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7-01-14 13:51姜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5期
关键词:氧分压阻塞性二氧化碳

姜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姜鑫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 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并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 控制 35例, 有效22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5%。治疗前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为(52.04±3.96)mm Hg (1 mm Hg=0.133 kPa), 治疗后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为(38.21±2.14)mm Hg;治疗前患者的氧分压为(85.98± 2.25)mm Hg, 治疗后患者的氧分压为(93.34±2.16)mm Hg, 治疗后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工作能够十分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分析

相关调查显示,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因此当前临床上也加大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力度。但是当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还不是十分完善, 治疗方法较为单一, 因此还需要医护人员在临床上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其中男52例, 女8例, 年龄64~80岁, 平均年龄(69.86±3.58)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4例, 肺气肿患者16例;46例患者有吸烟史, 14例患者无吸烟史。60例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呼吸障碍, 并伴有多气道阻塞和痰液等症状。

1. 2 治疗方法 对患者开展专业的心理指导, 针对患者的情况采取给氧治疗, 从而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 此外还应在治疗中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及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同时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方法[2]。

1. 2. 1 氧疗 治疗中开展15 h/d的间断吸氧, 氧气浓度为25%~29%, 氧气流量为2~3 L/min, 氧气吸入时应严格控制其湿度, 此外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

1. 2. 2 雾化吸入 保持患者呼吸顺畅, 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方式。鼓励患者主动咳嗽。若患者咳出困难, 可开展雾化吸入治疗, 从而起到稀释痰液的作用。为患者的顺利排痰创造有利条件。若患者无法自主咳痰, 应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吸痰措施, 必要时可采取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或辅助呼吸机治疗。

1. 2. 3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正确的腹式呼吸锻炼方法, 并进行缩唇吸气, 以增强胸、膈肌的耐力和肌力。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此外, 应指导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3]。

1. 2. 4 心理指导 因患者病程较长, 难以痊愈, 容易反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应与患者积极沟通, 向患者普及相关的知识,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4]。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5]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变化情况。疗效评定标准:肺功能呈2级以上改善, 咳、喘、痰以及肺部啰音恢复至正常水平记为控制;肺功能呈1级以上改善, 咳、喘、痰及肺部啰音有所改善, 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记为有效;病情明显加重, 肺部啰音及咳、喘、痰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控制+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中, 控制 35例, 有效22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5%。治疗前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为(52.04±3.96)mm Hg,治疗后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为(38.21±2.14)mm Hg;治疗前患者的氧分压为(85.98±2.25)mm Hg, 治疗后患者的氧分压为(93.34±2.16)mm Hg, 治疗后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 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气促、咳痰以及反复咳嗽等症状。临床上是一种多发和常见病症, 因气流受阻, 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气道阻塞现象, 且若不及时治疗, 病情会呈渐进性发展。在我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发人群为40岁以上的人群, 且每年都在以较高的水平增长, 该病症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所以临床上所选择的治疗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改善患者预后, 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6]。针对患者的病情, 临床上一般选择综合性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都有较大的作用, 一方面稳定了病情, 一方面也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程长、易反复, 患者多为老年人, 所以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消极等负面情绪, 对此医护人员应于患者形成积极的沟通, 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协助患者保持呼吸畅通。治疗中应鼓励患者主动咳嗽, 对痰液粘稠度高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7]。在患者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 协助患者开展呼吸功能训练, 从而改善患者呼吸肌功能。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方式。在治疗中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和试敏检验的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对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可采用一代或二代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 而针对重度患者可选用三代头孢类药物[8-11]。此外治疗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真菌感染。气管扩张剂的使用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治疗中应严格控制该类药物的使用量。

综上所述,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应合理使用药物, 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 帮助患者恢复至正常的健康水平, 对患者应给予科学全面的指导, 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从而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何梦龙.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宜春学院学报, 2014, 36(6):77-78.

[2] 霍云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8):93-94.

[3] 张明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母婴世界, 2015(29):102.

[4] 李玮, 朱应群, 范杜, 等. 呼吸训练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价值.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 16(1):42-44.

[5] 李春凤. 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5例临床分析.北华大学学报(自然), 2012, 13(6):676-679.

[6] 熊殿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9):48-49.

[7] 殷大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 健康之路, 2014, 42(8):2430-2431.

[8] 苏宏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5例临床诊治分析. 当代医学, 2012, 18(15):107-108.

[9] 李儒枝, 胡芳.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治疗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19):107-108.

[10] 林凤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分析. 现代养生b, 2014(22):71.

[11] 高远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 当代医学, 2011, 17(10):9-1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30

2017-05-25]

114002 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呼吸内科

猜你喜欢
氧分压阻塞性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