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效极要方》治消渴病方剖析*

2017-01-14 13:37王东军柴可夫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麦门冬苦寒胃气

王 磊 王东军 柴可夫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近效极要方》治消渴病方剖析*

王 磊 王东军 柴可夫#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通过对《外台秘要》所载《近效极要》“消渴方二首”及“热中小便多渐瘦方四首”进行择优论述,并且结合相应方证、药证,从水证、火证、气证、血证四大病理基础,浅论《近效极要方》消渴病篇诸方方论及相关治法。

消渴病 近效极要方 外台秘要 方论

《近效极要方》(简称《近效方》)为唐代方书,于唐宋之际亡佚,其部分内容保存于王焘的《外台秘要》中。纵观《外台秘要》全书,引用《近效方》的方剂达141首[1],其中关于消渴病更有专篇论述。笔者认为,《外台秘要》所载的消渴病篇方剂能较为全面地反应《近效方》治消渴的学术思想,故拾遗剖析其方证与治法。

1 着眼阳明,清热护阴

“《近效极要方》论[2]:消渴旧来以为难疗,古方有黄连汤、牛胆丸为胜,亦不能好瘥,自作此方以来,服者皆瘥。服多者即吐水,岂有更渴之理”。“又,疗消渴,麦门冬丸方……以牛乳和,众手捻作丸子”,麦门冬丸方药物组成为:麦门冬五两、干地黄三两、升麻五两、黄芩五两、栝蒌七两、苦参八两、人参三两、黄连五两、黄柏五两。方中黄芩、苦参、黄连、黄柏苦寒清热;麦门冬、人参、生地黄、栝蒌甘寒清热,甘寒之法于清热药中养阴补津最效。牛乳亦有养阴功效,故有言“生牛乳暖如人体,渴即细细呷之,亦佳”[2]。古之消渴病起病隐匿,待到病人有明显自觉不适之时病已多在阳明,以火证为主要表现。热盛而正气不虚多表现为实火,当治以苦寒;火热伤及津液,津液亏虚而火邪未去则表现为虚火,当治以甘寒,养阴清热。故消渴病火证为主时,当着眼阳明,以清热护阴为要:急则苦寒直折,缓则甘寒养阴,实热去则阴液复,津液生则虚热除。

2 顾护胃气,生养津液

“黄连五两、苦参一斤、知母五两、栝蒌五两、麦门冬五两,去心、牡蛎粉五两、人参五两、黄芪五两、干地黄五两;上九味,末之,以牛乳丸。清浆服二十丸,日二服,加至五十丸”[2]。

本方既无方名,也无条文论述。故以方测证,本方为消渴病上焦及中焦火热不除,损伤胃气,为火证伴有胃气亏虚证。《本草经解》有言“人身之虚,万有不齐,不外乎气血两端”,故以五两人参,五两黄芪,急补胃气而固后天之本,使得津血化生有源。《本草经集注》载人参“味甘,微寒、微温。主补五脏,安精神……调中,止消渴”,黄芪“味甘,微温。补虚,……止渴,益气,利阴气”。二药皆甘温之品,温之以气,所以补形不足也;补之以味,所以益精不足也。且古人皆言其有滋阴止渴之效也。栝蒌甘寒解渴生津,牡蛎咸寒除热;黄连、知母、苦参苦寒,除热中燥火邪气。故本方清火养津不忘固护胃气,热去津生有源则消渴诸症自除。

3 水火克伐,伤及血分

火邪易伤及血络,暗耗阴气营血,导致多种血证出现,如血虚、血少、出血等。“又,疗小便数多不定,日便一二斗,或如血色秘方。菟丝子二两、蒲黄三两、黄连三两、硝石三两、肉苁蓉二两、鸡内金三两,散服”[2]。蒲黄、肉苁蓉为血分药,《神农本草经》载“蒲黄,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肉苁蓉,甘温滑润,“补中,强阴,养五脏,益精气”,能补益肝血且补元阴之不足。《雷公炮制药性解》载硝石“主治五脏积热、推陈致新,硝石为太阴之精,宜入心家泻火”。菟丝子,气平,味辛甘,“主续绝伤,补不足,肥健”,气平味辛甘则气血俱益;辛甘益脾胃,配合鸡内金健脾胃、补不足则气力充、肌肉肥健。因此,消渴病火热伤及血分伴有血虚、血少、出血之时,当以蒲黄、菟丝子、肉苁蓉之品补虚养血止血;黄连、硝石清热。再甘寒、咸寒养血之本为主时,宜稍加苦寒之品清热之标为辅。

4 羸弱虚冷,建中温阳

消渴病日久迁延不愈,形成以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的病变,脾阳不足则运化不利、固摄失常;肾阳不足则温煦失司,水液代谢障碍,形成阳虚水停的水饮证。可见小便不利或频数、四肢不温、水肿、血尿,甚则阳痿早泄等。温可祛寒,羸弱虚冷,阳虚水泛,当用温渗之法。《近效祠部李郎中消渴方一首》[2]载“张仲景云:足太阳者,是膀胱之经也。膀胱者是肾之腑也。而小便数,此为气盛,气盛则消谷,大便硬;衰则为消渴也”。《古今录验》亦载本方:“疗肾消,脚瘦细,小便数,赤色似血,虚冷者。麦门冬八两,去心、蒺藜子三两、甘草一两,炙、干姜四两,炮、桂心二两、干地黄八两、续断二两”[2]。本方以甘草干姜汤为基础温阳建中,配伍桂枝,温阳化气、淡渗利水;配伍麦冬、地黄,调养胃气,滋养津液;配伍蒺藜子、续断温补肾阳且去恶血。脾肾阳气恢复则水饮自去;中焦胃气恢复津液自和则消渴便数自除。

5 小结

《近效极要方》所载消渴诸方及相关条文,多无方名,且不谈病机,直述方证,反应了唐代医家治疗消渴病思想质朴,重视实效的特点。虽仅载了了数方,但丸、散、汤剂型兼备,还用及牛乳和清浆水之品,体现了《近效方》诸方“量病浅深”“因病选剂”的学术思想。原书已佚,且《外台秘要》时隔久远,多有错简残缺,故需结合同时代的《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等著作进行深入对比探讨,方能进一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临床价值。

[1]黄斌,张银柱.关于唐代已佚方书《近效方》的考察[J].中华医史杂志,2013,43(4):230-232.

[2]张登本.王焘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282-294.

2017-04-10

2015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细胞能量调节器AMPK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调控代谢记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编号:LY16H270008;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不同糖耐量的非酒精性脂肪胰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血清脂肪因子相关性研究,编号:2017ZA042

# 通讯作者:柴可夫,E-mai l:ckf666@163.com

猜你喜欢
麦门冬苦寒胃气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观菊赏鹦有怀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麦门冬药材中水分的含量*
咏棕树
孙光荣胸痹汤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治便秘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