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中,王以朋*,张海龙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骨科,北京100730;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00033)
*通讯作者
医学专业临床型研究生新型培养模式与测评探究
刘书中1,王以朋1*,张海龙2*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骨科,北京100730;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00033)
自“5+3”一体化培养模式及医教协同政策实施以来,通过全国各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医学专业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体制和测评政策日趋完善。随着全国各省市临床型研究生招生比重逐渐扩大,如何进一步优化医学专业临床型研究生培养与考核已成为众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临床型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的过程当中,既能保障其临床技能的训练,又能实现其科研素质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型培养模式、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近期目的是: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1]。临床型研究生作为新型医改政策下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各培养单位需在严格遵照国家制定的轮转方案基础上深化改革、抓好细节、寻找差距、不断探索,更加全面地提升临床型研究生临床能力、科研素质、医德修养,建立健全与临床型研究生新型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测评政策并加以实施,严格把关规范化培训过程当中的各方面流程,监控培训质量及成效,及时做出合理调整。
临床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具有显著的经验性和实践性特征。对于临床型研究生而言,临床工作是日常工作的重心,临床能力关乎着培养的成败[2]。在新型培养模式下,临床型研究生需要在所属的二级学科进行全面系统的轮转和学习,需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收病人、写病历、执行医嘱等日常工作,逐渐积累临床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随着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生对多种疾病的认知逐渐深入,各学科亚专业得以不断兴起。由于各科室轮转时间的限制,医学发展在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研究选择、更高培训要求的同时,也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即如何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更全面地提升受训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因此,各培训基地亦需注重住院医师临床常用理论、技能的培训及考核。结合基地自身特点,积极组织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专题讲座、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各项技能操作培训(如手术技术、四大穿刺、全身体格检查、心肺复苏、心电图诊断、胸片阅读、呼吸机使用)等。研究生在临床轮转和专科实践期间更要重视自身临床思维的培养,掌握常见病的病史收集与书写、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基本操作,并结合临床实践更深入地钻研相关知识。
医学研究生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高层次人才,不仅应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而且应密切关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国际、国内最新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积累临床资料,统计临床数据,挖掘临床资料大数据背后经验性质的规律,进而指导临床诊疗,做到临床与科研兼顾,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课题设计、实施及文章写作能力[3]。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加强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学生间彼此的沟通互动大有裨益。在医院层面上,基地管理者可以为在培临床型研究生适当增设课题设计、数据统计分析、论文及标书撰写、专利设计与申请等课程,既可以丰富临床型研究生的工作生活,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4,5]。在科室层面上,可以为在培临床型研究生组织更多小范围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如专题讲座、病例讨论、晨读会、学组会议等形式),加强教授与在培研究生、研究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集思广益,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加强工作能力的培养,也能鼓励研究生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创造更多原创性研究成果,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与沟通平台。
4.1 保障培训质量,设立考核体系
培训考核在保障住院医师培训质量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也反映了带教管理质量,各培训基地应根据各省市实际情况尝试设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四级考核体系即: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结业综合考核模拟考试。包括:(1)日常考核:由各临床科室带教老师主要负责,考核内容包括临床操作、医疗安全、组织纪律、医德医风,各基地主管部门需定期抽查日常工作考核表及住院医师登记手册,根据评分细则进行打分,严格监督,从而让“好习惯、好作风”成为临床型研究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2)出科考核:在完成本科室轮转计划后,各临床科室组织考核小组对住院医师培训出科质量进行考察,包括综合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带教评价,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文本或电子系统中,作为评价临床型研究生专业素质的重要依据。(3)年度考核:由各基地主管部门每年初组织半年度考核,年末组织年度考核。考核形式为:A.半年度考核:临床理论考试、部分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口试。B.年度考核:综合理论考试、基本技能操作考核、临床病例分析及专业知识口试。(4)结业综合考核模拟考:根据各省市实际情况统一组织本基地研究生参加,协助在培医师熟悉结业综合考考察重点及注意事项[6]。
4.2 客观评价带教质量,完善督导体系
临床型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成功与否和带教师资的质量及积极性密切相关。限于目前繁重的医疗任务和科研指标,大部分的培训基地普遍存在“重临床、轻教学”的现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虽有培训方案,却缺乏强有力的执行与监督[7]。首先,明确制定科室带教老师准入条件:由本基地各科室负责人推荐,由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满5年或以上医师担任,并拥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带教还需参加由各地卫生主管部门统一进行的带教资格相关培训。其次,为切实保障带教质量,还应健全监察督导体系,由各基地医院主管院长全面负责,各基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完善,在各临床科室中由科室教学副主任负责,教学秘书主抓,临床带教老师完成第一线考察,严格督导,逐级落实。此外,医院还应成立住院医师专家督导组,负责住院医师规培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工作,督导组由本基地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临床指导教师组成,定期开展住院医师临床教学(教学查房、理论讲课、病例讨论)指导、临床病例书写情况考察、以及医学人文教育等工作,协助各基地教育主管部门开展住院医师考核、考评,进而通过各级努力推动医学人才的培养,保证教学严谨的优良作风可持续发展[8]。
在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过程中,奖惩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可以更好地调动临床型研究生、带教的积极性,推动培训工作持续进步[9]。主要包括:(1)研究生奖学金:医院为培养机制改革设立了专项基金,由国家下拨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专项经费和医院专项补贴构成,专款专用,保证奖学金按时发放。在制定评选指标和标准时,需广泛征求研究生导师和科室教学主任的意见,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针对医院研究生教育多层次、多类型和多样化的特点,可设立单项奖学金,并结合创新基金评选、公派出国项目、评选优秀论文等奖励项目,作为奖学金体系的有机补充。(2)优秀住院医师评选:根据住院医师一年中各项指标考核成绩进行综合排序,按本基地住院医师人数的10%-15%进行评选,给予一定奖励。(3)校级、院级优秀带教评选:针对科室带教老师,根据带教各项指标考核成绩择优奖励并公示。(4)优秀病历评选:由督导评审专家每月从各科室书写病历中抽检选拔,院内公示并给予一定奖金。(5)完善院内绩效考核制度:在本院在职临床医师年度绩效考核中设置教学权重。综上所述,通过多方面努力建立与新型培养体制相适应的、个体化的测评模式,共同推动与时代相适应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育和输送医、教、研、管与人文素养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临床理论与技能、良好的科研素养和钻研精神、与时代相适应的优秀医学专业人才,从而为国家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临床型研究生培养与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是一项有意义、有前景也有挑战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问题方方面面,各规培基地要在严格落实国家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安排,发挥自身特色,积极创建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大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共同努力与合作,进而推动全方位医学人才建设工程。
[1]雷笑瑜,张 勇,黄 卓,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2):65.
[2]韩 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26.
[3]徐广军,孙小雪,刘忠玲,等.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教学与培养方法探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9):1614.
[4]叶 寰.临床科研与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5.
[5]李 锋,何 亮,张杏怡,等.医学本科毕业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J].大学教育,2015,11:133.
[6]张 斌,仰曙芬,王鹏鹏,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构建[J].中国培训,2016,18:254.
[7]张 然,冉海红,彭 亮,等.临床带教导师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J].中国病案,2016,17(5):75.
[8]孙敬青,王 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及管理心得[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75.
[9]周 欣,潘 慧,常 星,等.基于医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奖助学金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3):429.
1007-4287(2017)04-0754-03
2016-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