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7-01-13 07:54姚川红陈坤英;⑴2368;⑵43
未来英才 2016年13期
关键词:结合律龙眼荔枝

姚川红+陈坤英+;⑴+2368;⑵+43;⑶+65

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它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探索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能力。这个探索的过程,既是罗辑思维、辨证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灵活运用,又具有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也许有人认为“创新能力”是科学家的事,再好的小学生,再好的小学教学,也不可能使之具有“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某农场要修建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50米,20天完成。由于使用机械,使工作效率是原计划的2倍,结果需要多少天完成?”常规的方法是:(50×20)÷(50×2)。

但有位学生,他不按常规,而是20÷2。思路与众不同,50米,这个很重要的量也省略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快捷。对我们成人来说,不能算是创新,但是对于这位小学生,你说是不是创新活动呢?

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鼓励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认为,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再是“传道受业解惑也”。而更应该是充分利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推理和总结,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我是这样教的:

1、出示一道算式 38×25×4 (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这就可能出现

①(38×25)×4 (按常规计算从左到右)

②38×(25×4) (按非常规计算从右到左)

2、引导、讨论:【①和②计算结果相同,但很显然②的计算速度更快、更简便】。

提问用②计算的同学:为什么这样计算?(25×4=100. 是整百,38×100,计算很方便)。

那么上算式变为 25×38×4,计算结果怎样?(不变)。

你是怎样计算的?(25×4×38) 。

3、你们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上面的引导、讨论,不但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乘法结合律,并且让学生自己明白,几个因数相乘时,有时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不但教师达到了“不教”的境界,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活记了“死”的运算律,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满足于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应激励学生勇于求异,勇于创新,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题目,老师出示:

学生填 □ 时,⑴会有多种不同的想法,⑵的想法更多,但⑴、⑵都从顺向思维出发,学生较容易找到答案,而⑶除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的同时,还引导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思维的顺向和逆向的培养、引导,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开发是非常有意义的。

积极培养、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数学教学中,不应墨守成规,应注意创设宽松的情境,使学生具有足够想象空间。比如:在分数应用题的练习中,给出“麦田与稻田的比是2:5.”的句子。要求学生写出与这句意思相同,叙述不同的句子,并分组讨论、比赛,看哪组写出不同叙述的句子多。

通过学生的热烈讨论,结果得出:

①麦田是稻田的2/5。②稻田是麦田的2.5倍。③麦田占耕地的2/7。④稻田占耕地的5/7。⑤稻田与麦田的比是5:2 . . . . . .

通过这样较经常的训练,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应用题中的分率的含义的理解,并为学生正确理解、解答分数应用题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如,在应用题教学时,利用应用题的多解性,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题目“小明家种有荔枝和龙眼共580棵,龙眼与荔枝的比是2:3. 荔枝、龙眼各有几棵?”对这个应用题的练习,我也把学生分组,比一比哪一组能用最多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解答这个应用题。结果得出:

①用分数解答:龙眼、荔枝的总份数是

2 + 3 = 5

眼占2/5, 得580×2/5=232 (棵)

荔枝占3/5, 得580×3/5=348 (棵)

②用算术解法:龙眼 580÷(2+3)×2=232 (棵)

荔枝580-232=348 (棵)

③用比例解法: 龙眼、荔枝的总份数是2+3=5 (份)

设龙眼的棵数为x棵,则

x:580=2:5

解得x=232

则荔枝是580-232=348 (棵)

④用方程解:设每份为x棵,依题意,得

2x+3x=580

解得x=116 则

龙眼:2x=2+116=232 (棵)

荔枝:3x=3+116=384 (棵)

⑤把龙眼看作整体“1”则

龙眼:580÷(1+3/2) =232 (棵)

荔枝: 580 - 232 = 348 (棵)

⑥把荔枝看作整体“1”则

荔枝:580÷(1+2/3)=348 (棵)

龙眼:580 - 348 = 232 (棵)

学生通过这样的经常的训练,必然打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势,养成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发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过裎。创新能力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制约,同时亦受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因此,在教学中除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的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又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猜你喜欢
结合律龙眼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龙眼鸡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买龙眼
千里采荔枝的鹤
荔枝熟了
甜甜的龙眼
探究求和问题
基数意义下自然数的运算(二)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