限根栽培葡萄果实可以提前5~7天着色,提早10天左右成熟。
本刊讯 为促进忻州市甜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6月18日,由山西省忻州市科协指导,忻州市蔬菜瓜果产业协会主办的“2017年忻州市甜瓜标准化生产技术观摩暨学术研讨会”在忻州举行,忻府、原平、定襄、五台和偏关等县(区)农技单位技术骨干及合作社负责人80余人参会。
与会人员先后来到忻府区部落村金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土陵桥光子农业专业合作社,观摩了甜瓜嫁接吊蔓栽培、盆栽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等,考察了甜瓜产值规模和效益,探讨了甜瓜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据了解,示范户冯国良于2014年12月开始甜瓜嫁接试验,2017年共嫁接甜瓜苗2460株,至目前收入已近14万元。近年来,忻州市蔬菜瓜果产业协会积极策划,借助国家标准化平台,打造忻州甜瓜绿色品牌,试验示范指导农户甜瓜育苗技术取得成功,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
甜瓜是忻州市种植历史悠久的一项特色农业,往年主要在露地生产。近年来设施农业发展迅猛,使甜瓜生产进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已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赵玉山)
本刊讯 山西省吉县具备苹果生长的优越条件,发展苹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吉县大力发展苹果生产,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县、名优特苹果生产基地、全国苹果标准化示范县,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十一五”全省优势农产品苹果生产基地县、“十二五”“一县一业”基地县。
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快速推进,制约吉县苹果高效发展的因素也逐渐显现。一是现有栽培技术体系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乔砧密植、果园郁闭、营养失衡是造成目前单产低、品质差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建园投入不足,苗木质量差,品种老化。三是栽培管理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成本上升较快,人力缺乏导致管理粗放,一级果率较低。四是偏施化肥,土壤破坏日益严重,水肥利用率低。五是老园陆续进入更新期,未来5年需要更新的果园的比例在15%以上,部分老产区更新比例将达到30%。在老果园更新过程中,进行土壤修复,克服果园的重茬障碍及更替适宜的树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吉县朝晖果业专业合作社以促进优质苹果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吉县苹果主导产业竞争力为切入点,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与吉县苹果科技研究所合作开展新技术引进、培训、推广、应用,组织重大技术课题攻关,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全面推广机械操作、剪密间伐、生物覆盖、土壤修复、节能栽培、病虫灾害综合防控等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动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应变能力;实施病虫害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及循环利用技术,实现现代果树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着力解决制约吉县苹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培养一大批掌握苹果良种繁育和种植管理的技术人员和新型苹果种植者,示范带动吉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目前,项目区苹果长势良好,明显优于对照区,预计2017年项目区苹果每公顷产量将达到45t,优果率提高8个百分点。 (王秋萍)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 鉴于6月下旬到7月初的持续性强降雨对广西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广西有关部门决定自7月5日起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IV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应急响应。
据了解,6月下旬以来,桂林、柳州、梧州、河池和贵港等地区相继出现强暴雨天气,导致洪涝灾害,果园受灾面积和因灾损失持续扩大,部分果园被浸泡。为减轻灾害损失,广西水果生产总站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及时摸清上报灾情,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开班讲座、田间指导、编印墙报资料等多种形式指导果园救灾,并紧急组织多个专家组深入一线果园,指导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同时,广西各地水果技术管理部门主动作为,提前行动,完善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制订关键时段、重点地区果园的防御、抢救、补救和恢复生产的措施,及时了解掌握天气动态,提醒果农及早做好防御;及时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灾区,了解果园灾情,指导果农加强果园排水,及时修整、恢复棚架设施,洗叶清理果树垃圾,及时施肥、护根诱发新根和杀菌防病。
本刊讯 近期,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乡宁、浮山、翼城和大宁等地部分果园遭受大风、冰雹袭击,果园幼果被打伤打落,部分枝条和叶片也被打残。据调查,受灾最严重的是吉县与乡宁交界处的勒马垣一带:吉县受灾面积1485hm2,其中,约有 134hm2绝收;乡宁县受灾1564hm2,其中,以酿酒为主的葡萄423hm2,苹果1147hm2,主要分布在昌宁镇的东廒、西廒和枣岭乡的上宽、下宽等地。翼城县受灾面积151hm2,主要分布在王庄乡的辛史村、东庄村、孝义村和南王壁村。另外,大宁、浮山县和隰县也有局部地方受灾。据统计,此次全市果园受灾面积约3333hm2。
灾情发生后,省果业工作总站、市果桑站、乡宁县与吉县果树服务中心等部门领导与技术人员先后深入到受灾较重的乡宁昌宁镇富家原、东廒,吉县中垛乡的白额、进尖和上张尖等果园,查看灾情,帮助果农树立信心,加强管理,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针对果园冰雹后的灾情,临汾市及时出台了 《关于做好冰雹等自然灾害多发期果业生产的意见》,对灾后果园的生产管理提出具体措施:一是及时剪去果树上断枝,疏掉损伤严重的果实、叶片等,清扫果园等,减少果实和枝叶伤口病菌感染,枝干涂抹保护剂,预防腐烂病发生。三是全园增施肥料。在喷药的同时混加优质叶面肥料,补充树体营养;及时进行地下追肥,促进树势恢复和伤口愈合。四是新植果园新枝折断的,要选择好芽适当回缩,促进新枝发育;对仅表皮受轻微雹伤的幼果,尽量保留;对未受损伤的幼果应精细管理,以确保生产出优质高档果,把冰雹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省果业工作总要求,今后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过程和监测灾害性天气发生情况,做好信息发布预警工作,落实好防范应对措施;灾后要及时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第一线,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对吉县政府每公顷果园补助7500元,用于支持果农搭建防雹网、做好果园保险工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王秋萍)
本刊讯 (特约通讯员钱开胜) 近日,2017年度广西桂林市科学技术奖正式出炉。其中,由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和资源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完成的猕猴桃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由桂林市经济作物站完成的罗汉果扦插苗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应用,由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完成的南方梨整形修剪与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由桂林市蔬菜研究所完成的草莓新品种引进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4个水果类项目获得奖励。
据悉,此次获奖的猕猴桃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项目备受关注。广西猕猴桃资源丰富,中华、美味、金花和毛花等猕猴桃种类分布广泛,尤其是在资源县高山地区,猕猴桃种质资源异常丰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植物研究所开始在资源县等地采集和收集猕猴桃属植物,开展良种选育,选育并推广了鲜食、加工兼用的优良猕猴桃品种,对其加工工艺也进行了研究,在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品种选育、企业合作、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刊讯 (特约通讯员钱开胜) 7月7日,笔者从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 (南宁)火龙果品牌大会上了解到,为表彰在火龙果生产标准化基地建设方面做出的优异成绩,南宁市农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当地火龙果生产基地进行了评审,将南宁振企公司联团基地、广西金穗公司浪湾基地、广西金福公司隆安县金福农业丁当镇基地、广西彩港公司隆安县那桐镇基地、广西佳年公司伊岭基地、广西龙穗公司龙穗基地、广西智诚公司隆安县那桐镇方村基地、广西铭和公司坛洛镇同富村大全基地、武鸣区宁武一鸣红香蕉专业合作社华山基地和宾阳县佳年公司佳年基地等评为“南宁火龙果十佳标准基地”。
据悉,火龙果是广西水果产业“十三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水果品种,截至2017年6月底, 仅南宁市火龙果种植面积就已达6700hm2,2017年产量预计可达15万t,是广西最大的火龙果产区。这一次评选出的高标准火龙果种植基地,将带动当地火龙果产区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简易设施栽培技术和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不断提升广西火龙果品质,增加广西火龙果竞争力。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 7月7日,由福建省农业厅、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市农业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承担的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 “浓香型丰产稳产龙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详细了解该项目开展情况,并经过质询和讨论,认为该项目已全面完成合同任务指标,经费使用规范合理,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据介绍,该项目实施3年来,筛选出了“福晚1号”“福晚8号”和“福晚10号”等3个浓香型丰产稳产龙眼优良品种(系),研究制订了龙眼良种苗木繁育技术、龙眼高效生产技术规范、龙眼丰产稳产栽培技术等3套技术标准,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同时,建立了“福晚1号”“福晚8号”和 “福晚10号”等3个优新品种(系)示范基地9.33hm2和苗木繁育基地3hm2,并在漳州市、泉州市、福州市、莆田市和宁德市等龙眼产区辐射推广153.33hm2。这些品种的龙眼果实个大、核小,果肉香气浓,肉质甜脆,颇受欢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本刊讯 山西省临汾水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后发潜力,自2017年1月份山西省果业出口平台建设第一次会议后,该市厘清思路,抓住要害,积极推进果业出口平台建设,并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水果出口快速发展。以强化果品出口为导向,临汾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完善果品生产、加工、贮藏、流通等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引领果业全面提质增效,水果出口得到较快增长。据统计,1—6月,全市水果出口总批次875批,出口总量达39306.2t,出口额3902.6万美元,主要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越南、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国家,同2016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02%、182%和179%。
二是积极开展果品品牌建设。为整体打造临汾市“吉县苹果”和“隰县玉露香梨”等果品品牌,4月份该市联合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在山西国际会议中心召开隰县玉露香梨品牌战略发布会,隆重推出“稀有好梨·隰县玉露香梨”区域公用品牌,并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上海亚果会、鲜丰水果、每日优鲜和云采智农等机构签约,推进了临汾市果品品牌建设与外销工作。
三是强化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3月,临汾市组织编制上报了“吉县苹果”地方标准制定项目申报书,目前已获山西省有关部门批准,吉县苹果的部分检测项目也已经完成,有关“吉县苹果”标准的文本正在制订中。全市还在隰县、吉县、翼城和大宁等建设了阳头升垣、乔村垣、陡坡垣、无鲁垣、东城垣、赵村垣等10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园;吉县还开展创建“一个样板园,10个精品园,100个示范园”活动,引领带动全县果业高标准发展。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和培育。3月,临汾市组织吉县果业总公司、吉县苹果产业发展协会、翼城果业发展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赴西安参加了“2017年西部五省区水果产业供应链服务恳谈会”,与大连兴业源、西安大唐等果品营销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上半年,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上海亚果会、北京金粮满仓科技有限公司、华金现代农业服务集团等企业和组织先后到临汾市考察交流、洽谈合作;分别邀请商务部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批特聘讲师、知名三农研究专家魏延安,水果品牌专家、农本咨询创始人贾枭,北京天下星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胡海卿等知名营销专家,对果农及果品营销户进行了培训。(王秋萍)
本刊讯 7月中旬,从中欧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现场会上传来喜讯,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吉县苹果,进入中国与欧盟首次互认产品100个农产品目录之中。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黄土层厚、昼夜温差大、有效光照强,生产的苹果红艳水灵、浓香扑鼻、口感清脆,畅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欧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通过了欧盟质量体系认证。吉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
吉县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吉县所辖壶口镇、吉昌镇、屯里镇、中垛乡、车城乡、东城乡、文城乡和柏山寺乡等8个乡镇的79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7′30″~110°07′20″,北纬35°53′10″~36°23′02″。目前吉县苹果种植面积已接近2万hm2,苹果产业已经成为该县富县富民的优势产业之一。 (赵玉山)
本刊讯 (特约通讯员钱开胜) 6月30日,由广西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广西特色水果创新团队葡萄岗位联合举办,广西农学会葡萄分会协办的广西优质葡萄(阳光玫瑰)现场观摩及技术培训会在南宁市召开,来自广西各地葡萄产区的近200名葡萄科技人员、种植大户等参加了培训。培训会邀请了广西农业科学院白先进研究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宋雅琴等作主题报告,重点对葡萄园水肥管理合理化技术、疏花疏果新技术、保花保果新理论、病虫害防控新方法等新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讲解。与会成员还考察了葡萄生产基地和试验区。
本次会议对于促进广西各地葡萄产区种植户之间相互了解与合作、加强栽培技术交流、提升果品质量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刊讯(杨承龙、特约通讯员柏 斌) 云南省专家协会蓝莓专业委员会、丽江市生物产业协会、丽江文化研究会、丽江市青年联合会联合主办,丽江市生物创新办、丽江市招商局、丽江市农业局、丽江市商务局和纳西田野公司等多家单位协办的 “云南省首届蓝莓文化博览会”,于6月24—25日在丽江古城白龙文化广场开幕。
本届蓝莓博览会活动以云南省专家协会蓝莓专业委员会和专家顾问团为依托,以展示云南高原特色蓝莓产业的发展成果和企业产品为内容,以加强蓝莓科学普及、扩大种植规模、加大精深加工力度及企业的国内外交流合作为目标,进一步挖掘利用云南旅游消费市场、蓝莓资源的比较优势,突出高原有机特色及科技人才的优势,搭建展洽合作平台,搞好蓝莓名优产品的展示,培育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经贸平台,使之成为云南首个具有规模和形象的高原特色蓝莓专题系列产品经贸盛会和文化盛宴,为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
莓蓝是一种小浆果,富含果胶、花青素和维生素C,具有强化视力、防止眼球疲劳、延缓记忆力衰退和预防心脏病等功效,有“黄金浆果”和“世界水果之王”的美称。目前云南省蓝莓种植面积约0.33万hm2(5万亩),还处于规模小、种植分散、品种混乱的状态。
本刊讯 (特约通讯员谢合平) 6月19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农业局举办柑桔夏季管理交流会,并邀请华中农业大学专家现场授课。
在区农业局副局长刘进的带领下,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晓曦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鸦鹊岭柑桔农机农艺融合绿色高效模式示范基地、湖北星翔合作社柑桔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以及柑桔新品种高接换种和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示范点。在柑桔园,华中农业大学刘永忠、张衍林和李善军3位专家头顶烈日为大家讲授了柑桔省力化栽培技术、果园机械推广应用及注意事项。在会议室,与会代表相互交流了各乡镇产业发展经验及建议,夷陵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钟家成就柑桔夏管技术进行了讲解。夷陵区柑桔科技特派员、柑桔主产乡镇农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柑桔技术指导员近50人参加了交流会。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 7月10—16日,以“杧果可持续发展与减贫”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世界杧果大会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举行,“2017百色·田东杧果文化活动月”同时启动。据悉,世界杧果大会由国际园艺学会发起,旨在推动世界杧果科研成果展示交流及推动世界杧果产业持续发展,这是我国第二次举办世界杧果大会。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名专家参加本届大会。大会期间,还举行了标准化杧果园评定及授牌、“杧果之恋”田东杧果与文化形象推广微电影拍摄、“互联网+杧果”营销、杧乡红城一日游、杧果菜品拼盘斗香以及“魅力田东”杧乡趣味民俗秀等系列活动。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百色市就把种植杧果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十一五”以来该市累计有6.8万户、25.23万人通过种植杧果摆脱贫困,全市经营杧果、年收入突破10万元以上的农户达1.1万户。从2014年到2016年,仅田东县共整合项目资金2950万元用于支持杧果产业发展,仅购买优质杧果苗木一项就占到1 750万元,新增的8700hm2杧果园全部采用优良品种,从而推动了田东杧果品质提升。
本刊讯 (特约通讯员陈世平) 7月13日,由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4省(区)农业厅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荔枝龙眼产销对接会”在福建省莆田市隆重召开。本届盛会以“借力电商、促进贸易、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为主题,来自福建、广东、广西、海南4省(区)农业部门领导、荔枝龙眼产业界代表,以及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的水果经销商、电商等共200多人参加盛会。当天,还举办了荔枝龙眼生产单位和销售企业见面会、鲜果及深加工产品展销会以及产销合作签约等活动,现场有16家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签约金额3.68亿元。
据悉,莆田市荔枝、龙眼种植历史悠久,荔枝、龙眼文化底蕴深厚,有“荔城无处不荔枝”“兴化桂圆甲天下”的美称。如今,莆田市还有树龄长达1200多年的荔枝品种“宋家香”;有享誉海内外、被引种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并传播到巴西和古巴等地的名优荔枝品种“陈紫”。目前,莆田市荔枝、龙眼年产量合计逾3万t,其中,富有地域特色的“陈紫”荔枝和“水南1号”龙眼深受市场欢迎,莆田市荔枝和龙眼已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本届荔枝龙眼产销对接会在莆田市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提高该市荔枝、龙眼的知名度和行业竞争力。
本刊讯(白永华、特约通讯员柏 斌) 为加强中老两国技术交流与合作,勐腊检验检疫局近日在勐腊为老挝农林部门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植物检疫管理与技术培训班。来自老挝农林部检验检疫、植保中心和波乔、沙耶武里、南塔、乌多姆赛与丰沙里等5省农林厅的28名技术人员及该局6名口岸植检人员参加培训。
在此次培训中,来自云南检验检疫局、海南检验检疫局的专家为学员不仅就中国进出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管体系、仓储甲虫鉴定技术、棕榈科害虫防治技术、现场检验检疫技术等知识进行了讲授与互动交流,同时还就老方关心的农产品果园和加工厂注册登记备案、防治椰心叶甲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并安排学员到实验室实习,对口岸常见病虫害进行检疫鉴定。
据了解,本次培训是勐腊检验检疫局首次承担对南亚、东南亚技术交流培训项目,规模大、层次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老挝学员在学习培训实习中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踊跃发言,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不仅提高了病虫害的识别能力,还对检验检疫管理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希望以后双方多加强合作,共同维护生物安全。
本刊讯(柳德兵、特约通讯员柏 斌) 日前西双版纳检验检疫局从旅客非法携带的香蕉种苗中检出多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确认,这些有害生物系全国首次截获。
据介绍,5月27日,西双版纳检验检疫局大勐龙办事处检疫人员在对入境车辆例行检查时发现,其中一辆车的后备箱中非法携带国家明令禁止的香蕉种苗,依法予以截留,并将截留物送至云南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进行有害生物检测。经检测,该批截留物中携带有大量的香蕉短体线虫、拟禾谷根结线虫、水稻根结线虫和双官螺旋线虫,其中,拟禾谷根结线虫、水稻根结线虫为我国检疫性线虫。经云南检验检疫局植检处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进一步核查,确认香蕉短体线虫、拟禾谷根结线虫和水稻根结线虫尚属全国首次截获。
据了解,植物线虫主要寄生在植物根系,对植物造成严重破坏,特别是香蕉线虫不仅寄生在香蕉根系,还能寄生在多种农作物和其他植物根系,对香蕉等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破坏而绝收,已被包括中国有内的多个国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我国对此类线虫只能进行简单防治,尚无有效的根除方法,每年仍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根治线虫的危害。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不断入侵我国。仅2016年,西双版纳检验检疫局就截获进境植物疫情320批次、60种类和 426种次,同比分别增长了107.8%、53.85%和28.31%。
本刊讯(代 玉、通讯员柏 斌) 近日,勐腊检验检疫局磨憨办事处工作人员在对一批进口山竹进行查验时发现,该批山竹果蒂部携带有粉蚧属虫害。经采样送技术中心鉴定,确认该害虫为检疫性有害生物长尾粉蚧,这是该局首次在山竹上截获的粉蚧属虫害。目前,该批山竹已进行了检疫除害处理。
长尾粉蚧是一种重要的水果害虫,每年5月中下旬若虫大量孵化,成虫、若虫会刺吸茎叶汁液,使枝叶萎缩、畸形,从而影响植株生长。该虫广泛为害各类水果及报春花、扶桑、海桐、仙人掌等多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