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阳 杨家林 李悠悠
摘要:文章首先对天津的民俗进行分类和整理,再按照对于非遗的展现方法进行分类展示,并以几个典型的非遗为例详细解释虚拟交互的创新设计思维、设计过程中运用到的技术与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对其进行反复检验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交互;展示空间设计
检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6-0048-03
一、设计初衷与目的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不断上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以前,博物馆作为保存历史文化的载体,但它只能保存和向参观者展示物质类文化遗产,而那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不能以传统的形式向参观者展示出来,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创新,虚拟与现实这项技术可以被很好地充分利用,用这一新技术便可以解决以前那些想展示却无法展示出来的美丽的中华文化瑰宝,我们这一新的技术主要是根据3D效果创建出来的,把空间展示模型作为最基础的载体,再在其中进行添加补充,大体样式为一座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博物馆,既有传统建筑的精髓,又不失现代化社会的时代感。让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全新、时尚的面貌展现给大家,既让宝贵的遗产得以流传,也让现代生活的人能够得到接触这一新技术的机会。
构建基于虚拟交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空间设计其目的有二:其一是为满足广大热爱非物质文化的人群对其想要保护的强烈愿望,这些人有老有少,他们都是非遗的爱好者。而非遗对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传统博物馆所展示的对象大多都是物质类的文物,而那些无形的手艺往往不能在那些博物馆中所陈列,所以亟待开发构建这样一种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的带有虚拟交互功能的博物馆。只有通过这样,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那些传统手艺才不会被人们所淡忘。其二是为了满足新一代的青少年儿童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目前,国学教育在课堂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但是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已经很透彻,其实不然,很多专门研究中华文化的专家都无法做出这么肯定的论断,更何况那些初出茅庐的儿童。我认为只有完全理解我们中华非遗才能再度深造和向国外学习,所以我们为了迎合现代儿童的乐趣,特意利用虚拟交互这一新型技术作为有效途径。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互动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寓教于乐,使孩子们能够在互动中学习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不会在现代化的生活中逐渐被人淡忘,而让其以另一种新型的方式被人所认识、牢记。因此基于虚拟交互的非遗展示空间设计,既满足了热爱非遗人群的保护愿望,也满足了青少年对非遗的学习需求,让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这样一来我们的非遗文化便能更加有效地传承下去。
二、虚拟交互展示空间的设计原则
虚拟交互展示空间的设计力求向参观者展示出非物质文化的博大魅力,激发参观者的浏览兴趣,为参观者提供一种独具一格的交互体验感受,现在的设计首先就是要满足人的需要,只有这样才可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归纳起来可以概述为三条设计原则:一是体现非遗的博大魅力,二是激发参观者的浏览兴趣,三是提供良好的虚拟交互体验感。
(一)体现非遗的博大魅力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丰富的,拥有着极其浓郁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利用展示空间的载体让非遗在大众面前能够全面地展现出来。这一场馆占地面积较大,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天津的特色非遗充分展示出来,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风筝魏和妈祖文化等,虽然这些传统文化我们经常听说,但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这些文化的人却屈指可数。通过展示空间的设计,用非遗独有的魅力吸引观众,引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比如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创设一些民俗活动的一些情景,以此来使非遗等传统文化永垂不朽地流传下去。
(二)激发浏览者的参观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启蒙老师,唯独有了兴趣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所以说要想让观众深刻了解非遗,激发他们的参观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兴趣的产生,首先设计风格要独树一帜,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新奇感,这是激发兴趣的首要点;其次现代科技要与传统手艺相结合起来,因为观众是面向大众化的,有儿童、青少年,也有老人,一般来说年轻人比较倾向于科技化产品,而老人更钟爱传统的手艺,所以说把现代与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展馆面向大众化人群,从而激发浏览者的参观兴趣。
(三)提供良好的虚拟交互体验
情感体验的喜悦来自于情感的满足、自身体验的完善化和文化修养的提升,如果没有这些因素作为良好体验的前提条件,那么体验者则不能得到优越的感受,青少年和老人也无法更好地学到其中的知识和品味儿时的美好回忆。所以要由内而外、从体量到质量都能得到提升与完善,才能算是真正的向观众提供优质的体验。在虚拟交互体验中可以利用虚拟3D投影技术,引起参观者的观看热情,再通过3D进行互动,让青少年能够寓教于乐,在玩耍中学习知识,让老人们在高科技的氛围下体验过去的传统民俗活动,以此来达到观众的良好虚拟交互体验。
三、虚拟交互展示空间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分析目前非遗在我国被保护的措施是前提
调查发现,当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主要有两种机制:一种是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其下分设有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宗教、旅游和教育等部门,这些独立的部门又与政府各级部门进行联系,以此来进行非遗的传播;另一种是以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相关学术团体等构成的社会工作机构。以上两种机制可以说是为我国非遗的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尚未健全的非遗保护相关机构与政策,国务院又发出通知,规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这样一来,经常上网、看电视的人可以从网络媒体中获得这一信息,常看报纸书刊的人便可从书刊杂志中获取信息。
(二)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展馆内外空间设计是基础
近年来,虚拟交互技术已经成为被广泛研究的热门学科,这一领域也是实现展馆数字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就有比较著名的虚拟交互展示案例,例如“清北京再现系统”,这一案例是由北京水晶石公司采用虚拟交互技术设计完成的;再比如浙江大学设计实施的“敦煌艺术数字保护与虚拟旅游”项目,这一案例也体现了这一技术发展速度的迅速;还有著名的“故宫三维虚拟展示系统”,这是由日方投资,北京大学着手研究完成的。
目前,基于虚拟交互设计的博物馆、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在西方国家已有百万之多,这些都是保护非遗、传播非遗的新型途径和方式,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对非遗保护展馆的设计优势,逐步为我们的非遗虚拟交互展示空间设计增添更多新颖点。
(三)选择典型的非遗来展示天津深厚的文化渊源是重点
我们所设计的展馆主要就是展示天津的非遗,所以首先就要深入学习天津的历史文化,天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它记录了四千多年的历史。民间美术要数杨柳青年画最为出名了,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板印绘制品,是著名的汉族民间木板年画之一。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板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独创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风格。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柳青年画在清代为鼎盛时期,到了清末民初由于洋纸的出现逐渐走向衰落,解放后在周总理的扶持和党的关怀下,杨柳青又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泥人张彩塑也是—项流传于天津的民间艺术品,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已被世界认可,它形象生动、色彩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其作品工艺精美,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汉族民间手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还有风筝魏,由魏元泰在民国年间创造,具有造型多变、彩绘逼真、飞行平稳、特级精湛和便于携带的五大特点。第四妈祖文化在沿海地区都有,她被视为航海的守护神,在天津有天妃宫,天津还将于2016年在渤海妈祖文化园通过填海造陆建成世界最高妈祖庙。
(四)利用虚拟交互技术与观众互动是特点
虚拟现实的技术逐渐发展,它实现了人通过操作计算机在虚拟场景中进行现实的动作,例如行走、动手制作、观赏,这些过去都只能想象的场景现在已变得触手可及,这也是虚拟交互技术的最终目标。这一新型技术不仅可以用在场景中的交互,同样也可以向观众展示功能的交互,让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听到,也可以进行动手制作,例如杨柳青年画的印绘技术,还有泥人张的捏制技艺,只有让青少年亲身体验,才能激发他们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兴趣。虚拟交互技术使参观者通过感官、视觉、触觉与虚拟的环境进行互动,也就是说让计算机技术与人类科学思维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虽未在现场,但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人们对于知识的认知手段也可得到有效的扩展,让人们的感性与理性认知有所提高,可以说这种新型的技术正在带领我们以它独特的优越性、创造性与适用性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新世界。
(五)规划合理、适宜的展示空间设计格局是关键
一个好的空间设计格局不但可以让观众对展品一目了然,也可以节省参观者宝贵的时间,还可以使参观者不会错过一些精彩的展品,所以说展示空间的设计格局是很重要的。展示作为一种传媒活动,把人与人、人与物的交流在展示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出来,让人们可以从中获取信息提高文化素养。当代博物馆也正在转型,由“以物为中心”转为“以观众为中心”,所以我们在进行规划展示空间设计格局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为什么展、展什么、怎么展、达到何种效果和预期的目标,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应结合非遗的一些特殊性能,以此来达到更加优质的效果。非遗有静态、也有动态,所以在展示设计中要做到动静结合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观众对非遗的感性认知。
(六)增加手机APP作为讲解是亮点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见。作为一种信息的获取途径,手机APP这一新兴事物应运而生,手机APP(Mobile Phone Application)是手机应用产品的简称,是指运行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如微博、微信等。在我们的设计中,准备把APP首先应用到一台ipad上,由参观者或直接在ipad上操作,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到自己的设备上进行非遗展品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机APP应用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为:以天津的非遗作为主体,以高科技技术为宣传途径,向观众展示天津精彩的非遗文化。这种适应于现代化的应用可以让年轻的一代了解古文化,学习非遗的博大精深,以至于中华灿烂文化不被时间的流逝而冲刷淡忘。
四、整体工程的完善与验证
为了确保最终效果不会与预期效果有偏差,使最终效果更加精准,对于后期的不断完善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一步步逐渐完善、修复与优化。展馆设计完成后,应先抽取不同的人群,其中分出不同年龄段,有儿童、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分别测试他们对于展馆设计、陈列、应用等的感受,积极听取和采纳他们提出的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再做最后的整合,使其适用于广大的人群,做到“以人为中心”的展示理念。结果表明,通过这一系列的完善与验证,不但可以使一些人深入了解天津的非遗文化,还可使一些非遗的爱好者能够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对非遗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五、结语与展望
本文以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陈列展示对象,分别列出了对于展馆的设计初衷与设计目的,并且详细阐述了虚拟交互这一技术的设计原则,还有对于此展馆的整体设计思路与大致实施方案,该方案为用户提供了生动、直观的陈列展示,还与观众进行了别具—格的互动体验,实现了非遗向人们生活的逐渐渗透,使已被人日渐淡忘的非遗再次被大众所重视起来,为非遗有效地被大众所接受和焕发熠熠的光彩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我们对于展馆的设计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使其更易被大众所接受,受益于观众,也让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