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清(河南省南召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74650)
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试验与推广
张明清(河南省南召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7465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生活中肉蛋奶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大,就南召县而言,目前,仅羊肉消费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年需要从周边省、市、县调入占南召县产量2/3的羊肉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结合南召县实际,发展肉羊业,增加羊肉产量,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
南召县位于伏牛山南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牧草丰盛。全县总面积29.25万公顷,其中可放牧的草山草坡达15.2万公顷,是发展草食性牲畜的天然牧场。为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然而,由于南召县本地山羊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育种措施,长期封闭繁殖,近交早配,加之粗放的饲养管理,致使本地山羊品种退化严重,体格变小,生长慢,产肉率低,饲养周期长,养羊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和改良南召本地山羊,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南召县从2008年初,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试验小组,先后从中牟等地引进纯种澳大利亚波尔山羊150多只和冻精颗粒2万多粒,首先进行适应性饲养试验。其次,在全县5个乡镇挑选本地个体较大母山羊采用本交和冷配方法进行了杂交改良试验。截止2010年底,对本地山羊、波尔山羊和杂交一代羊进行测量统计,其结果表明波尔山羊的饲养繁育各项生理性状指标基本达到品种表现水平,也完全适应于南召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杂交后代普遍具有波尔山羊和本地山羊二者优点。杂交后代生长优势明显,个体结实,体格匀称,毛色白,头颈部有部分红斑,呈现波尔山羊外貌特征。表现为背腰平直,肋骨开张,腿粗壮,臀部肌肉丰满,杂交改良羊具有体格增大,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产肉性能好,耐粗饲,爬坡能力好,适应性强等特性,其主要生长指标如下。
杂交后代体格增大,体尺增加,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各月龄波杂F1的体尺均比本地山羊有明显提高,F1的3月龄公母羊羔的体高分别比本地山羊提高34.4%和40.7%,体长分别提高36.7%和34.5%,胸围分别提高17.5%和12.8%,管围分别提高36.6%和28.9%,F1的8月龄公母羊体高比本地山羊分别提高50.0%和44.7%,体长分别提高48.8%和37.5%,胸围分别提高51.1%和48.8%,管围分别提高了59.6%和102.4%,F1的12月龄公母羊体高比本地山羊分别提高14.3%和3.6%,体长分别提高14.8%和10.9%,胸围分别提高25.8%和26.9%,管围分别提高27.9%和35.6%。
杂交后代各阶段体重明显提高见表2。
由表2可知,波本F1、F2初生重和各阶段体重比本地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波本F1初生重公羔3.58kg,母羔2.43kg,本地羊初生重公羔2.1kg,母羔2kg,波本F1公、母羔初生重分别比本地羊提高70.5%和21.5%。F2初生重,公羔3.1kg,母羔2.82kg,分别比本地羊提高47.6%和41.0%。波杂F1、F2的3月龄公母体重比本地羊分别提高26.5%、18.1%和15.4%、23.1%。波杂F1的8月龄公、母体重提高24.1%和36%,12月龄公母提高82.1%和66.7%,提高幅度最大。
表1 波杂羊与本地山羊体尺比较(单位:cm)
表2 波杂羊与本地羊体重比较(单位:kg)
周岁公母羊屠宰率分别为62.5%和58.2%,分别比本地山羊提高14.3%和16.7%。净肉率分别为40.0%和36.8%,分别比本地山羊提高14.2%和19.5%。
波杂F1的平均产羔率为202.3%,而本地山羊平均产羔率为168.3%,提高35%。统计结果表明,本地羊羔成活率为92.1%,波杂F1成活率为95.3%,F1的成活率较本地山羊高3.2%,育成效果良好。
波本F1羊初情期为6月龄,最早配种为7月龄,10月龄内发情配种率为67.7%,情期受胎率为76%,比本地羊提高16%。
由于引进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杂交优势明显,各项指标均高于本地山羊。为此,近几年来,南召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养羊优惠政策,大力推广应用波尔山羊杂交改良模式和推行 “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发展模式。自2010年以来,南召县以崔庄畜牧养殖公司、神龙养殖公司和光大养殖公司为发展龙头,先后在白土岗、南河店、四棵树、崔庄、马市坪、城郊等乡镇建立了6个波尔山羊繁育基地,并在城郊、留山、太山庙、石门、南河店等9个山区、浅山区乡镇,大范围开展种草养羊和波尔山羊杂交改良工作,建立波尔山羊改良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加速向周边乡镇辐射、扩大杂交波尔山羊存栏总量,发展波尔山羊饲养。截止2010年底,全县波尔山羊及波尔山羊杂交一代和杂交二代山羊存栏量达36.3万只,直接经济效益达3000多万元。
在波尔山羊杂交改良和推广过程中,南召县委、县政府、及畜牧部门给予了资金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持。首先,在资金方面利用银行贷款,扶持农民养羊,发放养羊专项贷款200多万元,支持全县1000多个贫困户发展波尔山羊饲养。其次,在技术方面,县畜牧部门抽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给农民讲波尔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全县建立了由65名乡村技术人员参加的技术指导体系,编印出波尔山羊饲养技术资料6万多册。第三,加强羊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