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广东省湛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24037)
有效防控鹅病的技术措施
陈立(广东省湛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24037)
本文分别对合理选址和布局以及加强饲养管理提出有效防控鹅病的要求,并提出建立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加强药物预防和驱虫程序,严格免疫接种与诊断等治疗措施。
鹅病;预防;措施
禽类一旦出现病例可迅速蔓延全群,控制难度加大。鹅病的防治,应重在预防。实际防病过程中本着经济、高效、方便的原则重建科学防病体系。
养殖地应保证符合养殖区域条件,保障鹅健康成长避免患病,将鹅养殖于远离污染水源,附近无农贸交易市场,无屠宰加工地,选址应保证是背风利于排涝,没有交通环境污染,应根据当地风向而定,注意向阳且地势干燥平坦,不能与其他牲畜混养以免疾病传染[1-2]。
按标准设计鹅场,设防疫沟严格隔离,使用围墙将生产区、管理区、污物处理区隔离,还应有消毒设备,包括进出车辆、人员、消毒池及紫外灯及设施消毒设备。消毒应彻底、布局应卫生、科学有保障。
鹅是草食性动物,由于草营养单一,需要添加配料也会影响加工生产中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草的质量决定鹅的身体状况无法满足鹅的良好生长发育保证鹅良好的体质,以补充蛋白质为主。另外增强鹅免疫力的重要元素铁、铜、锰等微量元素很重要。一旦食用被污水或农药污染将会引起鹅生病,其中尤其是玉米籽粒,发霉的粮食不可给鹅食用,这样才能增强鹅的体质。要在没有被工业污染的环境下放牧,提高鹅对疾病的抵抗力。
在消毒前将消毒液配成一定比例的水溶液,常采用喷雾消毒法对鹅场进行消毒,将鹅全部赶出鹅场进行喷雾消毒,同时对食用器具进行清洗消毒,常采用煤粉皂液、漂白粉、新洁儿灭、百毒杀进行消毒,保证消毒液对鹅不产生伤害后才可将鹅放入,而消毒完毕后密闭一段时间,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一般对病菌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3]。在疾病流行时用0.1%的药物水溶液,浸泡器械、玻璃、橡胶制品等消毒工作。必须做好隔离工作,预防疾病传染,停止放牧或分区域放牧并严禁其他动物进入,主要隔离方法为入场人员严格消毒,一旦出现病情严格控制疫情,出入人员及物品的安全应立即单独隔离,鹅舍充分消毒并严禁病死牲畜,不能在鹅舍附近宰杀,病鹅采用深埋或焚烧的方法彻底消灭干净。
鹅病防治措施:很多药物调节新陈代谢、对于促吸收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有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药物都被应用于养鹅业[4]。根据不同鹅群的饲养特点,不同病患特点,科学选药,最好能够结合药敏实验。可有效控制疾病流行和爆发采用青霉素、禽力宝、庆大霉素等药物。10mg/kg体重,1次喂服;也可用氯硝柳胺,50~60mg/kg体重,1次喂服。定期驱除鹅体内的一系列寄生虫,定期对鹅进行诊断,检测其生长环境中的菌落总数主要包括球虫、线虫、绦虫、体外螨类等,定期对草料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隔离处理,保证使用的饲料安全可靠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常见多发病应防治到位,做到重点防、重点治。
(1)鹅大肠杆菌病是典型的条件性疾病。此病防治难度大,针对性搞好环境卫生,注意改善通风,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排除不必要的应激因素,定期组织接种疫苗都能达到很好防治此病的目的。临床治疗,结合药敏实验,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均为不错的选择。
(2)鹅禽流感四季皆发,冬春季节流行。防控此病应注意科学饲养。鹅舍严格消毒,改善通风条件,确保充足光照[5]。感染初期尝试用抗生素治疗,病鹅单独饲养可避免大规模的患病。
(3)传染性浆膜炎7周龄内雏鹅发病率高。此病的防控重点在于改善饲养环境卫生,注意消毒,加强管理,注意保暖。同时,供给清洁饮水。结合药敏实验,感染病例及时注射丁胺卡那、先锋IV等。
[1]刘延祥,杜忠君.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水禽世界,2009(6):35-36.
[2]王琼秋,黄先南,李世平,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J].中国畜禽种业,2010(10):133-134.
[3]马力,杨丽梅.几种常见鹅病的防治[J].中国禽业导刊,2011(6):1-2.
[4]孙玉霞.鹅病多发的原因与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5(10):30.
[5]刘鸿,陆新浩,陈秋英,等。当前鹅病的发生及其流行规律初步分析[J].兽医导刊,2011(10)28-29.
陈立(1967-),男,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禽流行病学调查、监测、诊断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