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吕卓能
凌波仙子,罗袜生尘
——中国水仙与洋水仙
广西/吕卓能
相比早春各种木本春花的娇艳欲滴,人们的私家阳台和花园,则成了球根花卉的战略根据地,更成了很多人的阳台与小花园的花信风。
提及水仙,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与自恋与水仙的典故。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绘制于1903年的著名画作《厄科与那耳喀索斯》,画面表现的正是这一故事:那耳喀索斯是希腊神话里的美少年,拒绝了厄科等一众仙女的求爱。被拒绝的女子们要求复仇女神惩罚他,复仇女神让他在一次打猎归来后,看见池水中自己俊美的脸庞。于是他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再也无法从池边离开,最后憔悴而亡。
正因这一神话的流传,西方文化里,水仙的花语成了“自恋”;而它的学名也借用了这位自恋狂美少年的名字:Narcissus。这个故事是如此风靡,以至于提到水仙花,好像除开“顾影自怜”,一时间都很难想到其它东西了。
中国水仙正名为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是欧洲水仙(Narcissus tazetta)变种,为石蒜科水仙属球根花卉,原产于亚洲东部海滨地区,我国福建、浙江有少量野生,现大多为栽培。但学界有专家认为,我国栽培的水仙为外来种,野外发现的水仙可能是栽培后逸为野生。
最早的中国水仙记载,出现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柰祗,出拂林国。苗长三四尺,根大如鸭卵。叶似蒜叶,中心抽条甚长。茎端有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子。其草冬生夏死。”这里的“柰祗”,即水仙的音译,是较早的水仙属植物的记载。
后来到了明朝,著名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对此有所疑问。他在本草纲目中说道,“据此物形状与水仙仿佛,岂外国名谓不同也?”假如李时珍是今天的植物学家,那这段话的意思便是,“这东西跟‘水仙’这么像,难道是同物异名?”但《酉阳杂俎》中所记载的具体物种已经不可考,我们只能推测,如果是国外传入,则水仙最晚在唐朝时已经传入中国。
水仙在历史上被形容为女神,也有女史花的别名。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诗亦有诗作,将水仙比作洛水女神:“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黄庭坚同时也是一位插花名家。古典插花花材讲究品级次第,花材有尊卑之分,黄庭坚在“花十客”中,把水仙列为“凌波客”;而到了元代,则被列为“雅客”。由于自身的神韵与品第,水仙历来在花文化中都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水仙花期过后,洋水仙花期正当其时,3~4月是洋水仙的盛花期。不同品种的洋水仙单花期在10~20天左右。洋水仙比中国水仙更耐寒冷,近年来则大量应用于园林绿地。
无论是何种不同品种的洋水仙,群体效果都非常之美。
洋水仙可分为不同的品种类群,比较常见的例如喇叭水仙群、红口水仙群、重瓣水仙群、多花水仙群等。
洋水仙自然分布并不在东亚地区,不过其茎叶细长,花有香韵,花结构特别富有神韵,也极其符合东方审美。
洋水仙非常适合花园群植,群体花期则更长。与三色堇或者角堇搭配,更是完美。而洋水仙也相对中国水仙更加耐寒,相比福建漳州等水仙的主产区,长江流域均可露地栽植洋水仙。并且洋水仙的鳞茎周径达到开花规格的需求也比较小,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相对比郁金香、风信子等球根花卉,其退化程度较轻,比较容易连年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