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荣
(包头市蒙中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蒙医火针联合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
杨晓荣
(包头市蒙中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于我科周围性面瘫患者56例,急性期采用毫针深刺远端穴和浅刺面部穴,静止期加火针点刺面部穴位,恢复期火针、毫针结合深刺久留针法治疗,并以House Brockmann分级量表为判断标准,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56例患者中痊愈,痊愈38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结论火针结合毫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面神经水肿及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在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轻度刺激改善局部供血,可以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火针联合毫针;周围性面瘫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科周围性面瘫患者56例,男22例,女34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1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0天。均为感受风寒所致,其中2例为二次面瘫。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1]
2.1 急性期[2]发病1周内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此期部分患者呈进展性。针刺取穴:上巨虚、足三里。操作方法:2穴均应用毫针直刺,深度3~5cm,提插捻转使之得气,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2 静止期 发病8~14天,面神经水肿已过高峰期,病情趋于稳定,自主神经进入调节过程[3-4]。火针取穴[5-6]:丝竹空、鱼腰、四白、迎香、太阳、颊车、地仓、足三里、太冲、合谷,以上肢体穴必取,每次酌情选用面部穴位3~5个。操作方法:选择直径0.5mm单头细火针烧红后迅速刺入选定穴位,只点刺,不留针,进针深度为1~2分,隔日1次。然后再行毫针刺法,留针30分钟。
2.3 恢复期:15~90天,面肌瘫痪开始逐渐恢复,火针取穴:迎香为上点,地仓为下点、在迎香和地仓连线的中点为口眼歪斜点,将单头细火针烧红后迅速刺入选定穴位,先刺上点,再刺中点,后刺下点,点刺而不留针,进针深度为1~2分,隔2日1次。然后再行毫针刺法,针刺取穴[7]:主穴取患侧足三里、上巨虚,或健侧足三里、上巨虚。配穴取患侧地仓、下关、太阳、颧髎、翳风、迎香。每次选1组主穴与配穴,2组主穴轮流交替使用,配穴视病情选取。操作方法:先针主穴提插捻转得气后再针配穴,针刺足三里、上巨虚时沿胃经45度向上逆经斜刺,针刺深度约5cm,患侧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诸穴均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隔2日1次。
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按照House Bro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8]。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面部的表情肌动作功能协调,左右对称,符合H-B I级标准,共38例,(67.9%);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静态时外观左右对称,鼓腮或皱眉时患侧稍差,符合H-B II级标准,共12例,(21.4%);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符合H-B III、IV级标准,共5例(8.9%);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变.共1例(1.8%)。总有效率98.2%。
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管或茎乳孔内炎性水肿,压迫一侧面部神经而引起的面肌瘫痪,可能和病毒感染、受凉、自主神经不稳定等多种因素有关。有临床研究证实:针刺具有极好的消炎、抗菌、消肿作用,可使微循环的调节及血流量改变,表现为血管通透性增加,紧张度降低,毛细血管流速加快。同时针灸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营养代谢,对周围性神经损伤具有极好的再生修复作用,加速恢复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9]。
周围性面瘫中医学称为“口僻”、“口眼歪斜”,它也属于广义“中风”的范畴。认为病因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夹痰,乘虚侵入阳明脉络,致使气血痹阻,筋脉失养而发,久病则风、痰、瘀互结,甚至伤及正气而发病。
针刺治疗面瘫历史悠久,效果肯定,以疏通阳明、太阳经脉,祛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为治则。“头面合谷寻”,“风池,主口不能言”《针灸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中风口眼歪斜,宜频针灸以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针入四分。”故首取合谷、风池二穴以祛风解表,取患侧四白、阳白、下关、地仓、颊车、瞳子髎、攒竹以疏通太阳、阳明和少阳三阳之经气。从解剖学上看,面神经主要包括运动神经,支配面部表情,其分支有颞支、颧支、颊支等。针刺面部穴位可直接刺激面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针刺四白、下关穴可刺激面神经颧支所支配的颧肌及眶下神经所支配的颧骨部肌肉,使患者口角向外上方牵引。针刺阳白刺激面神经颞支所支配的额肌,地仓刺激面神经颊支及下额缘支所支配的颧肌、颊肌、笑肌、上唇提肌等口角周围的肌肉。诸穴配伍,可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使肌肉、神经取得充分的营养,同时也加速对代谢产物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对神经的压迫,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临床上根据发病时间及病理特点,采用火针联合电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注重辨证,强调脾胃,重用三里;善用针法,补写适中,依据病情,刺法灵变,疗效确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1]刘强,王晓娟,陆小左,等.针刺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3,30(3):134-137.
[2]朱荣英,穆黎春,张燕.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6):393-394.
[3]孟庆云,刘顺锁,刘志云.神经阻滞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11-320.
[4]冯蕾,马文珠,针灸择期分型辩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体会[J].环球中医药,2013,6(5):339-341.
[5]王桂玲,贺普仁.火针治疗面瘫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5):28-29.
[6]程海英,程东旗.火针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40例[J].中国针灸,2000,10(8):17-18.
[7]洪秋阳,王世广.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6例[J].河北中医,2014,36(4):567-568.
[8]House.Brackmannde.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5,9(3):146-147.
[9]杜润霞,分期辩证治疗周围性面瘫217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109-110.
杨晓荣(1982-),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自治区第二批老蒙医药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R291.2
B
1006-6810(2017)06-0022-02
2016年12月20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