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悦
摘要:人民币离岸市场则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以及当前人民币仍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前提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促进我国金融国际化发展的最优选择。简要分析了我国离岸业务发展情况,我国发展离岸金融业务中暴露的问题以及发展人民币离岸的重要性。
关键词:离岸金融;人民币离岸市场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4.019
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即离岸金融中心、境外金融市场,指具有高度自由化、国际化以及相应优惠条件的金融基础制度下、由非居民参与的、在货币发行地之外进行相应资金融通的、基本不受货币发行国法律监管的金融市场。根据相关国际经验,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带来相当巨大的利益与便利,有些甚至成为促进一国经济腾飞、金融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加入全球经济发展的程度逐渐加深,自身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人民币国际化也成为新时期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长远目标。但同时,如何更好的跟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又是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面临的一大问题。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势不可逆,而另一方面国内金融生态又相对脆弱,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则成为现阶段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最好选择,对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过程
1.1萌芽阶段(1989~1994)
从1989年起,我国开始允许部分商业银行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此阶段广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先后被准许经营离岸金融业务。此时离岸金融业务的经营监管较为严格,始终采取“内外分离,两头均在外”的经营模式,且离岸业务的资金来源及使用都只能与非居民相关,与在岸业务实行独立核算、分账管理、各自平衡,不能相互抵补。这一阶段仅仅是政策放开进行离岸业务的试点,限制较为严格,但发展势头迅猛。
1.2扩张阶段(1995~亚洲金融危机)
此阶段离岸业务承接之前的发展势头,离岸业务量猛增,其允许的试点银行也扩展至五家,由于离岸业务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并且享受一定税收优惠,其经营利润较高,离岸资产总额也达到了20多亿美元。但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积聚,各银行离岸金融资产迅速恶化,央行不得不在1999年叫停了相关离岸业务的政策许可,离岸业务发展进入到全面的清理整顿阶段。
1.3整顿阶段(1999~2002)
随着人民银行叫停相关业务试点,离岸银行业务也进入了调整、规范的阶段。
1.4恢复发展阶段(2002至今)
经过几年的规范整顿,人民银行于2002年恢复了离岸业务的政策允许。在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后,各试点银行普遍加强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资产质量也得到提高,大量资金被投放于海外理财产品及离岸债券,贷款的增幅平稳。
2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2.1尚未形成有规模的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作为一种无国界、无管制、高度自由的市场,其形成是需要聚集效应的,即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所在国税收制度、企业规制等因素都对离岸金融市场的产生具有推动作用。而人民币离岸市场至今仍未完全形成这样一个市场。缺乏市场的推动力,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也难以迅速发展。
2.2离岸业务的相应监管政策同业务的实际发展缺乏协调
例如均可以用于非居民结算业务的离岸账户、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和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却由于一些历史问题、币种不同等原因有着不同的监管政策。NRA账户和OSA账户并存却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可能诱发监管套利等行为,反映了相关政策仍有待完善。
2.3离岸资金的大规模交易可能使银行风险积聚
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资金往往十分巨大,一旦通过离岸金融业务进行相关交易,可能使银行内部承担的市场风险增加,对银行资产结构造成很大的变化,给银行带来潜在的损失;另一方面,虽然根据《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于离岸资金的交易具有相关的限制,例如外债指标等,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且需要临时调整的情况亦时常发生,加之客户与银行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因此离岸资金的交易可能使银行被动陷入违反政策指标的境地。
2.4跨境因素给中资银行对离岸业务的相关调查带来困难
对于银行的尽职调查在离岸业务、NRA账户的政策中被给予更加严格的要求,例如银行需要审核境外机构在境外注册地成立的相关文件等。这一要求对于在海外分支机构有限的中资银行来说较难完成。且离岸客户是否符合注册所在地法律的规定的核实成本也较高,中资银行若将此委托给相关机构进行尽职调查,无疑也会额外加大银行的成本。此外,对于一些在岸、离岸均从事经营活动的离岸客户,其境外活动的监察、调查也更难进行,银行可能还会面临客户的经营风险。
2.5信息、法律等相关综合配套服务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离岸业务发展的需要
对于我国一些“走出去”的企业,对于海外的投资营商、金融服务等环境不熟悉。另外,国内经营离岸业务的银行,尤其是中资银行对于离岸业务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制约了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推广和发展。
2.6人民币离岸业务缺乏金融创新,跨境人民币流通渠道狭窄,跨境流通仍处于自发状态
离岸人民币资产大多仍以银行存款的形式沉积在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少,不能满足离岸人民币的投资需求。且我国存在资本账户的管制,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亦不畅,持有人民币的动机不高。
3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必要性
3.1加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中共十八大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起,2014年又提出我国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而经济结构的转型更加需要金融的支持。以麦金农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金融压制”、“金融深化”等理论,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且联系各国经验,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所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因此,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对于加快国内经济结构升级调整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国内资源更加合理的有效配置、增加政府税收,以及带动我国贸易、就业和生产的持续增长。
3.2减轻巨额外汇储备压力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持续保持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资产,达4万亿元,而我国消化外汇储备资产的渠道也较为狭窄,不仅面临高昂额机会成本,也面临很大的汇率风险。因此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允许中资银行开展离岸业务可以发挥离岸金融在解决国际收支上的能力,减轻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压力。而其中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更是推广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提高人民币在全球贸易、投资中的比重的重要方法。2015年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五年一次的对于特别提款权(SDRs)的货币篮子进行重新评估、确认各货币权重即将开启,这对于人民币是否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有着重要的推动力。而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对于促进人民币跨境流通,早日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满足人民币成为SDRs一篮子货币构成的条件具有正面效应。
3.3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效形成的需要
人民币离岸市场能为国内人民币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目前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都去的了重要的进展:目前人民币利率只有最后的存款利率上线没有完全放开,央行也退出对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并扩大了单日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但受制于国内金融体系尚不完善、行政干预因素仍然较多,目前仍然需要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的市场化利率、汇率指标,作为内地利率、汇率的参考,同时也有助于我国把握全球人民币利率形成和汇率定价的自主权,此外还能够加强对市场价格投机行为的调控。
3.4加速金融国际化的需要
当代国际金融实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而离岸金融市场则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性构成。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不仅使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迈出重要的一步,也能够为金融国际化的其它部分创造条件:金融业务、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以及金融人才的国际化都能因此受益。从而使我国的整体金融水平更加接近国际化先进水平,打破长期以来的“金融抑制”,实现金融业的国际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张丽莉(1980-),女,湖南石门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