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治疗肿瘤常用药组拾萃

2017-01-13 05:29丁霞谷建钟崔一怡徐至理李妍郭勇指导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胃经太子参麦冬

丁霞谷建钟崔一怡徐至理李妍郭勇(指导)

郭勇治疗肿瘤常用药组拾萃

丁霞1谷建钟3崔一怡2徐至理2李妍2郭勇(指导)3

肿瘤;中药;药组;郭勇

中药药组属“药对”[1]范畴,药对是指通过临床应用被证明确有实效的两味药物的配伍方式,药组则为三种及以上的药物配伍形式。古代方剂初以单味药立方,即单方,随后逐渐出现了药对、药组,最后才发展成为方剂。因此,药对、药组可视为方剂学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神农本草经》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七情”,即单行者、相须者、相使者、相畏者、相恶者、相反者、相杀者。七情当用相须相使者为良,勿用相恶、相反者。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药组,组方配伍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郭勇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肿瘤内科工作30余载。笔者有幸侍诊学习,现对老师临床治疗肿瘤常用药组及运用经验略作总结。

1 太子参15g,白术12g,茯苓15g

太子参,甘、苦,性平,归脾、肺经。补气健脾,生津润肺。《江苏药材志》载曰:“补肺阴、健脾胃。治肺虚咳嗽,心悸,精神疲乏等症。”白术,甘、苦,性温,归脾、胃经。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被誉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正如《本草通玄》所云:“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茯苓,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根据肿瘤的病因病机,郭老师认为,肿瘤患者正气亏虚整体上分为以脾气虚为主和以阴虚为主两型。正气亏虚以脾胃功能失常最为关键,正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土旺能健运胜湿,清气善升。脾土不旺,正气足乎?因此郭老师治疗肿瘤首重扶正健脾。

此三药的组合来源于四君子汤。太子参甘平益气,健脾养胃;白术苦温,燥湿健脾,偏于守中;茯苓淡渗利湿,健脾宁心,可补可利。三药合用,能守能走,温而不燥,补而不峻,益气健脾之功益彰。脾气足,气机运,饮食倍进,则诸脏受益。临床常作为基础方用于多种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表现为脾胃气虚,不思饮食,或兼夹湿滞脾胃者。

2 太子参15g,麦冬12g,五味子3g

太子参,甘、味苦,性平,归脾、肺经。补气健脾,生津润肺。麦冬,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本草汇言》言其为:“清心润肺之药。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痿叶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五味子,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医林纂要》言其能“宁神,除烦渴,止吐衄,安梦寐”。顾名思义,五味子具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酸入肝,苦入肺,甘入脾,辛入心,咸入肾,因此五味子五脏皆治。郭老师临床常用北五味子,其品质上乘,3g足矣。

此三药的组合来源于生脉散,临床常作为基础方用于表现为阴虚肺热,久咳伤肺的肺癌患者,或肿瘤患者表现为气阴两虚证者。太子参甘平,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麦冬甘寒,润燥泽枯,养阴清热,润肺生津,清心除烦;五味子酸甘敛阴,敛肺滋肾,生津止渴,收敛耗散之气。太子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著;麦冬、五味子合用,酸甘敛阴,养阴敛肺止咳之功益彰。正如《医方考》所云:“太子参补肺气,麦冬清肺气,五味子敛肺气,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毕矣。”三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之功效,使气阴两复,肺润津生,从而诸症可平。

3 南沙参15g,北沙参、天冬、麦冬各12g

南沙参,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北沙参,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天冬,甘、苦,性寒,归肺、肾、胃经。养阴润燥,清肺生津。《本草汇言》载曰:“润燥滋阴,降火清肺之药也。统理肺肾火燥为病。”麦冬,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此四药的组合源于沙参麦冬汤,临床常作为基础方用于肺癌、消化道肿瘤患者表现为肺胃阴伤,热燥津亏者,也常用于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引起的放射性肺炎。南沙参功效与北沙参相近,但效力较弱,另有补气、化痰作用,北沙参偏于养阴。天冬功效与麦冬相近,均入肺经。天冬大寒,偏于清热降火,又入肾经,滋肾阴,降肾火。麦冬微寒,偏于润肺清心,入胃、心经,益胃阴,降心火。两药清中有滋,相得益彰。此四药均有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之功效。二参重于清,二冬则重于润。四药合用,清补并进,使益气养阴,益胃生津作用更胜。

4 鱼腥草30g,鸭跖草、金荞麦各15g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本草经疏》谓之为“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药理研究提示,鱼腥草具有很好的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炎镇咳作用,其黄酮提取物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有效抗肿瘤[2]。鸭跖草,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金荞麦,微辛、涩,凉,归肺经。清热解毒,排脓祛瘀。有体外研究显示,金荞麦中提取出的活性复合物FR能抑制胃癌、肺癌及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3-4]。

郭老师常道,肺为华盖,乃清虚娇脏,清宣肃降,不容芥蒂。此三药均入肺经,均清肺热。鱼腥草辛能散结,寒能降泄,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兼消痈排脓;鸭跖草大寒,清热泻火力强,又淡渗利湿以消肿;金荞麦辛以散结,凉以清热,又能祛瘀。三药合参,长于清解痰热壅肺,排脓祛瘀,使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力量倍增。临床常用于肺癌表现为咳嗽伴发热、痰浓稠或痰中带血等肺热壅盛患者,效果颇佳。

5 青蒿9g,荷叶、淡竹叶各6g

青蒿,苦、辛,性寒,归肝、胆经。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药理研究[5]显示,青蒿素半乳糖苷具有明确的抑制Hela肿瘤细胞的作用。荷叶,苦、涩,性平,归肝、脾、胃经,清暑利湿,升阳止血,正如《滇南本草》所记载:“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淡竹叶,甘、淡,性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泻火,除烦利尿。《药品化义》记载道:“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为良剂也。”

青蒿辛香透散,苦寒清热,入气分清疏清透,领邪外出,入血分则退骨蒸劳热,入肝胆经,则清肝胆郁热;荷叶苦平,善祛暑湿,行气宽胸,升发脾胃清气;淡竹叶甘淡寒,即轻浮上达,解上焦风热,清心肺烦热,又通利小便,泻下焦火热,导赤下行,清上导下,泄热外出。荷叶、淡竹叶两药合用,一升一降,清热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伤胃,清热势不猛,除烦利较佳。若兼肝胆郁热较重,则加用青蒿。三药合用,既清肝胆郁热,又泄肺中伏火,为阴虚内热偏盛患者的常用药组。

6 藤梨根30g,水杨梅根、虎杖根各15g

藤梨根,酸、涩,性凉,归胃、大肠、肝经。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利尿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骨痛,消化道肿瘤,以及黄疸等症。水杨梅根,辛、苦,性凉,归肝、肺、肾经。清热解表,活血解毒。虎杖根,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癥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等症。《药性论》有记载:“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

郭老师及其团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对三根汤(藤梨根、虎杖根、水杨梅根)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证实三根汤具有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抗肿瘤自发转移的功效[6]。对2008年6月—2009年2月,浙江省中医院郭勇教授门诊的100例大肠癌患者和473张处方进行分析发现,湿热证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舌苔黄厚腻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舌像[7]。可见,湿热证是大肠癌患者最常见的证型。湿性缠绵黏滞,易与热结,湿热证,清之化之可矣。藤梨根、虎杖根、水杨梅根三药合用,清热解毒、化湿祛痰、消肿散结,用于胃肠道肿瘤,特别是大肠癌表现为湿热证者,效果显著。

7 川朴花9g,绿梅花、玳玳花各6g

川朴花,辛、苦,微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化湿。绿梅花,微酸、涩,性平,归肝、胃、肺经。疏肝解郁,化痰和中。《饮片新参》谓其:“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玳玳花,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疏肝和胃,理气解郁,降逆止呕。

川朴花,辛能散能行,长于宽中利气,气机畅则痰湿除,兼理肝气;绿梅花疏肝解郁,和中化痰;玳玳花甘温和中,入肝经疏肝理气解郁,入胃经和胃降逆止呕。三花合用,疏肝解郁,理气宽中,降逆止呕;芳香化浊,消胀除痞,扶脾健运,悦脾开胃。三花质地轻扬升散,性味平和清淡,理气而不伤阴,宣通而不滋腻,清火而不伤中。临床多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肝胃不和,湿滞脾胃,不思饮食,也常用于化疗后缓解胃肠道毒副反应。

8 木香9g,砂仁、豆蔻仁各3g

木香,辛、苦,性温,归脾、大肠、三焦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行三焦之气,尤善中焦。正如《本草求真》云:“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砂仁,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能引气归元,乃温中和气之药也。《本草汇言》有云:“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豆蔻仁,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木香辛行苦泄温通,善通脾胃之气滞,缓冲脉逆气里急,芳香气烈,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又为燥湿健脾之佳品;砂仁辛散温通,香窜气浊,温燥散寒力大,以燥湿散寒,醒脾宽中,引气归元见长;豆蔻仁芳香气清,温燥力弱,以化湿行气,和胃止呕见长。砂仁、豆蔻仁均属化湿药,两药相使配用,宣通三焦气机,芳香化湿,醒脾开胃,散寒暖胃,又能止泻止呕,同时配伍理气药木香,加强行气止痛作用。常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或化疗后湿浊中阻,脾困纳呆,胃寒气滞而见胸闷、脘腹胀满、呕吐等症。

9 炙冬花、前胡、桔梗各9g

炙冬花,辛,微甘,性温,归肺经。长于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前胡,苦、辛,性微寒,归肺经。降气化痰,疏散风寒。《药义明辨》记载道:“其功先在散结,结散则气下,而痰亦降,所以为痰气要药。”桔梗,苦、辛,性平,归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珍珠囊药性赋》记载:“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痛;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乃诸药之舟楫,引诸药上行,上归于肺,利肺开咽。

炙冬花辛甘温润平和,入肺经气分,为润肺化痰止嗽之良药,以温而不热、辛而不燥、甘而不滞为特点。凡咳嗽不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病程长短均可应用;前胡苦寒下气,辛则宣散,既能降气化痰以泄肺热,又能宣肺疏风以祛外寒;桔梗质轻升浮,辛开苦泄,辛而不燥苦而不峻,开宣肺气,利咽祛痰,不论寒热皆可应用。三药合用,寒热相宜,升降相因,共奏宣肺降气,疏风散寒,化痰利咽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肿瘤患者体虚复感外邪而见咳嗽、咽痒咽痛、有痰难咳等症。

一个好的药组,通过简单独特的配伍能起到减毒、增效、引经的作用,从而发挥更好的药效,用力寡而疗效捷。中医药论治肿瘤是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以肿瘤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即证候为靶点,准确辨证施治,通过调整患者的阴阳、气血、虚实、寒热,从而达到相对的“阴平阳秘”,从整体角度调整人的生理、病理过程[8]。郭老师首创中医肿瘤“四阶段论”概念[9],认为中医药在肿瘤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提倡全程介入。中医药论治肿瘤,必须在整体观、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实施,辨病、辨证相结合,方能药达病所,同时配合现代临床肿瘤学治疗方法,发挥综合治疗作用,改变肿瘤的生存环境,从而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10-11]。

[1]胥庆华,刘丽云,赵瑞华,等.中药药对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

[2]薛兴阳,付腾飞,邵方元,等.鱼腥草总黄酮对人肿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3):2509-2511.

[3]赵婷,李苏宜,崔玖洁,等.FR/CL体外干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人肺癌细胞株A549生长[J].实用肿瘤杂志,2009,24(06):542-547.

[4]张华,李苏宜,崔玖洁,等.刺梨和金荞麦提取物体外干预人食管癌细胞株CaEs-17增殖和凋亡[J].肿瘤学杂志,2010,16(1):35-39.

[5]任彦荣.青蒿素半乳糖苷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J].中药材,2012,35(7):1116-1120.

[6]郭勇,庞德厢,吴钟玖,等.肠瘤平治疗大肠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93,34(08):481-483,452.

[7]赵海燕.郭勇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J].中国中药,2010,7(10):138-139.

[8]郭勇.恶性肿瘤及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2-13.

[9]郭勇.中医肿瘤的“四阶段”概念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2):247-248.

[10]吴大英,郭勇(指导).郭勇教授中西结合诊治肿瘤思路[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8):488-489.

[11]郭勇.190例癌症患者临床辨证分析的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0):44-47.

(收稿:2017-01-12修回:2017-03-08)

book=639,ebook=7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项目(No.2015ZYC-A30);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与专科建设项目

1浙江省安吉县中医院康复科(安吉313300);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53);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杭州310006)

郭勇,Tel:0571-86620313;E-mail:guoyong1047@163.com

猜你喜欢
胃经太子参麦冬
愿 望(下)
愿 望(中)
闽产太子参主产区连续式清洗机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一条经络,可让你“面如桃花”,不信试试
太子参愈伤组织与植株再生培养基和外植体的筛选
浙麦冬与川麦冬差异性研究进展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别私藏,给朋友们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