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索

2017-01-13 07:23陈祖军
未来英才 2016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情景教学小学数学

陈祖军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教学探索

一、兴趣激发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二、因材施教,结合生活实际情形创设情境

在实际生活中,各种立体图形无处不在。而这也就使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应当有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立体图形,特别是针对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应当帮助其观察实际生活,建立形象思维。结合其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有目的实地观察,进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进行“顺序与位置”的教学时,就可以通过猫和老鼠的游戏设置来深入开展。比如选派一个学生扮演“猫”,六个学生扮演“老鼠”。首先让“猫”来观察一段时间,然后使其闭上双眼,老师说出某只“老鼠”的前后位置,再由“猫”猜出“老鼠”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情境游戏设置,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教学氛围。而这种教学方法也符合年龄较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遵循其学习规律,进而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相吻合,最终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三、寓教于乐,运用趣味游戏创设情境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应当注重教学氛围与情景的有效建立,使学生逐步体验与认识到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初步掌握对于某一事件发生概率的判断方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健全自身的知识体系,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其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与此同时,这种教育理念也可以促进教师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而正是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独立思考教学内容,使其在娱乐过程中产生质疑,在思考质疑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4.开放性学习阶段在临近下课的阶段,学生容易浮躁。如果这个时候教师还要灌输知识的话,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引起厌学的情绪,影响整节课的效果。在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拘于课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与数学有关的课外影片或者带领学生做个小游戏,一可稳定学生的情绪,二可通过游戏对新授的内容进行巩固。在整节课结束前布置一些弹性作业,引导学生养成课外学习的好习惯。

四、情境创设的形式要有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构建数学知识系统,注重实际应用,创设一个能让学生自主实践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切实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培养,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操作过程,而不能只看学生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进行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通过一定的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顺应了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开拓思维,开发智力,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五、创设交流情境,探究悬疑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非常明显,他们喜欢跟人交流,更喜欢抓住机会表现自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给学生创造有趣的讨论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在互相交流与互相竞争的环境中充分发散,快速理解所要传授的数学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要在一块近似圆形的山地上植树,每3平方米种一棵,要知道购买多少棵树苗,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学生说:“要先求这块地的面积。”“那么,怎么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沉思了下来。我不失时机地说:“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我引导学生利用自带的圆形纸片用剪拼法进行合作,并进行了交流,互相讨论以下问题:(1)我们把圆剪拼成形______;(2)剪拼后的图形,相当于圆的______;(3)剪拼后的图形面积等于(公式)______,所以圆的面积等于______。”学生通过讨论获得了求圆的面积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不但能获得新知,更从推导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并进行交流的好习惯;又如,在教导学生“如何比较周长与面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判断题,像“正方形边长为4厘米,则其周长与面积都是16”,学生通过做这道判断题,就会思考面积与周长的含义,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比较面积与周长的不同,让学生拓宽了自己的思维与知识范围。在与学生相互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发散自己的思维,并且富有发现和探索精神,不仅能够让学生最快、最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在情感与认识方面的认识与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情境教学中,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重要。情境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就非常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备课,课后在反思中提高。力求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的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达到旺盛状态,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世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实践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3):125-126.

[2] 石寒烨.奏响数学课堂的前奏: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情境导入的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情景教学小学数学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