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用药浅识

2017-01-14 19:21韩美仙
中医药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药性经期盆腔炎

韩美仙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妇科,上海 201800)

临 证 体 会

藤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用药浅识

韩美仙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妇科,上海 201800)

介绍藤类中药的作用及其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现状,分析藤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优势,分享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藤类中药治疗盆腔炎的用药心得,并附医案1则。

藤类中药;慢性盆腔炎;用药心得

藤类中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等慢性疾病,鲜有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专题报道,笔者在临床治疗时发现,由于藤类中药具有药性平和,风、湿、瘀同治的特性,其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具有独特优势,应用于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以下介绍笔者对藤类中药的粗浅认识以及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时应用藤类中药的经验,以飨同道。

1 藤类中药的古今认识

藤类中药是传统中药中极具形态特色的一类中药。秦汉时期,古人用藤类中药浸酒疗疾。唐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证类本草》见收载藤类中药 100 余种。至明清,《本草便读》概括藤类中药的功效“凡藤蔓之属,皆可以通经入络”,《本草汇言》载:“凡藤蔓之类,皆属于筋”[1]。由于藤类中药可“通经入络”,且“久病入络”,经络不通则痛,临床上以治疗久病风湿瘀阻经络所致慢性疼痛相关疾病见长。现代中药研究发现,藤类植物具有镇痛、镇静、抗菌、消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故被广泛应用于炎症相关的风湿病、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肾病、妇科疾病和皮肤科疾病[2]。

2 现代各医家对藤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藤类中药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相关报道并不多,但其药性特色及良好的临床疗效正被各医家所认识和肯定。

班秀文认为藤类药物最善疏经通絡,故最善清除脉络瘀积,其擅用鸡血藤、忍冬藤等治疗湿瘀所致的带下诸疾、各种妇科杂症,并认为无论虚实皆可用之[3]。魏绍斌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常用藤类中药,他认为藤类中药善治络病,据其生长特性较为重着下沉,尤善治下焦疾病,且藤类中药多内蕴祛风胜湿之功,临床治疗中常用大血藤、忍冬藤等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瘀散结,收到较好疗效[4]。马大正认为慢性盆腔炎常由湿热之毒蕴结阻塞而成,类似于内痈,临床上常用仙方活命饮,若患者湿热瘀阻比较严重,常用忍冬藤易金银花,取通络止痛之效,通常与蒲公英、败酱草、红藤配伍。另外,在治疗输卵管阻塞造成的不孕症时喜用红藤清热解毒兼活血通络,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5]。

3 藤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优势

3.1 善于活血通络,祛风胜湿,湿、瘀同治

慢性盆腔炎经久迁延,多湿、瘀之证兼见[6-8]。而藤类中药大多兼具活血通络,祛风胜湿之功,樊晓霞对255 味藤类中药的功能进行归纳整理,发现藤类中药最擅长祛风除湿,也长于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其中具有祛风作用的占51.0%;有除湿作用的占43.9%;有活血作用占41.6%[9]。由于功效兼具祛湿化瘀之功,故在临床上可根据药性、归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藤类中药,做到一味药当数味药使用,既可减药不减效,又可节省资源。

3.2 药性多平和,虚实皆宜,适于久病缓图

樊晓霞等对255味藤类中药的药性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藤类中药以性温及性平和者居多,占37%和25.5%[10]。而笔者在临床治疗时发现,慢性盆腔炎久病入络,常常寒热虚实兼见,由于治疗时间较长,患者久服清热解毒败胃之剂后多致脾胃虚弱,服药不适而常见拒药情绪,致盆腔炎反复难愈,苦不堪言。由于藤类中药药性多平和,根据配伍不同,虚实皆可用。临床上减大苦之清热解毒药,予藤类中药兼顾脾胃后,往往疗效较好,亦减轻了患者的胃肠负担,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做到久病缓图。

4 藤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体会

4.1 多藤合用,寒热虚实并治

慢性盆腔炎的证候往往寒热虚实夹杂,单一证型较为少见,故临床上予清湿热兼活血化瘀之剂虽可一时取效,久之却不明显。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单味藤类药效虽佳,多味藤类药联用其效更显,尤多见于错杂证候的病例中。考虑藤类中药具有“皆可以通经入络”的共性,而药性归经各有不同,可配伍出功效相近却可兼顾错杂证候的效果。

笔者在临床治疗上常联用忍冬藤、络石藤、大血藤、伸筋草等藤类中药,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其中忍冬藤是清热解毒良药金银花的茎叶部分。性味甘苦微寒,功效清热解毒通络,有湿、热、瘀证者用之尤宜。络石藤,味苦性凉,有祛风,通络,止血,消瘀之效,善于治疗关节、肌肉、腰膝酸痛[11]。大血藤,味苦性平,可败毒消痈,活血通络,戴德英擅用大血藤治疗瘀热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推崇其行血、治气块之功,将其立为君药[11]。伸筋草又名宽筋藤,依此推知其形态功效亦似“藤”,其味苦,性温,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之功[11]。

以上四味中药中忍冬藤、络石藤、大血藤性平和偏凉,伸筋草性偏温,忍冬藤尤擅清热解毒清气分热,大血藤擅长化瘀消癥,络石藤及伸筋草长于通络止痛,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气血寒热证候,灵活运用加减各偏性藤药,同时不忘固护胃气,脾虚则酌加四君子,气血虚酌予四物、鸡血藤,肾虚酌予补肾药灵活运用。

4.2 区别经期和非经期用药,疗效更佳

笔者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发现,经期和非经期区别用藤类中药,临床疗效更佳。非经期用药方法如前文联合数味藤类中药酌情加减。而经期用藤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更讲究区别气分血分用药及药性的寒热。

经期血海满溢,泻而不藏,宜温通不宜凝涩,而治疗盆腔炎者常为寒凉解毒之剂,寒凝则气血瘀阻而不畅,如若加大活血祛瘀之剂,久则耗气伤血,往往愆期留瘀,事倍而功半。此时若利用好经期“泻而不藏”的特点,配合擅长活血通络且药性平和的藤类中药,于经期略加理气化瘀之剂即可达到通络止痛,祛瘀生新的治疗目的。临床上,经期可用入血分的鸡血藤和大血藤补血兼活血,伸筋草温通,剂量通常为10~15 g,如有湿热身痛,可予忍冬藤、络石藤,药性虽偏凉却不碍经血,兼清气分之热,药量常用10~15 g。

5 典型病例

刘某,女,30岁,已婚。2015年10月15日初诊。

下腹隐痛反复3年,加重一周来诊。

3年前因下腹痛于外院就诊,诊断为盆腔炎,予静滴抗生素,口服中成药配合红外线理疗后略缓解,其后每于劳累后加重,反复口服中成药(多为清热解毒药),短则1月,久则3~6月,服药后胃脘不适且疗效甚微,几无舒活之时。Lmp:上次月经时间2015年9月16日,经行4天,量中,色暗红,血块多,痛经(+),1-0-0-1避孕无生育要求,带下常。近一周下腹隐痛加重,未予治疗。来诊时无发热,大便调,小便略频,下腹坠胀隐痛,腰痛,遇寒则甚,倦怠乏力,纳寐可。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滑尺微。妇检:左右附件区无明显增厚,轻压痛(+),余未见异常。查血常规、小便常规及白带常规正常。彩超:EN11mm,积液25×15 mm,余未见异常。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湿热血瘀证。予自拟四藤汤加减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忍冬藤10 g,大血藤15 g,络石藤10 g,伸筋草15 g,桂枝6 g,炒白芍15 g,甘草5 g,黄芪15 g,党参10g,生白术10 g,车前子15 g,续断10 g,川牛膝10 g。

二诊(2015年10月22)

服药后下腹隐痛、腰痛及倦怠乏力明显缓解,10月19日转经,血块较多,小便略频。舌暗红苔薄根薄黄,有齿痕,脉濡尺微。2015年10月22日彩超:子宫内膜单层2.5 mm,宫腔积液18×6 mm,余无异常。诊疗同前,原方加白茯苓10 g,予7剂。

三诊(2015年11月5日)诸证渐消,舌脉同前,续前方7剂。

四诊(2015年11月12日)经期用药,前方去桂枝、白芍、黄芪、生白术,车前子,加鸡血藤15 g,三棱10 g,莪术10 g),后诉11月17日月经来潮,量中,血块较多,痛经(-),腰酸已缓解。舌暗红苔薄白,齿痕消,脉细,其后加减服用半月后下腹痛缓解,但停药后复感腰腹不适,嘱其注意休息及保暖,予加减补肾通络剂半月,停药后来院检查,下腹隐痛消,诸证不显,妇检已无附件区压痛,其后门诊调月经随访盆腔炎未复发。

按:患者慢性盆腔炎迁延反复,久病入络气耗血瘀,且久服清热解毒成药,伤及脾胃而见脾胃不适。脾虚湿盛,久之则湿瘀互结生热,经络瘀久则痛,湿性重着,流连下焦见下腹连及腰痛,倦怠乏力,小便频数。结合舌脉可知此寒热错杂,湿瘀互结,脾肾亏虚之证。治宜扶正祛邪,寒热并行。由于久病伤络,考虑合用四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忍冬藤清热解毒,大血藤清热活血化瘀,络石藤祛风益肾,功专舒筋活络止痛,伸筋草散寒化湿通络止痛,方中桂枝配伍芍药取桂枝芍药汤之意,温脾和中,缓急止痛,配伍白术、党参、黄芪补益脾气,扶正祛邪,川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续断、车前子补中有泻,共奏清热祛湿,化瘀止痛,补益脾肾之功。经期利用 “藏而不泻”之机,三棱配伍莪术活血化瘀,破血行气,以祛瘀生新,酌加鸡血藤补血兼活血荣络,进一步化经络之瘀,从而收到较好的疗效。

[1] 清·张璐.本经逢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3.

[2] 刘翀羽.藤类药的应用研究[J].山西中医,2015,31(7):59-60.

[3] 蓝丽霞.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妇科学术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

[4] 孙国娟,邓琳雯.魏绍斌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8):1135-1136.

[5] 王玮,马大正.马大正运用藤类药治疗妇科病阐微[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28(12):14-16.

[6] 武志娟.慢性盆腔炎中医常见证候规范化及PRO量表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7] 杨新鸣,于慧佳,付冬雪,等.慢特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 2016, 33(4):76-78.

[8] 孙晓吉,颜培宇,王文灵.穴位电子灸法结合口服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 2016, 33(6):95-97.

[9] 樊晓霞.藤类中药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47.

[10] 樊晓霞,王晓清.藤类中药传统药性分析研究[J].首都医药,2009(2):49-50.

[1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55,122,1138.

2016-01-13

2016-10-09

韩美仙(1982-),女,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妇科带下病及不孕症等。

R711.33

A

1002-2392(2017)02-0105-02

猜你喜欢
药性经期盆腔炎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