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伟,王兰桂,尚 菁,李廷保
(1.会宁县中医院,甘肃 会宁 730700; 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临床经验·
运用敦煌疗服石类方药加减治疗湿热性黄疸*
张 伟1,王兰桂2,尚 菁2,李廷保2
(1.会宁县中医院,甘肃 会宁 730700; 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藏于敦煌千佛洞中的敦煌遗书记载了许多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古代医方,以治疗内科病为主。其中的敦煌疗服石类方剂主要由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通腑泄热药组成,组方简单,配伍精炼, 疗效确切,实用效捷,临床加减治疗湿热性黄疸病颇有独特疗效。
湿热性黄疸/中医药疗法;敦煌疗服石方;石发前胡汤/治疗应用;大黄汤加减/治疗应用;栀子方加减/治疗应用;黄芩汤加减/治疗应用;验案
敦煌遗书[1-3]是藏于敦煌千佛洞中的敦煌医学卷子,也是临床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医术类专著。其中包括敦煌疗服石类方剂,方药主要由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通腑泄热药组成,组方简单,配伍精炼, 疗效确切,实用效捷,价值宝贵。在临床灵活加减治疗湿热性黄疸病,疗效颇佳,常获痊愈。笔者将采用敦煌疗服石类方药加减治疗湿热性黄疸的临床验案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例1 患者,女,51岁,2014年7月18日初诊。主诉:小便黄,右胁肋胀痛伴恶寒发热10 d。现症见小便黄,右胁肋胀痛,纳少厌油腻,神疲乏力,恶寒发热,头重身困,舌苔黄腻,脉浮弦。乙肝三系化验及肝功检测正常。西医诊断:阻塞性黄疸。中医诊断:黄疸,证属湿热兼表。治宜清热化湿,佐以解表。给予石发前胡汤加减,处方:前胡10 g,黄芩10 g,甘草10 g,大枣10 g,大黄10 g,芍药6 g,秦艽10 g,茵陈60 g,木通10 g,藿香10 g,滑石10 g,麻黄6 g,薄荷10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7剂,1 d 1剂,水煎服。服后患者小便黄等症状大减,仍有右胁肋胀痛不适症状,上方加丹参10 g、郁金10 g,再连服5剂后基本痊愈。嘱咐继续服药5剂,以巩固疗效。
按 本例患者属湿热兼表型黄疸,病机为湿热蕴结,外邪袭表,熏蒸肝胆。以小便黄,右胁肋胀痛,厌油腻,不思饮食,神疲乏力,恶寒发热,头重身困为主要临床症状。治以敦煌《疗服石方》石发前胡汤加减。方中茵陈清热化湿,利胆退黄;黄芩清上焦热毒;大黄退黄通便;前胡、秦艽疏散热毒;藿香芳香化湿;滑石、木通渗利小便;延胡索、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芍药滋阴养血,缓急止痛;麻黄、薄荷辛散外邪,使邪从外解;甘草、大枣补脾和胃。诸药合用,清热解毒,芳香化湿,解表退黄。
例2 患者,女,46岁,2015年6月16日初诊。主诉:目黄小便黄,右胁肋胀痛,口苦恶心1周。现症见目睛发黄,全身出现鲜明发黄,时感右胁疼痛,口渴口苦,厌油腻,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乙肝三系化验及肝功检测正常。西医诊断:阻塞性黄疸。中医诊断:黄疸,证属热重于湿。治宜清热利胆,化湿通腑。给予大黄汤加减,处方:栀子10 g,黄芩10 g,大黄10 g,甘草10 g,麦冬10 g,芒硝5 g,茵陈60 g,木通6 g,藿香10 g,滑石10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郁金10 g。5剂,1 d 1剂,水煎服。服后患者目黄、小便黄等症状大减,仍有右胁胀满及胃脘不适,上方再加青皮10 g、柴胡10 g,连服7剂后基本痊愈。
按 本例患者属热重于湿型黄疸,病机为湿热交蒸,阻滞中焦,蕴结肝胆。以目睛发黄,全身出现鲜明发黄,时感右胁疼痛,口渴口苦,厌油腻,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秘,小便黄为主要临床症状。治以敦煌《疗服石方》大黄汤加减。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为退黄要药;黄芩清上焦热毒;栀子清三焦湿热,利胆退黄;茵陈配栀子,使湿热从小便而去;芒硝配大黄,使瘀热从大便而解;延胡索、川楝子、郁金疏肝利胆化瘀;藿香芳香化湿;滑石、木通渗利湿邪,湿热分消;麦冬滋阴防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清热利湿,通腑化瘀,利胆退黄。
例3 患者,男,48岁,2015年3月15日初诊。主诉:身目发黄伴右胁肋胀痛0.5个月。现症见目发黄如橘,时感右胁胀痛,头重身困,口苦乏力,厌油腻,恶心,身热无汗,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舌苔厚腻黄,脉濡缓。乙肝三系化验及肝功检测正常。西医诊断:阻塞性黄疸。中医诊断:黄疸,证属湿重于热。治宜健脾利湿,清热利胆。给予栀子方加减,处方:栀子10 g,黄芩10 g,大黄10 g,芒硝6 g,麻黄6 g,甘草10 g,茵陈30 g,木通6 g,藿香10 g,滑石10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苍术10 g,茯苓10 g。5剂,1 d 1剂,水煎服。服药后患者身目发黄等症状基本消失。嘱咐患者继续服药15剂,黄疸基本痊愈。
按 本例患者属湿重于热型黄疸,病机为湿邪内蕴,阻滞中焦,生湿酿热,阻遏气机。以身目发黄如橘,右胁胀痛,头重身困,口苦乏力,厌油腻,恶心,身热无汗,大便干结,小便不利为主要临床症状。治以敦煌《疗服石方》栀子方加减。方中茵陈、栀子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主药;茵陈、滑石、木通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引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延胡索、川楝子疏肝利胆止痛;黄芩清上焦热毒;苍术、茯苓健脾除湿;芒硝、大黄解热通便;藿香芳香化湿,行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伍,调和气机,利湿清热,芳香化湿,利胆退黄。
例4 患者,男,60岁,2016年2月20初诊。主诉:尿黄、身目发黄伴右胁肋胀痛近1个月。现症身目发黄,常感右胁胀痛放射肩背痛,恶心,厌油腻,咽干口苦,大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乙肝三系化验及肝功检测正常。西医诊断:阻塞性黄疸。中医诊断:黄疸,证属胆腑郁热。治宜清热化湿,疏肝利胆。给予黄芩汤加减,处方:黄芩10 g,栀子10 g,天花粉15 g,甘草10 g,枳实10 g,芍药10 g,厚朴10 g,大黄10 g,芒硝6 g,茵陈60 g,木通6 g,藿香10 g,半夏10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柴胡10 g,茯苓10 g。5剂,1 d 1剂,水煎服。服后患者尿黄、身目发黄等症状基本消失。嘱咐患者继续服药10剂,疾病基本治愈。
按 本例患者属胆腑郁热型黄疸,病机为湿热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调。以身目发黄,右胁胀痛放射肩背疼,恶心,厌油腻,咽干口苦,大便秘,小便黄为主要临床症状。治以敦煌《疗服石方》黄芩汤加减。方中茵陈、栀子二药相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主药;芒硝、大黄通腑泻热;延胡索、川楝子疏肝止痛;黄芩清热解毒;厚朴、枳实疏通气机;天花粉、芍药防肝火灼伤津液,和脾敛阴,柔肝利胆止痛;木通、茯苓健脾除湿;甘草、半夏止呕,调理脾胃。诸药配伍,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敦煌古医方内容丰富,组方配伍别具特色,实用便捷,疗效确切,价值宝贵。其中的敦煌疗服石类方剂,方药主要由清热解毒、通腑泄热、利湿退黄药组成,组方精炼,便于加减,疗效甚佳,突显了敦煌古医方清热解毒、利胆退黄、通腑化瘀的中医治疗思想,在临床加减治疗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湿热性黄疸病,常获痊愈。同时也传承了敦煌疗服石类方药治疗黄疸病的中医学术思想,在指导临床治疗黄疸方面具有宝贵的医学价值。
[1]赵健雄.敦煌医粹[M].贵阳:贵州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5-50.
[2]马继兴.敦煌古医籍考释[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688:161-165.
[3]丛春雨.敦煌中医药全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200-210.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7)04-0050-02
R256.4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4.22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6RJZA043);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GZK-2016-72);
2016-12-26;
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