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瓦子镇畜牧兽医站 637654)
中药组方对猪大肠杆菌病抑菌效果观察
刘辉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瓦子镇畜牧兽医站 637654)
为观察对猪大肠杆菌病予以中药组方的抑菌以及临床效果。自制中药处方,经人工对大肠杆菌病进行防治,获取最佳中药组方,且予以临床试验。中药对于大肠杆菌能有效抑菌,临床治愈率为90%之多。表明:针对猪大肠杆菌病予以中药组方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试验及推广。
中药组方;猪大肠杆菌病;抑菌
采取中药茜草以及苦参相关中药组方,对仔猪大肠杆菌所引发的腹泻予以人工感染的防治试验,观察结果显示,临床治愈率为90%之多,具体结果如下所述。
试验菌种来自具有较多发病的某猪场,选取出生约2~3d日龄的仔猪,体重约为1.5kg,比较健康的三元杂交仔猪共100头,分成10组,确保每组有10头。在临床试验阶段之内,予以相同的饲养及管理条件。
中药组方:200g茜草、150g苦参、100g穿心莲、70g白头翁、60g蒲公英、60g黄柏、60g地榆、60g黄芪、50g白术、40g诃子肉等。依照配方的比例进行称量且备用。
中药制备:取1000g中药先加至温水中浸泡1h,约煎煮2次左右,注意第1次为1h,而第2次为40min。而后合并其滤液,待冷却之后进行滤过,将其滤液加热且浓缩为1ml的药液,确保含1g生药,将3g的苯甲酸钠加入并混均,再冷却48h之后进行滤过分装。
分组:Ⅰ组没有感染不进行给药;Ⅱ组大肠杆菌Ⅰ号有感染不进行给药;Ⅲ组大肠杆菌Ⅱ号有感染不进行给药;Ⅳ组大肠杆菌Ⅰ号进行中药治疗,接种于大肠杆菌Ⅰ号病发后,对试验药液予以应用,1ml/kg口喷,2次/d共3d;Ⅴ组大肠杆菌Ⅰ号予以8万IU/kg庆大霉素口喷,2次/d共3d;Ⅵ组大肠杆菌Ⅰ号予以痢菌净,接种了大肠杆菌Ⅰ号病发后,5mg/kg口喷,2次/d共3d;Ⅶ组大肠杆菌Ⅱ号进行中药治疗,在接种病发后予以试验药液且1ml/kg口喷,2次/d共3d;Ⅷ组大肠杆菌Ⅱ号予以8万IU/kg庆大霉素口喷,2次/d共3d;Ⅸ组大肠杆菌Ⅱ号予以痢菌净,5mg/kg口喷,2次/d共3d[1];Ⅹ组无感染,依照中药治疗6倍剂量进行给药。
治疗:大肠杆菌感染18h之后,各感染组产生腹泻,粪便颜色异常,持续用药3g停药,而后观察3d。在用药期间,每天对所有分组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且将死亡头数记录好,经剖检等方式对死因进行明确,在试验完毕之后选取于Ⅰ组以及Ⅹ组少许仔猪进行剖杀,对病变状况进行记录。
分析抑菌效果经临床试验,其中药组方针对其耐抗生素、没有耐抗生素类大肠杆菌在体外有极好的抑菌效用。
治疗结果: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约18h之后有临床症状,空白组、安全试验组却没有症状。所有感染组产生腹泻,且粪便为黄色或是灰白色,比较稀薄并带有气泡。降低饮食欲,部分仔猪出现脱水。在用药之后第2天,Ⅳ组、Ⅴ组、Ⅵ组、Ⅶ组较好控制了病情,并减轻了症状,活动得以增加,多数仔猪逐渐恢复饮食欲;但Ⅱ组、Ⅲ组、Ⅷ组、Ⅸ组病情恶化,甚至因脱水而死亡。
中药组方经过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有极好的抑菌效用,尤其是针对耐药菌株以及非耐药菌株。充分说明中草药在合理化配伍之后,于体外能够更好抑菌[2]。
以上临床研究试验表明,中药组方针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以及没有耐药性类大肠杆菌所引发腹泻进行有效的治疗,其治愈率达90%之多。
同时,证实用中药对畜禽疾病予以治疗能够将药残以及耐药菌株出现的有效途径进行防止,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陈华维,杨树红,杨圣陶,等.中药组方对猪大肠杆菌病的抑菌及临床治疗试验[J].兽医导刊,2016(2):77-78.
[2]吕金良,温伟.白头翁汤加味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试验研究[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3,34(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