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平,张明刚
(1.遵义市农委茶产业发展中心,贵州遵义 563000;2.绥阳县农牧局,贵州绥阳 563300)
遵义茶产业转型升级对策分析
吴文平1,张明刚2*
(1.遵义市农委茶产业发展中心,贵州遵义 563000;2.绥阳县农牧局,贵州绥阳 563300)
遵义是贵州茶园最大、产业集中度最高的茶区,也是我国发展生态茶最佳的地区。近年来,遵义市抢抓国家、省、市加快发展茶产业的政策机遇,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也仍面临一系列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调研,并总结提出推动遵义市茶产业进一步更好地转型升级应做好的几点对策。
茶产业;产业转型;问题;对策
遵义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贵州茶园最大、产业集中度最高的茶区。遵义地处云贵高原,位于贵州省北部,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地区,多云雾缭绕气候,是形成高品质茶叶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发展生态茶的最佳地区。
近年来,遵义市抢抓国家、省、市加快发展茶产业的政策机遇和“东茶西移”的发展趋势,用现代农业理念来谋划发展,以科技为核心,以产业化经营为主导,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了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茶产业提速赶超、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可持续发展。到2016年底,在茶园规模、茶叶产量、企业总量均居全国产茶市(州)第一位,茶园总面积已达13.76万hm2,投产茶园面积为9.34万hm2,茶叶产量10.95万t,总产值85.11亿元,综合产值183.7亿元,茶叶出口2665t,出口金额2500万美元;注册企业705家、合作社265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47家、市级龙头企业64家,加工能力15万t以上;注册茶叶类商标达659个,其中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兰馨已打造为中国驰名商标,“湄潭翠芽”“遵义红”则被列入贵州省全省重点打造的“三绿一红”品牌之中[1]。
尽管遵义市茶产业在产品转型、市场转型、营销转型和品牌升级、流通升级、产品升级及服务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成效,但在肯定成效的同时,笔者对目前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研[2-5],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据统计,遵义市目前有茶农26.6万户、120万人,另外还有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人员1.7万以上。从业人员规模大,反映出遵义市茶叶生产的劳动密集程度过高,导致劳动效率较低。而且其中很多茶农同时从事着多种农副产品生产,并不专门从事茶叶种植,且茶生产技能培训欠缺,专业技能水平较低。
目前遵义市茶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农户建茶园为主体的“湄潭模式”;二是,以企业办基地建茶园为主体的“凤冈模式”。但其中企业建茶园的又大多数返分包给农户,因此,总体上遵义市现今茶叶生产仍是以家庭生产为主,仍保持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管理,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由于各家各户管理水平的不一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导致施药施肥难于统一,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够,带来较大的农产品安全生产隐患。同时由于存在茶园与其他农作物交叉、企业基地与散户茶园交叉,增加了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风险。
茶产业发展水平越高,茶叶商品化程度就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近年来,遵义市制(修)定了“湄潭翠芽”“遵义红”“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以及“余庆苦丁茶”的地方标准。但对于茶园这样一个面积约14万hm2、茶生产企业及大户已逾1000家、品种上千个、每个品种分出不同等级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还需要各中小企业出台对应自身的标准体系,这方面的工作进展缓慢。同时,已出台的标准中,除了卫生和重金属等理化指标是可以用仪器来检测外,大多为感官指标,感官指标难以准确表述茶叶内在的品质,就难以对产品交易和定价发挥作用,也形成市场产品质量判定标准的实际缺位,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无法知道茶叶的好坏,给一些不法商家提供可乘之机,以次充好、虚高定价,造成消费者心存疑虑,唯恐上当,一定程度地抑制了茶叶的消费需求,也不利于茶叶的品牌建设。
遵义市最大的茶叶企业兰馨公司虽在遵义市、贵州、重庆、上海等地有一定的影响,2016年销售额近2亿元,约占遵义市场份额3.5%,但比起西湖龙井、铁观音、普洱茶、竹叶青等国内知名品牌尚有相当大差距;而贵州省最大茶叶联盟集团(黔茶联盟)的销售额18.8亿元,也只占贵州市场份额不到7%、全国市场分额不足1%。这种状况,不能够发挥规模化、品牌化生产的效应,也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品牌的强化。今后一段时期内,整个茶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竞争将日益激烈,大量的茶叶企业将被并购或者被淘汰出局,强者更强,弱者出局。
遵义目前有的茶叶产区尽管拥有国家“4A”级景区称号,甚至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桂冠”,但给客人留下的却是“茶区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景区接待条件令人扼腕叹息”。客人到茶区,除了观光赏茶和亲自采茶炒茶以及少量娱乐方式外,其它游玩和消费项目几乎没有,其接待水平还停留在“农家乐”档次,个别茶庄仍然停留在低端茶馆水平,实在难以留住客人。
精加工方面,2016年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引进了色选机、高温杀青设备,推进了茶叶的分级,提升了茶业的品质,促进提质增效,但大多企业因实力不足,无法购买精加工设备,产品效益不高。深加工方面,茶酒、茶饮料、茶化妆品等产品深度开发不足。同时,对清洁化加工生产线、精深加工项目支持力度不大,也严重制约了加工业升级的步伐。
为了进一步推动遵义市茶产业转型升级,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每年新建的茶园要保证落实到茶叶重点县、乡镇和村组。各地要确保茶园集中度,实施专业化生产,重点打造万亩乡镇、万亩村,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品、一县多业”的良好茶产业布局。并以幼龄茶园管护为重点,支持创建茶叶标准园,集成推广茶园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茶园防冻抗旱技术;筛选改进山地茶园管理、采摘机械,提高茶园机械化水平;推广夏秋茶提质增效多品类加工技术。同时加强对产地与市场茶青农残抽检力度,从源头上控制茶产品的质量安全。探索推广节本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
在目前遵义现有的企业布局上新增认定一批省级以上茶叶重点龙头企业。同时支持小微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茶叶经销商到茶区创业,发展茶叶加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茶企茶商到贵州省投资建厂。继续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本进入茶产业,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经营,促进优势企业要素资源向优势茶区集聚。
以区域品牌为主导,以目标市场为重点,积极创新营销方式开展茶产业宣传推介。举办相关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茶叶消费。加强茶叶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支持茶叶专业毕业生到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培养本土化专业生产营销队伍。
强化招商引资,推动加工企业集群集聚,形成大中小并举的企业集群。鼓励支持茶区引进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建设茶叶加工生产线,提高产能。支持茶叶加工企业以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为方向,改进加工机械装备水平。推动全市各个层次,开展以机械化、标准化为导向的夏秋茶的斗茶赛,提升工艺水平、安全水平。提高全市茶叶企业的QS认证率,推动标签标识的合格率的大幅上升。依托企业集团,以高性价比的主导产品为核心,联结一大批初制企业,在夏秋茶资源利用上多做文章。
协调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出台政策加快茶叶加工厂土地使用手续办理程序,简化办理流程,降低办理费用,为茶叶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利用全省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契机,推动茶园林权证的办理,推动林权证抵押担保贷款,增强茶产业融资能力。发挥各级农业投资担保公司的作用,加大对茶产业的融资支持。
将茶产业发展纳入遵义市重点农业农村工作,常抓不懈,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各茶叶县(市)也要充实完善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健全专门机构,定期召开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研究相关扶持措施,开展优质农产品的普查评比推介行动,组织发动和监督考核行动。加强督促指导、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推进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周芸吉,郑德忠.立足生态优势,做好茶叶“文章”——遵义致力打造“中国茶叶第一市”[J].当代贵州,2017,(4)∶28-29.
[2]廖家鸿,张冰,陈曦.贵州省湄潭县茶产业“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发展的思考[J].贵州茶叶,2016,44(1)∶29-32.
[3]谢向英,陈小玲.基于战略联盟思想的地理标志品牌结盟研究∶以福建白茶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2)∶307-311.
[4]莫小平,蔡伦红,汤燚.重庆茶叶产业集群品牌化发展对策[J].中国商贸,2010,(12)∶219-220.
[5]凌彩金,苗爱清,赖兆祥,等.东镇县上莞镇茶叶发展现状调研[J].中国茶叶,2010,(2)∶41-42.
Countermeasure Analyis of Tea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Zunyi City
WU Wen-ping1,ZHANG Ming-gang2*
(1.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Center of Zunyi City,Zunyi 563000,China;2.Agriculture Bureau of Suiyang County,Suiyang 563300,China)
Zunyi city is the largest tea plant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tea industry.It is also the best ar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 tea in china.In recent years,Zunyi city has sp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taken measures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ea industry,and achieved success.But 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In the paper,the author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and put forward further transformation measures to make the tea industry in Zunyi city upgrade.
Tea industry;industry transform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S571.1
A
1008-1038(2017)11-0054-03
10.19590/j.cnki.1008-1038.2017.11.015
2017-07-27
吴文平(1966—),女,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觹通讯作者:张明刚(1968—),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