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7-01-13 11:12邱亚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5期
关键词:闭式自发性气胸

邱亚梅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邱亚梅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更进一步的探讨微创闭式引流术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病症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择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病患进行对比研究,依照对每位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采用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的A组,与采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治疗的B组。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二者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同时,较之B组,A组患者无论在术后胸痛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还是在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中应用微创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不仅有效率高,而且安全性佳,应予推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负压吸引闭式引流;微创闭式引流术;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空气、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加之日益加剧的生活、工作压力,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一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该病发病急、易反复,且易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上对该病症的治疗常以胸腔闭式引流为主,但大量资料表明传统的闭式引流多使用管径较粗、质地较硬的空硅胶管,因此,大大降低了治疗效果及治疗的安全性[1]。我院就120例患者采用微创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0例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其男女各有70例、50例。其中,A组男女各有37例、23例,年龄25~74岁,平均(40.7±2.8)岁;B组男女各有33例、27例,年龄22~75岁,平均(40.6±2.7)岁。经X线胸片检查,每位患者均合并伴有自发性气胸,且肺组织压缩超过30%。A、B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病情程度等情况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 方法:首先,对120例患者均进行吸氧、抗感染以及通畅呼吸道等常规治疗,并针对每位患者不同的情况给予针对性药物辅助治疗。A组:对60例患者采用微创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即使用德国贝朗所生产的胸膜引流套件进行治疗。首先,准备管径为10 cm的乳胶管并将其前端修剪成鸭嘴状并戳3个侧空以供使用。而后依据X线胸片或CT检查所发现的病情选择好植入管的位置,并在患者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进行消毒、麻醉操作,而后进行穿刺。在穿刺定位完成后,使用3 mm直径植入管进行操作。在确认导管已至指定位置后,把体外导管缝合固定于皮肤上,密切观察患者气体排除液面变化情况[2]。B组:对60例患者采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以期恢复其肺复张。治疗时根据患者病情注入适量的利多卡因以充分麻醉患者变化体位胸膜。并在20 min后将粘连剂通过引流管送至胸腔,在1 d后吸出未吸收的多余药物并经检查后拔管。

1.3 疗效判定标准:接受治疗24 h后经胸片检查发现患者肺复张并可拔管,且引流过程中未发现水封瓶气泡逸出1~2 d为有效;经5 d治疗后引流气体仍不断排除,且经胸片检查未发现肺复张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对120例患者研究过程中的各个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比分析A、B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B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采用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的A组仅4例无效,56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3.3%,远高于采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的B组,其有效率仅为73.3%,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A组患者中仅5例出现置管出血情况,远低于B组的16例置管出血患者,二者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见表1。

表1 A、B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n,%)

2.2 A、B两组术后指标对比:较之B组,A组患者无论在术后胸痛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还是在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而引流时间则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肺功能缺失且基础肺功能较差的病症。在并发气胸后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原本不畅的通气、换气功能更加恶化,进而导致患者胸闷、胸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将引发患者心肺功能衰竭,威胁生命安全。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常用手段,该手段通过重建患者胸膜腔内负压状态进而排空残腔,恢复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进而达到肺复张及其他生理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所采用的负压吸引闭式引流便是采用该机制进行治疗,同时又给予患者粘连剂以期通过生物刺激进而使两层胸腔粘连腹膜腔锁闭,最终治愈气胸[3]。但研究发现,该疗法仅适用于轻中度患者,而且由于空硅胶管质地硬、管径粗等因素,往往造成患者置管出血等不良反应。而微创闭式引流术则克服了负压吸引闭式引流的不足,不仅适用于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而且管径小、质地软,对患者机体负担轻,能够有效降低置管出血的概率并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4]。由上述结果可知,采用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的A组仅4例无效,56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3.3%,远高于采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的B组,其有效率仅为73.3%,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A组患者中仅5例出现置管出血情况,远低于B组的16例置管出血患者,二者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同时,在术后胸痛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还是在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A组也明显优于B组,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

表2 A、B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

表2 A、B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

组别 n 术后胸痛时间 肺复张时间 伤口愈合时间 引流时间 住院时间A组 65 1.83±1.54 2.50±1.81 3.0±1.74 6.5±1.07 6.11±0.93 B组 65 7.66±3.15 4.28±2.93 7.25±1.73 7.28±1.93 10.32±3.13 t值 - 16.025 12.144 14.257 10.804 13.821 P值 - 0.011 0.031 0.012 0.254 0.015

综上所述,微创闭式引流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方面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1] 孙志勇,曹子昂,富皓自,等.穿刺抽气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65.

[2] 王代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94-95.

[3] 陈清亮,袁启东,焦德超,等.中心静脉导管在胸部穿刺气胸引流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6):566-568.

[4] 冯再能.微创闭式引流治疗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559-560.

R563.8

B

1671-8194(2016)35-0171-02

猜你喜欢
闭式自发性气胸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