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机能实验课程改革与评价初探

2017-01-14 18:10璞,李静,姚
中国药业 2017年23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机能医学

葛 璞,李 静,姚 欣

(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重庆 400010)

基础医学机能实验课程改革与评价初探

葛 璞,李 静,姚 欣

(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重庆 400010)

目的 有效推动学校医学实验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改革。方法 回顾性分析学校在推进基础医学机能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和评价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如创建开放实验室,构建创新实验平台,推行微课和慕课教学模式。结果与结论 通过机能实验平台的构建和革新、教学方式的更新,以及考评手段的合理化与多样化,基础医学机能实验教学课程改革有效提高了学校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培养国内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作出了贡献。

基础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评价

基础医学机能学科主要包括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简称三理)3门学科,研究正常和异常生命过程中机体机能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机能实验课程根据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与共性,将原来的三理学科的实验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从而避免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体现机能实验学科的系统性与统一性[1]。机能实验课程是整个医学实验教学体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课程优化设计与实施,构建一个理想的实验教学平台,能有效推动医学实验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科发展,使高等医学教育更好地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符合专业教学的客观规律[2]。我校机能实验室与教研室相对独立,主要职能包括承担"三理"的基本教学实验与机能创新性实验,承担学校相关科研任务,为教师、科研人员及医学生提供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及实验技术服务。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校机能实验室建设和完善了相关课程及评价体系,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多元化多功能实验平台,取得了宝贵且丰富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机能实验室平台的构建和革新

1.1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机能实验课程设置兼顾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根据三理各学科的自身特点,全面涵盖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兼顾同类实验教学的共性;通过机能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建立新型的机能实验教学体系,既体现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又有助于建立起医学生在以后临床治疗中的全局观[3]。除承担传统意义上的三理教学任务外,还构建了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先进实验平台,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医学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实现宏观与微观、生理与病理、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等多方面的结合,更有利于医学生灵活掌握各层面的医学内容,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不断努力。

1.2 创建开放实验室

根据实验室的教学条件,分阶段、有步骤地建立起开放的实验平台。初期可实行标本模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部分开放,随着实验室开放层次和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步实现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等全面开放[4]。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放的内容有所侧重。低年级学生以训练基本技能、掌握或了解主要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主,高年级学生重在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可以是课内实验的进一步延伸或课内拓展实验,也可以是自选课题、科研项目、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的提高型学习等。实验室本着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充分挖掘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努力完善实验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逐步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和开放范围,实验室开放的教学时间、过程、形式、内容、方法均强调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别对待,为学生创造实验活动的环境,强调学生主体、教师启发指导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色培养。

1.3 构建创新实验平台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十二五”期间教育部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5],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验能力。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医学本科生为主力,采取自愿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创新团队;在团队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的学生课外科学研究与实验项目。2008年起,我校专门为本科生规划建设了200 m2的创新实验室,于2012年增建到300 m2;新购置学生创新实验所需仪器设备80多件价值近100万元;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4人,其中博士2人,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保证全天24 h开放,可基本满足我校本科学生开展基础医学创新性实验。专门成立科学研究与创新实验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组建了评审专家库;同时,积极举办创新专题讲座、建立创新交流平台,组建了指导教师信息库,为学生申请创新实验提供更多的支持。

2 教学方式的进步与更新

2.1 传统教学模式

我校机能实验室以涵盖“三理”学科的综合性学生医学机能微机实验室为基础,各实验室以小组为单位配备了相应电视录像及多媒体实验网络系统及先进的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良好的实验条件保证了一定的实验教学效果,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授方式,师资、器材配备与讲授时间相对受限,复杂的实验步骤与烦琐的操作要求限制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实验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是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微课与慕课两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经验丰富的优秀授课师资、先进精良的课程内容、灵活自由的学习时间与场所对学习人群保持较强的吸引力,以此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可作为主流的课堂教学强有力的补充手段。

2.2 微课

医学院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多、内容复杂,很多内容枯燥并且抽象难以理解。目前,医学院校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可根据教学大纲自主灵活安排教学顺序和内容,并通过图像声音等方式形象生动地传递教学内容[6],又造成教授的授课时间紧、节奏快。由于医学各学科普遍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一旦课堂出现思维理解脱节,会导致学生适应不了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学效果难以保证[7]。为了避免这一缺憾,通过网络微课(Micro class)可将重点难点内容制成微课程[8]。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全过程,5~20 min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作业题、思考题的微视频[9]。1960年,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提出。与传统的课程相比,用时简短,微课内容相对比较独立、单一,重点突出,依据学生兴趣及教学需要进行开发。学生可利用网络随时点播,反复学习,可应用于机能实验教学,可为广大医学生提供自主预习和复习相关实验课程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3 慕课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一种发展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10]。随着慕课的兴起,国内外一流高校的精品课程开放共享的不断推进,在线医学实验课程成为医学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在实现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建立开放性、共享性医学机能实验教学平台,是解决医学教学资源集约化的主要途径[11]。基于新型慕课平台,医学生只需要网络和提供上网的移动终端,便可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获取慕课海量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同时,利用这个平台,可将各高校优秀的科研实验成果和探索性创新实验及时转换为教学内容,本科阶段就能接触学科前沿,学习相关新的方法、技术,拓宽医学思维和视野[12]。

3 考评手段的合理化与多样化

传统机能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成绩主要由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能力。前者包括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实验中各项基础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具备处理实验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否熟悉实验相关的仪器设备及软件的应用;后者主要考察学生,是否了解实验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否能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及分析结果[13]。但由于师资设施等各方面的限制,难以保证每位学生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因此难免出现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实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公正、合理地衡量每位学生的实验成绩。

建立一套科学的自动化自我评估、持续性的测验及个性化的学业评估体系,不但能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机能实验课程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全面考查学生探索实验设计及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14]。利用微课、慕课等网络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建立一套完善、及时的在线考核体系,即可自动完成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可适时、快速地得到来自学生和教师的学习评价反馈,也可实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学习反馈循环[15]。

[1]陈国清,兰凤英,汪春红.基础医学机能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3):65.

[2]龚 政.医学基础课机能学科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的思考[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0):1037-1039.

[3]赵 华,李 杨,赵丽娟,等.医学机能实验课学科群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61-62.

[4]余上斌,杨 莹,柯 丹,等.医学机能实验Ⅱ课程的深化改革与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7):89-91.

[5]汪 晖,李晓霞,郑 丹,等.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中的师生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J].中国药理通讯,2012(4):23.

[6]刘洪宇.现代互联网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探索[J].求索,2016(1):185 - 188.

[7]孟亚鹏,何冬梅,韩 贵,等.微课在医学院校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40-44.

[8]Hou TX,Gou XR,Gao YY.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in Distance Education[J].IJIET,2016,6(2):132 -136.

[9]Kay J,Reimann P,Diebold E,et al.MOOCs:So Many Learners,So Much Potential[J].Intelligent Systems IEEE,2013,28(3):70-77.

[10]Skiba DJ.Disruption in higher education: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J].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2012,33(6):416.

[11]Zhou M.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acceptance of MOOCs:A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J].Computers & Education,2016,S92-93(C):194-203.

[12]卢川英.基于慕课的网络互联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工程,2016,19(1):11 -13.

[13]刘重斌,郭益民,龚永生.医学机能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0,9(3):13 -14.

[14]韩建民,梅成才,何小卫.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试卷质量评价系统[J].计算机科学,2004,31(Z2):280 -281.

[15]张 欣,尚 坤,刘明军,等.基于微课与慕课理念的中医药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对课堂教学辅助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5):101 - 102.

Reform and Evaluation of Medical Functional Experiment Courses

Ge Pu,Li Jing,Yao Xin(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China 400010)

Objective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management and methods of med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our university.Method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university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basic medicine func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course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such as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latform,th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 lectures and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teaching mode.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functional experiment platform and update of teaching methods,and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s,the reform of basic medical func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course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on skills of medical students,and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which has contributed to the further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in China.

basic medicine;function experiment;reform in education;evaluation

G642.0

A

1006-4931(2017)23-0092-03

10.3969 /j.issn.1006 - 4931.2017.23.031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2012-GX-010]。

葛璞,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炎症发生及调控机制,(电子信箱)87072029@qq.com。

2017-08-12;

2017-09-09)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机能医学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基础医学背景下的“教”与“学”现状分析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网络考试系统在基础医学综合考试中应用探究
医学、生命科学类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