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摘要:1868年,自行车项目被正式列入奥运会竞技体育项目。该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有持久的耐力还要求有良好的肢体灵活性和平衡性,以保证能够完成比赛。据研究调查发现,通过严格专业的训练,运动员在完成大量高强度的任务后,机体器官会相应的增强其各部机能,来提高对抗强度,从而使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发挥的更加出色。因此,增强运动员的体能成为自行车运动员训练项目的核心。
关键词:自行车;通气无氧阀;蹬踏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在体育赛事上不断取得佳绩,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的发展。然而就我国目前的体育成果来看,自行车项目仍然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自行车运动作为奥运会的竞技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耐力,速度,平衡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充足的体能来完成比赛。而我国自行车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较低,这与体能训练方法不够恰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研究自行车运动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方法,旨在能够促进体能训练方法的完善,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从而取得优秀的成绩。
一、探究自行车运动员在竞技中能量的来源
1、机体有氧呼吸与耐力的关系。我们知道,骑自行车的主要力量来源于腿部肌肉群。只有下肢肌肉不断输出能量方能驱动自行车的运转与前行。而组织肌肉则是依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有氧呼吸是指生命体为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分解能源物质进而产生大量能量的机体生化反应。它为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我们评价机体健康水平的依据。而自行车运动作为周期性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有持久的耐力和超强的速度。据缪素等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自行车运动中,运动员耐力的持久性与有氧呼吸的强弱成正比关系。而就自行车运动员有氧呼吸评价中,通气无氧阀,乳酸阀和最大摄氧量为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其中提高通气无氧阀的最大摄氧量是提高有氧呼吸的重要手段。简言之,长时间的保持有氧呼吸的能力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石。
2、机体无氧呼吸与速度的关系。自行车运动不仅仅是耐力的比拼,同时也是速度的角逐。在固定的比赛距离当中,只有将耐力与速度相互融合,充分发挥,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在机体处于高度疲劳,过度负荷的情况下,速度的提升又与什么有关呢?据国内外对自行车项目的研究显示:无氧呼吸能力的强弱与运动员的速度快慢成正比关系。无氧呼吸指机体在短时间内从事高强度的体力活动,而此时摄入的氧量无法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机体转而通过无氧呼吸来供能。在比赛进行到白炽化的状态时,有氧呼吸已不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去维持速度,此时维持速度所需的能量便由无氧呼吸提供。所以通过提高无氧呼吸提供能量的限度,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增强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实现耐力与速度的相融合。
3、特定技巧对比赛的影响。随着体育竞技的日趋激烈,对于运动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如今,超强的体能已不再是好成绩的绝对保证。此外,运动员们需要将体能发挥在必要的动作中。如何能够在同样的时间能使体能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运动员必须掌握的技能。自行车运动员在行进过程中,上肢保持静止,下肢的腿部力量施加在踏板上,从而来带动轮轴的转动,完成行进。此时,腿部力量主要去克服人车前进过程中与地面的摩擦力和阻力。所以在实际比赛过程中,并不是腿部力量施加越大越好。在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无太大差别时,只有将一定的体能协调分配,合理的运用到蹬踏力量上,才能实现成绩最优化。
二、自行车运动体能训练的改善方法
1、提高有氧呼吸限度的方法。在自行车运动中,耐力是取得胜负的基础性因素。而耐力的持久性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的强度。有氧呼吸的强度主要依赖于通气无氧阀的强度。所以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我们应当酌情加大训练强度,来提高机体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对抗强度。研究表明,当心率长时间保持在每分钟170次时,意味着已经达到负荷训练。这对增强通气无氧阀的强度有着显著的帮助。同时,自行车运动的力量来源主要集中于下肢前后群肌肉,尤其是大腿肌肉群与股肌肉群的配合。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上坡练习法,利用坡度所造成的难度来加强对运动员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应当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训练强度,不应急于求成。
2、提高无氧呼吸限度的方法。无氧呼吸只有在有氧呼吸的摄氧量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时,才会产生ATP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但是当机体需要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时,常常会处于超负荷,过度疲劳的状态。此时,如果强行使运动员进行训练,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挫伤运动员积极的心态,影响运动员训练的情绪。数据报道显示,高原上的运动员相比平原地区的运动员有着更高的无氧呼吸限度。因其长时间处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的地区,所以机体为适应环境而提高了无氧呼吸的限度。据此,我们可以采用高原训练法,利用高原上独特的气候环境,来使机体做出抗性反应,从而提高无氧呼吸的限度。但在高原上,由于气候的突然改变,有些运动员可能会产生高原反应。所以开始训练时的强度不宜过大,应在运动员们逐步适应高原环境时,逐步增加训练强度,不宜使运动员过于劳累。
3、改善特殊技巧的方法。在运动员已经储备了足够的体能后,接下来便应该掌握骑行时的技巧。人在骑行时上肢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静止收缩的状态,此时,上肢主要起到掌握平衡和调整方向的作用,而下肢主要是快速的蹬踏来维持自行车的前进。所以,骑行主要依靠于躯体的手脚配合。不同的骑行姿势会对比赛的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弯道处或是在变更方向时,恰当的骑行姿势总是会省时又省力。同样踏板的技术更为重要,对踏板施加恰当的力量可以提高速度,保持体力。在训练时应当加强对小腿三头肌肌力和蹂关节柔韧的训练。
自行车项目的体能训练中应当注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结合,依据能量的来源,合理分配训练的内容。训练的核心内容应当以有氧耐力为主,但也应把握训练强度,同时加大对机体柔软度的重视。一定要注重骑行技巧和蹬踏技巧,要将体能与技巧相结合,实现体能的最大利益化。此外,应当把握训练的尺度,不能过分追逐成绩,要充分照顾到运动员的情绪,关注运动员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缪素,等.我国优秀自行车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能力的评定[J].自行车训练的科学监控论文集,1993:51-61.
[2] 陈俊民,无氧阀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J]青海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3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