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
“谢幕”注定要成为2016国际政坛的关键词之一。在这一年里,不少曾经在政坛叱咤风云的“大佬”纷纷以并不怎么优雅的姿势离去:两场难以预料的全民公投让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和意大利前总理伦齐先后认栽,而不断发酵的丑闻则让朴槿惠和希拉里这两位“铁娘子”黯然退场——这些人物各自背后的权力斗争故事估计足以让《纸牌屋》的编剧们俯首称臣。
在地球的另一侧,新西兰的总理约翰·基也赶上了这一波“集体说再见”的戏码。只是他的画风实在和上述多位被迫“落马”的政客有所不同:2016年12月5日,约翰·基毫无预警地宣布将辞去总理职位,原因是“为了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家人”。约翰·基还在记者会上表示,自己“并不是一个职业政客”,“是时候让位给年轻人了”。
这种“悠然见南山”的归隐姿态和北半球那些为了权力而展开血腥厮杀的政客们形成了鲜明对比——1961年出生的约翰·基正处在政治家的“黄金年龄”,按理说应继续在新西兰政坛发光发热,却选择了退出。与之相比,本届美国大选的两位高龄候选人可都算是“老骨头”了。
“极少有政客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他是其中的一个。”BBC政治专栏作家科林·詹姆斯如此评论约翰·基。
“没有多少政治人物能在得到200跑分,无人击败的状态下退下来。”澳大利亚前总理托尼·阿博特在推特上如此评论约翰·基的突然辞职,用板球运动的术语来赞扬其不凡的政治成就。
2008年首次出任新西兰总理的约翰·基此后又两次(2011、2014)带领其所在政党国家党赢得连任竞选,迄今已担任该国政府首脑八年。正如阿博特形容的那样,约翰·基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是少有的在位多年还能维持较高支持率的政客之一。这让那些当选后民调就直线跳水的政客们羡慕不已。
比如,在新西兰竞争激烈的多党制度下,国家党三次大选的得票率竟然以45%、47%、47%的走势维持小幅上涨,可谓相当不易。2016年11月份的民调结果显示,2017年大选中国家党的支持率稳定保持在48%左右——这意味着约翰·基如有意愿继续竞选,他将有很大机会胜出,拿下第四任总理任期。
“新西兰至今没有出现不少北半球国家那种大规模飙升的民粹主义热潮,我认为这和约翰·基这几年领导下该国国内的乐观情绪有关,”詹姆斯写到,“他毫无疑问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政治家。”
《金融时报》则认为,新西兰的经济在约翰·基的任期内得到了巨大改善。他领导的政府削减了个人所得税,还致力于将一些国有资产部分私有化,以刺激经济。对外方面,他积极主动地开展贸易协定洽谈:自中国和新西兰两国2008年签署贸易协定以来,中国已一跃成为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现如今新西兰是中国市场上乳制品的重要来源地。在他的任期内,新西兰的GDP年增长率达到3.6%,对一个发达经济体来说这称得上成就显著。
2016年12月12日,新西兰执政党委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比尔·英格里希为新总理。此前就有分析称,英格里希将会暂时接过政府首脑的职位,直到2017年大选产生新一任执政党及总理。此外,其他数位内阁成员也有望被提升来弥补空缺。
“然而他们中没有任何一位具备约翰·基的人格魅力,”詹姆斯预测,约翰·基的突然离去或将在新西兰政坛留下短暂权力真空。《金融时报》报道称,受总理辞职消息影响,新西兰元出现了小幅贬值。
2016年12月12日,新西兰执政党委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比尔·英格里希为新总理
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谁来接手,他/她都将拿到一副约翰·基留下的好牌:目前,新西兰政府财政状况良好,还出现不少盈余。如果接任总理能利用好这个优势推行一系列减税和社会福利礼包,国家党或能在2017大选中继续保持领先态势。
来自《卫报》的政治评论家艾利克斯·弗兰科将约翰·基归类为类似于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那样的中右派政治家。持有这类政见的政客通常主张为大企业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并私有化国企,信仰“企业有钱了自然会给员工加薪的”的老派“涓滴效应经济学”。
显而易见的是,这类型的政治家一般不太受到年轻人和媒体的待见,最典型也最新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但同属右派的约翰·基却并非如此。弗兰科认为他可以算是新西兰几十年来最受欢迎的一位总理,原因就在于他“独特的个人魅力”。
翻开约翰·基的个人履历可以发现,在2002年首次当选议员之前,他曾经是纽约美林证券的高管,是真正意义上的“华尔街精英”。早年间的“金领”职业生涯为他累积了巨大的个人财富。有小报爆料称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能领到两百万美元级别的年薪。在2008年当选总理之际,他又同时入选了新西兰的富豪榜,成为新西兰议会最富裕的议员。
好玩之处在于,这份明明暗示着“不苟言笑中年大叔”的履历背后,却站着非常具有亲和力的约翰·基。同样是《卫报》,在2015年的一篇报道总结了约翰·基出任总理以来干过的“那些蠢萌糗事”,让人一窥这位“最富裕议员”的另外一面。
报道称,约翰·基曾经在访问一家餐厅时抓扯一位小女孩的马尾辫,导致这位女孩惊吓过度直接哭了出来,为此他不得不公开道歉,说自己是“无心之失”。报道还透露,约翰·基显然有某种喜欢扯人头发的怪癖,因为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干这种事。
“作为一国总理,约翰·基却并不善于拿捏人际交往场合中的某些分寸,”报道同时盘点称,他曾经在某项颁奖典礼上用一只手和两个人同时开握,造成了“三人同时握手的奇观”;而在2010年的某次记者会上,他竟然公开透露自己曾经接受过输精管结扎术,让现场记者们陷入突如其来的尴尬中。
与此同时,这位总理还是与特朗普类似的“社交网络重度沉迷患者”。但他对推特和脸书的打开方式却迥然不同:他日常PO得最多的一类帖子是自拍,而他的儿子麦克斯则经常无辜被偷拍上镜。在神曲《江南Style》突然火起来的那一阵,他还上传了自己翻唱这首歌的视频。
新西兰媒体还透露称,注重家庭的约翰·基其实是个“妻管严”。这次突然辞职是因为他的老婆向他发出了“最后通牒”。不过以家庭原因辞职的约翰·基还是收获了不少祝福和好评。他的政敌、绿党联合党党魁图雷发推特调侃称:“我每天都对抗约翰推行的政策,不过我支持他把父亲及丈夫的角色排在前面的权利。”
约翰·基突然辞职后,新西兰新闻网站Stuff发起了一项针对他的网络民调。截止到2016年12月11日,有大约26000名网民参加了这项调查。结果显示,有大约65%的网友都给了约翰·基好评。有意思的是,剩下的35%中除了15%“表示失望”和5%“没有意见外”,还有15%投给了“受够了这个笑面虎”——大概意思是对他这种表面上极具亲和力,但背后搞小动作的行事风格表示无语。
“笑面虎”这个外号其实来源于约翰·基早年间的华尔街经历,他的一些同事认为此人虽然待人亲善,但到关键的利益抉择时刻却绝对不会手软。《周日星时报》在2008年约翰·基首次当选后从他的前同事中挖到了这个猛料,从此他便成为新西兰人尽皆知的“笑面虎”。
《新西兰先驱报》的商业编辑连姆·邓恩认为约翰·基执政的这几年虽然新西兰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财政也出现了盈余,但仍在很多方面让某些群体感到不满,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受惠者。
邓恩称,约翰·基政府最大的失败之处在于没有控制住房价的上涨。对那些有房一族的中产阶级而言,房价上涨自然让他们荷包丰满,有钱出国度假;但没有房子的人则只好对着高昂的租金感到无奈。“政府没有做任何监管,”投资人马特·古德森担忧这一轮上涨中含有不小的泡沫。他预测新西兰可能会重蹈西班牙和爱尔兰10多年前房产泡沫破碎的覆辙。
《卫报》的弗兰科则认为新西兰不断攀升的儿童贫困率是约翰·基政府“应该感到耻辱的”一面。该国2016年有三分之一的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之下,这部分贫困儿童的总量大约为30万,较之2015年上涨了45000人左右。“很讽刺的是全世界都把新西兰视为天堂般的小岛,却不知道我们也有这么严重的温饱问题。”研究儿童贫困的学者亨瑞妮·凯亚在接受采访时说。
约翰·基和妻子
值得注意的是,约翰·基政府执政的这几年,新西兰的国际形象的确得到了新一轮的提升。在旅游业的大规模开发和对外推广下,自然风光独一无二的新西兰被冠以了“百分百纯净”的广告语。
不光是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向往新西兰的一纸绿卡——很多北半球发达国家的居民也在考虑移居新西兰。该国移民局官网的流量监控系统显示,英国脱欧、尼斯恐袭和特朗普当选等事件发生后,来自上述国家的访问量都出现了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