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晚明科普书籍插图的艺术特点

2017-01-13 06:50张嫄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插图科普

张嫄

摘 要: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十分注重积累劳动经验,并记录和总结劳动技术。历朝均有科普书籍引导当时科学技术发展,书籍插图可以辅助大众理解文本内容。晚明时期,社会阅图风尚兴盛,科普书籍插图在绘制技法、刻印工艺、排版形式等方面出现了新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插图;科普;历史古籍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2-0072-03

Late Ming Dynasty Popular Science Books Illustratio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ZHANG Yuan( School of Art & Design,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

Abstract :Our ancient ancestors pays attention to accumulate work experience, record and summarize the labor technology. Every dynasty who lived all have popular science book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technology, book illustration will help the public people understand the text content. Thriving period of late Ming dynasty, the social reading figure fashion, popular science books illustration in rendering techniques, engraving technology, layout forms, these factors became a new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Illustration; popular science; ancient history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晚明科普书籍市场概况

书籍插图作为书籍市场中可以满足读者需要的精神产品,一方面可以对书籍文本内容进行说明阐释,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最终实现书籍销售量提升的商业效益。晚明时期流行阅读带有插图的书籍。书坊主们为了促进书籍的销售量,以求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对读者的购买需求作出更为实际的判断。古代封建社会以“士、农、工、商、四人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①”来划分社会阶层,因此在当时市井文化兴盛的情况下,接受教育程度不高、阅读量较少的农业手工业者对科普书籍的迫切需求,使得书坊主们以他们为书籍购买对象来考虑科普书籍制作。

换言之,也正是农业手工业者等读者群体在阅读科普书籍文本时,更需要书籍插图来辅助理解。因此书坊主们会不厌其烦地刻制印刷大量带有书籍插图的科普书籍进行销售。然而随着书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立,书籍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起来。为了保持书坊的科普书籍销售量,书坊主们在科普书籍内容上做出多种多样的改变,或请名震一时的文人墨客前来题字撰写文本,或请丹青画手以精湛的笔墨画技争得噱头,或改进书坊版刻与印刷技术等形式,帮助读者提高阅读兴趣。形式多样的画面构图与富有趣味的民间艺术特点,使得科普书籍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从而使得图文阅读成为晚明科普书籍出版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二、晚明科普书籍插图的艺术特点

(一)白描绘图承袭国画技法

由于科普书籍属于应用类书籍,其本身对于书籍插图的要求主要在于图解阐释职能,而非富有艺术表现力,因此绝大部分科普书籍插图的表现方式主要是国画技法中的线描。在传统国画艺术中,线条的运用已臻至炉火纯青的境界。对线条进行品鉴的习惯,可能延续到科普书籍插图的画面表现中。此时的线,既担任着描述空间感与体积感的角色,又负责描绘生产劳动场景和劳动人员身形动态。而当时已经发展成熟的“多色套印技术②”并没有频繁出现在科普书籍插图中,因而,线条可以说是科普书籍插图领域里几乎唯一的艺术表现手法。

既从国画技法中脱胎而来,必然带有相应的表现手法。以明万历年间刊印,由杨尔曾撰集的地理志科普书籍《海内奇观》为例。此书以记录山川风景为主,将山名标注峰顶上,以便读者查阅,旨在出行导游。书中对于不同山脉的走向、群山峻岭间郁郁葱葱的树木、山腰间若隐若现的泉溪亭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致描摹。同一本书中,不同的山水用线皆有相异。诸如江西五老峰(图1),晋代张僧鉴的《浔阳记》中曾以“五老峰横隐苍空”描绘其嶙峋秀丽。插图中用线疏朗,弯绕盘环互不相叠,匀线轻盈勾画出累累山峰攒聚之势;期间各峰林立,蜿蜒小径连绵其间,兼有寺庙若隐若现。远处山脉以孤线勾勒形状以分视线远近,由此绘出盘峰泉涌、苍山曲径的景象。在介绍河南嵩山时(图2),因其“嵩高惟岳,峻极于天③”的风貌,插图中用浓墨粗线强调其山耸峰峻,以缀缀点墨饰于山间表现其苍翠岩壁;后用具有秩序感的排线虚画山脉中丛生的树木,藏于峰峦中的凉亭屏障皆尽省略。甚至为彰显嵩山嵩岳之巅,在山脉间以寥寥曲线勾出山下渺茫漂浮的袅袅云烟;并于山脚点缀蚊蚁大小的人物形象,从而使读者明确地感受到山峰险峻,对嵩岳心生敬仰之感。从此书插图中线条的运用可以感知,科普书籍插图景物描绘上承载了国画绘画领域的艺术表现技法。

晚明文人热衷描绘市井日常生活,对人物活动场景的空间表达有着更为精致简略的形式,因此科普书籍插图中对此类场景布局、工具器物以及自然背景的刻画都借鉴了当时绘画中许多表现技法与形式美感。在明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其崇祯年间刊印版中,可见线条在科普书籍插图人物描绘方面的作用。此书“北耕兼种图(图3)”为了给读者详尽的实践指导,必须明确画出农民耕种播种的动态,以及耕种播种使用的牲畜和工具。插图以单线概括多云垂柳的时节,又在画面下方绘以茵茵禾田区别近远,再将大面积空白介于人物动态和前景间表达虚实空间感。人物的表情达意,动作娴熟;牲畜活灵活现,体态结实。对人物衣衫与器具的描摹,用线凝练兼具质朴感。如果将明万历年间刊印,汪廷讷撰集,专录历史故事书籍《人镜阳秋》的配图(图4)与此相比,能够明显看出人物风貌、衣衫动态、器物空间方面刻画技法的相似之处。人物微妙表情的捕捉,衣饰简略流畅的表达,纯粹以线分割空间的形式感,充分说明:晚明时期科普书籍插图的白描制图承袭国画技法,并将其与实际生产需求相适应,达到了明晰实用的指导作用。

(二)细腻精湛的刻印技术

单纯有妙笔白描制图并不足以支撑起书籍插图制作的半壁江山。书坊主们除了要在邀请画师方面煞费苦心,也需要寻找、甚至自己培养一批刻版印刷技艺精湛的工匠,才能将之前白描绘制的画稿摹刻出来。晚明刻版技术已经“能够看出对主体物的描绘出现了近大远小、黑白相间、叠层遮挡的效果……用平刀先大刀阔斧地将山和树的轮廓铲出来,再在留出来的主体物上简练地阴刻出山脊和树干。”[1]因此,明代书籍插图的创作后面是位于社会底层刻工们的辛苦劳作。他们的刻版技术是否娴熟;对书籍插图画面的审美是否顺应画师的本意;由于画稿需要反贴刻制,刻工如果不了解书籍文本内容很容易出现雕刻错误等多种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书籍插图最后的呈现效果。书籍插图是对书籍文本内容的体现,刻工的刻版技术则是对书籍插图的体现。从技术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书籍插图的刻版过程实际上是刻工以刀代替笔二次作画的过程。在科普书籍插图刻版过程中,几乎以线条来表现所有人物场景、器物机械、牲畜符号等画面元素。因而,刻工需要用刀顺着笔墨勾勒的线条墨点一一临摹塑造,才能达到完全复制图像的技术要求,这样一来更注重刻工经验的累积和技巧的运用。

对于画师来讲,为书籍文本绘制插图是直接接触纸笔的过程;而对于刻工来讲,刻版工艺实际上是间接作画的过程。刻版进行中,“刻工需要以挑、刻、铲、刮等运刀技术来模拟画稿中线条所具有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节奏感、速度感、力量感,尤其是长线条和曲线的镌刻,既要连贯、又要清晰……单刀平刻、流云刀、斜刀、旋刀、卷刀、尖刀、转刀、跪刀、逆刀等等,用来表现原画稿中墨色层次、点按、皴擦等笔墨细节。”[2]以明代记录风景名山的地理志科普书籍《名山图》为例(图5)刻工将原画稿中雁荡山山体阶梯状的岩峰叠层用纵横交错的刀法表现其顿挫,期间细密有致地雕刻出浓墨山林与精致庙宇;在表现云山时则使用流畅连贯的轻快刀法,将云山远眺的几丝云与近景涓涓细流以线条疏密的形式区分开来;对于山峦中的枯树与近景的苍松则重点刻画出皴擦点墨的笔法。

刻版之后需要进行印刷。明代的书籍插图印刷技术,以德国邓玉函口述、明代王徵译成,我国历史上首本介绍欧洲机械工程的科普书籍《奇器图说》的插图(图6)为例,其中对于机械器物柱体的刻画及每一层阶流水的表现,甚至标题框线的制式,几无一线错连更无印刷模糊之处。可见,晚明时期的印刷技术相比宋元两朝出现更显著的进步。“明代印刷技术的特点是技术创新和艺术精湛……技术上,明代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改进了多版套印工序,使插图愈加精美,并使用木刻来仿制古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技术上,明代印刷都有杰出之处。”[3]在技术创新方面,明代发明了金属活字使得印刷效率大为提高、印刷规模随之提升;出于书坊主们商业销售的需求,运用木刻仿古迎合艺术潮流趣味;并发展多色套印工艺、首创饾版④及拱印⑤等先进印刷方法来制作更精美易售的书籍插图。随着西方新式印刷技术的传入,更多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需要翻印。其中机械制造、天文医学等科技书籍往往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此时晚明社会出现的阅图藏书热潮使得人们对这些科普书籍插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大量文人画家在谋求商业利益的书坊主们邀请下参与科普书籍插图绘制,更促进了传统印刷技术追求视觉表现层面的更高水平。

(三)文字与符号的排版形式

书籍插图的画面布局通常服务于书籍文本内容,其具有令阅读者目所能及处迅速读取信息理解文本逻辑的职能。晚明作为木刻版画的全盛时期,插图版式的构成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与发展。在以往传统的上图下文或是上文下图排版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出能够充分表现文本内容的新形式。以明宋应星撰写的崇祯年间刊印版《天工开物》插图(图7)为例,顺从古人自右向左的阅读习惯,在右页文本叙述制盐操作工序时,左页整页辅以书籍插图帮助读者理解。在书籍插图中清晰描绘进行制盐的动作流程,并标注说明文字以防误解。用这种标注配图的方式阐释操作方法,有助于实际生产过程中明确工序,强化科普书籍的指导作用。同时,明万历年间刊印,程大约辑刻,汇集人文天象介绍的科普书籍《程氏墨苑》插图(图8)中 ,则因文本内容为娄星宿讲解之故,右页上部绘以与娄星宿相关的寓意人物,下部将娄星宿所在天空方位以星宿连线符号形式表现;左页则标注名称,描绘娄星宿相关的符文图样。这样将娄星宿相关的信息图文汇集在一整张跨页上,方便读者查找星宿信息;而且每一跨页的排版形式能使书籍在读者需要抄用星宿符文时,保持书面开启状态,便于阅览抄写。此外,明万历年间刊印,冯应京撰编,在月令更替基础上记录天象星宿海潮变化的科普书籍《月令广义》插图(图9)中,使用了嵌图的排版形式,用以讲解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的两种蕴意。

由此可见,晚明时期科普书籍插图在布局排版上,不仅使用文本文字与图像符号相结合的叙述表达方式,而且为了更通俗易懂、方便实用,科普书籍插图在排版形式上也产生了新颖的变化。农业类科普书籍插图中,尽可能省略了装饰性语言的绘制,而以更多的笔墨描绘生产场景和人物动态;天文类科普书籍插图中,运用象形图样将抽象的星宿符号具象化阐释出来,增加读者的对符号语言的亲近感;同时在文本内容进行对比时,嵌入符合对比内容的图例,令晦涩的文字语言变成富有识别性的图解。这些变化,源于当时处在社会底层的农业手工业者的阅读需求。晚明商业贸易的蓬勃发展使“弃儒从商”成为一种潮流,大批知识分子进入市民社会,促进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目不识丁的平民匠人购买记载劳动具体工序的科普书籍,来指导实际生产。于是,他们迫切需要书籍插图,帮助理解文本内容中繁缛复杂的生产程序。因此,科普书籍插图的排版安排中,约两三页以内必定要有简明易懂的图画解说,这样一来更有益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使用。

(四)注重讲解的图幅表现

明代中后期,此时的国际发展趋势是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思想文化启蒙,及为开拓商业市场进行的新航道探索。晚明时期,社会矛盾加剧,王阳明心学逐渐衰落的同时,提倡实学实用、主张务实的实学思潮慢慢兴起。此外,西方传教士给国内带来的先进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促使国内先进知识分子挣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并开始提出“经世致用”的技术观点。在这种思想背景下,科普书籍插图的表现更加注重讲解职能,力求达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纪实性、说明性和实用性,为广大劳动人民所用。

科普书籍插图的纪实性体现在对生产场景的如实记录,以及对生产工序的详细说明。或者说,唯有实实在在地反映实际生产状况,才能够有效地起到实践指导作用(图7)。另外,科普书籍插图在进行讲解时也会使用不同的图幅表现形式。以明万历年间刊印,李时珍撰辑的,以药物说明及分类并收集民间偏方的《本草纲目》插图(图10)为例。作为一本医学科普书籍,其职能是读者可以凭借此书图例查询药草、并根据图例采集图示药草。因此在此书插图中,将绘制的药草图例依次排开,其上标注药名,便于查找。每幅药草图示都经过仔细描摹,药草的外形特征得到充分的展现,其后书中附有药方药例说明,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重复查看药草图例,从而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利于实际应用。古代的水势地形测绘,并非现代按地球经纬度绘制的方法,其常常以视觉中心和边缘位置的安排来区分“己方”与“他方”的地域关系。明嘉靖年间刊印,胡宗宪编撰的,记载东部沿海地区地形水势的军事科普书籍《筹海图编》,其书籍插图(图11)以所在内陆观察者的视角绘制,从陆地所处的角度按水域近远、岛屿所在位置依次标注名称,让各列岛海域按符合阅读顺序的层次一一出现;并在同一跨页内分别以不同定点位置绘制近海岛屿俯视图、沿海地形总览图以及内陆诸多山脉列图等,形成直观清晰的视觉效果。由于此书为编撰目的是便于打渔和防倭,因而从不同视角记录沿海地形和水势变化有助于实际应用。尤其是广东沿海地区,多有台风暴雨天气,从不同方位来绘制多视角图解,有利于实际作战的按图索骥,有效地节省时间和提高使用效率。由此可见,科普书籍插图均从实际应用出发,如实记录对象、注重讲解的图幅表现特点。

三、结语

晚明时期的科普书籍插图,有着立足于现实生活,记录实际生产的绘制特点。结合当时知识分子“仆愿今之学者,以足踏实地为功,以崇尚本质为行。”[4]纷纷批判脱离社会实际的心学思想,强调实学实用的思想背景来看,科普书籍插图在成书过程中,便将阐述生产技术和如实记录操作方法作为其本质职能。在掌握最基本的生产操作方法后,有必要通过技巧的磨练和工具的使用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科普书籍插图肩负着将这些生产技巧和工具使用方法进行解释说明的使命,因此,在插图绘制过程中,通过画师的观察纪实、图解动态的标注说明、文字符号的排版形式等,再由刻工的如实复制及清晰刊印,最终完成兼具纪实性、说明性、实用性的科普书籍插图。

注释:

①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曰:“士、农、工、商、四人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②多色套印,主要是指把同一版内容以不同颜色分版后分次印刷的方法。

③诗经·嵩高.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

④饾版,分色套印的雏形。将原画稿按国画技法逐一分版固定,再由浅及深、由淡到浓逐色套印。

⑤拱印,类似现代的凹凸印。其与制作雕版原理相反,在宣纸上压住具有立体感的暗纹。

参考文献:

[1] 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 刘虎.明代木刻人物画题材与风格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5.

[3]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五.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4](明)张居正.答南司成屠平石论为学[M].张太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4.

猜你喜欢
插图科普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插图在小学语文课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分析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