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亚 杨清
摘要:培养应用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培养目标主要强调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综合培养。独立学院作为现代高校教育的实验田,其运行机制、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均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于独立学院的设计类学科专业,更具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因此对独立学院环境下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及专业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检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国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5-0151-02
一、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生源质量及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整体层次介于二本和三本之间。设计类录取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目的、兴趣方面都有其独特性。一部分学生文化成绩好但术科考试不理想,一部分学生术科很好但文化成绩不理想,还有部分整体层次均不够好。学生进校后呈现的差异性也较明显,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良好,但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比较热衷于专业外的各类活动,思维敏捷,善于交际,创意能力较强。部分同学对独立学院的认同感不够,进校后心理落差较大,出现厌学心理,特别是专业基础较好的同学。还有部分同学随波逐流,顺其自然。
从学生的综合情况来看,一方面要提高生源质量,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自进校起加强纪律的要求和学习各方面的指导,这包括入学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学业指导等,让学生逐渐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熟悉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具备自学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
二、独立学院设计类教师队伍的特点
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稳定才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独立学院设计类的师资相对于其它院校更难以引进,一方面设计类专业人才就业面广优秀人才更愿意选择公办院校或直接为市场服务。另一方面因其民办特点,教育经费的紧缺使得薪酬待遇、社会福利、工作量、归宿认同感等与公办院校有较大差异。同时,因其教师流动性大,人才流失严重,师资短缺,职称、年龄、学历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在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及各项改革推进上都有较大困难。
要提高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就要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继续引进高素质人才,另—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利用各方资源加大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倡导教师终身学习理念,提高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提升教师福利及认同感,树立主人翁意识。
三、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运行及管理模式特点
要做好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运行管理,就要对该专业教学的模式、方法及规律熟悉。在教学运行方面,四节连上、阶段性教学、过程性考核是各高校设计类专业的通用模式,这与独立学院的其它专业教学运行有较大区别。
在教学方法上,专业课程主要以课题性教学为主,即教师在讲述了基础理论知识后,便会引入课题,或在课题中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在课堂或课后进行实操。所以在国内外各专业院校中,教学课堂的组织相对比较松散,主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但在独立学院的环境下,采用专业学院的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学生因其自控能力、自学能力较弱的特点,这种管理模式会产生教学无序的状态,更谈不到教学效果的掌控。同时,采用传统的、常规的教学管理模式也是不行的,这样的管理更适合于理工类专业,设计类专业有其独特的培养规律和方法,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设计类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培养有着各种矛盾。所以在教学的运行及管理上既要加强课堂管理及教学流程的监控,又要尊重专业的特殊性。在关注教学过程的同时,更多地注重和强调教学效果,在坚持正规化管理的同时,更需要加强管理的实效性,使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管理更科学化、专业化。
四、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创新
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想要得到长远发展,除了加强生源质量、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外,更要注重内涵式发展,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加强专业核心类课程建设的同时,需进一步增强和扩大实践类课程及项目,使学生通过实践和交流获得社会认同。
首先应加强写生及考察类的课程,在基础阶段通过走出校门写生的方式获得更丰富的手绘训练,也可通过对写生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环境的了解,开阔眼界。在专业学习阶段通过专业考察课程,对商业环境、行业发展、市场动态等方面提前熟知,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其次应加强对外交流活动,通过参展参赛、专业交流、社会考察等方式,并纳入实践学分管理,通过这类课程和活动形成一种自主、能动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复合性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
在实践教学创新手段上,采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途径的很好形式,通过“工作室”老师与学生“师徒式”的教学关系,能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更能增强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通过各课题、实战项目的引入,可以广泛了解设计的学术层面、流行层面、应用层面、创新层面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五、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手段
加强产学研的合作,通过教学接轨产业市场,再将其转化为科研,实现教学的最终特色是目前各高校通行的方法,现阶段已提升为国家教育战略。独立学院中设计类专业的发展也必然依赖于通过产学研的合作模式,提升专业竞争力和品牌认知度。通过与各部门、协会、企业等机构展开广泛合作,资源共享,扩大业务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即能使学生建立起专业学习和职业工作的信心,增强毕业就业实力,还能提高设计类专业的社会知名度,提高成才率。
现阶段独立学院的艺术类专业面临着各项考验与挑战,一方面来自独特的教育教学环境,另—方面来自严峻的就业形势。教学运行及管理的措施和规范可以逐步完善,但如何在中国高校的教育大环境下,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作为高等教育新生力量的独立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只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学改革工作的步伐,应对市场挑战,才能使设计类专业的建设走上正轨,从而真正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使之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