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7-01-14 18:17:43李凤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4期
关键词:良性肿块恶性

李凤梅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临床效果评价

李凤梅

目的 探析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乳腺肿块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肿块性质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超声诊断,对两组患者微钙化检出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恶性组患者中,11例患者检出存在微钙化现象,微钙化检出率为55.0%;良性组患者中,3例患者检出存在微钙化现象,微钙化检出率为15.0%,两组患者微钙化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肿块微钙化超声诊断中,可对微钙化数量、形状、大小、分布予以明确,且恶性病变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

乳腺肿块;微钙化;超声诊断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恶性肿瘤,近些年来,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在部分大城市中,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大病症。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所在。微钙化现象是判定乳腺癌的主要依据,对早期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超声诊断仪的逐步更新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肿块微钙化现象可被高频探头诊断出来。为了进一步探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对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乳腺肿块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肿块性质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每组20例。良性组患者年龄最小30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1.2±6.9)岁;纤维腺瘤10例,乳腺病6例,巨纤维腺瘤4例。恶性组患者年龄最小32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50.8±6.7)岁;浸润性乳腺癌6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髓样癌3例,粘液性乳腺癌2例。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采用东芝纳米17超声仪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7.5 MHz,具体操作如下:取患者仰卧位或者半侧卧位,将乳房充分暴露出来,放入耦合剂后,通过转动探头对乳腺肿块予以多切面、多方向扫描。同时,超声医生可按照十字交叉法与放射状的形式将检查区域划分为4个象限,以此展开全面、彻底的扫描。发现肿块后,对肿块形状、边界情况、大小、内部及后方回声、内部血流情况等予以详细观察,并查看是否出现钙化现象,如果出现钙化情况,应对钙化病灶的大小、数量、形状及分布情况予以详细观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微钙化检出率进行统计对比。微钙化判定标准:钙化病灶≤1 mm,呈现针尖样,后方无声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恶性组患者中,11例患者检出存在微钙化现象,微钙化检出率为55.0%;良性组患者中,3例患者检出存在微钙化现象,微钙化检出率为15.0%,两组患者微钙化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33,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导致人们生活习惯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加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电子产品应用越来越普遍,母乳喂养时间越来越短,致使乳腺肿块病变几率越来越高。乳腺癌是一种威胁全球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病变,近些年来,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钙化作为乳腺癌中较为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受到了临床的高度重视与广范关注。有关研究实践表明,当女性乳腺中出现钙化现象,其患上乳腺癌的几率约为乳腺中没有出现钙化女性的1.7倍[1]。同时,相关文献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中,约有66%~85%的患者均会出现钙化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找出乳腺肿块中钙化情况与判断或者预测肿块良性、恶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的规定,将钙化形态分为3种类型,即高度怀疑恶性、中间型、典型良性[2]。高度怀疑恶性其钙化现象主要呈现为多形样、细线样、分支样;中间型其钙化现象主要呈现为粗糙不均匀、不定性;针对典型良性而言,其钙化现象主要呈现为环状、点状、圆形状,并且较为粗大。在良性病变中,微钙化现象多呈现为散分布形式;在恶性病变中,微钙化现象多呈现为簇状分布与沿导管分布。

在乳腺癌中,钙化病灶直径为10~500 μm,通常≤1000 μm,钙化微粒比较小,如果给予X线检查,通常只能看到直径>150 μm的钙化病灶[3]。在乳腺癌钙化病灶检查中,X线检出率相对较低,临床价值不高[4]。近些年来,随着超声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高频率探头的广泛运用,使得以前很难检出的微钙化病灶得到清晰显示,进而使乳腺肿块微钙化检出成为了可能。有关文献报道显示[3],恶性病变中微钙化或者簇状钙化情况和癌细胞代谢旺盛程度相关,在癌细胞代谢中,经常产生二氧化碳、水,加之癌细胞中富含磷、钙,进而易在乳腺腺泡与导管中形成钙盐沉积。除此之外,因为癌细胞多来自终末导管上皮或者腺泡,导管与腺泡排列非常紧密,腔隙非常小,如果出现钙盐沉积现象,在超声检查中就可以看见图像呈现簇状分布特征,诊断价值非常高[5-15]。有关文献研究表明[4],在乳腺肿块微钙化超声诊断中,不仅可以对乳腺肿块大小、回声、边界及血流分布情况予以清晰显示,还可以对肿块内微钙化现象予以清晰显示,临床诊断鉴别价值非常高,值得进一步借鉴与应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组患者中,11例患者检出存在微钙化现象,微钙化检出率为55.0%;良性组患者中,3例患者检出存在微钙化现象,微钙化检出率为15.0%,两组患者微钙化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33,P<0.05)。此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5]十分相似。

总之,在乳腺肿块微钙化超声诊断中,可对微钙化数量、形状、大小、分布予以明确,且恶性病变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

[1]赵敏,张步林,何冰玲,等.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微钙化检出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8):690-693.

[2]吴媛媛,黄猛,周怡,等.超声 MicroPure 成像对 BI-RADS 4级的乳腺肿块微钙化检出的价值.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11):1661-1664.

[3]张锡海,韩璐璐,董乐,等.乳腺超声成像与钼靶在乳腺肿块微钙化检出中的临床价值.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65):120-121.

[4]蒋云秀,潘永寿,秦蕾,等.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右江医学,2014,42(5):596-598.

[5]邵友忠,李家生,张湛,等.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安徽医学,2013,34(7):987-989.

[6]刘丽.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104例临床研究.现代养生b,2014(6):73-74.

[7]孙秀娟.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临床效果观察.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4):00029.

[8]李敏.乳腺肿块微钙化的超声诊断临床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7):182.

[9]袁莉.乳腺肿块微小钙化点在超声中的显示及临床意义.中外医学研究,2014(9):54-55.

[10]陈潇.乳腺肿块微钙化超声显示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疗养医学,2016,25(5):508-510.

[11]温乔.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临床分析.医学信息旬刊,2010,5(3):521-522.

[12]李敏,汤贞彦,陈方红,等.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2007:1219-1221.

[13]叶淑玲.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与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60-61.

[14]王雪祥.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与临床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6):717-719.

[15]闫冰.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12):55-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4.038

2017-01-20]

112000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医院

猜你喜欢
良性肿块恶性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22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1:06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内蒙古林业(2021年6期)2021-06-26 10:42:32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8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