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以健脾法为基础治疗结直肠癌实验研究进展

2017-01-13 03:42:28张海桥吴旭萍林胜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肠癌结肠癌健脾

张海桥 吴旭萍 林胜友

中医以健脾法为基础治疗结直肠癌实验研究进展

张海桥1吴旭萍1林胜友2

结直肠癌;中医药疗法;健脾法

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1-2]。西医治疗取得确切疗效同时,往往带来诸多毒副作用,常常使患者不可耐受,严重者中断治疗。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结直肠癌增效减毒、控制复发及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认为,结直肠癌属“积聚”、“肠风”等范畴,根本病机为脾气亏虚、邪毒积聚,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肠而病本在脾。林胜友等[3]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脾虚为结直肠癌的主要中医症候。临床文献回顾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的证型以脾虚证为主,药物使用频率中也以健脾类药物占据明显优势[4]。本文就健脾法为基础治疗结直肠癌实验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周期

调控肿瘤细胞周期主要表现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两方面,增殖失控是肿瘤组织的特征表现,由于肿瘤细胞不受机体的神经及体液等调节,也不受周围环境的调节,而出现无限制的恶性增殖,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是目前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细胞凋亡是有核细胞在接收到生理或病理信号后启动的诱导凋亡途径,凋亡调控失常可导致细胞增殖异常,被认为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5]。许多健脾类中药及方剂的抗癌作用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实现的。如中药人参的重要功效为健脾补气,李秋影等[6]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中药人参提取物20(S)-人参皂苷Rh2能阻滞结肠癌细胞周期于S期,从而达到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目的。韩博等[7]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中药人参提取物20(S)-人参皂苷Rg3能通过Caspase-9及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结肠癌干细胞发生凋亡,从而达到抑制结肠癌干细胞增殖的目的。何运元等[8]通过试验研究发现,人参提取物人参皂苷Rg3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HCT116和SW480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β-catenin的磷酸化,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张俊华等[9]研究发现,以健脾类中药为基础的,由中药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等提取物组成的艾迪注射液能抑制大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止巨噬细胞对SW62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组织生长的目的。凌博凡等[10]研究发现,由中药黄芪15g,白术 10g,薏苡仁 30g,丹参 10g,半枝莲 30g,重楼15g,白芍10g所组成的,以健脾法为基础的健脾化瘀方,可能通过下调miRNA-31以及上调miRNA-143的表达,从而达到对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显著抑制作用。刘静等[11]报道以圣愈汤为基础裁化而成的,具有健脾益气、化瘀散结功效的健脾复方,与5-Fu联用作用于大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鼠后的瘤质量、体积及转移数量均低于其他的对照组(健脾复方组、塞来昔布组、5-Fu组和模型对照组),说明健脾复方与5-Fu联用可抑制人大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唐广义等[12]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实验发现,以健脾补气为基础的,由中药人参、黄芪、沙参、麦冬、白术、茯苓、半枝莲、莪术等组成的肠积宁方,可以通过抑制人大肠癌细胞株HT-29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的表达,从而达到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并且这种促进凋亡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唐广义等[13]还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发现,具有益气健脾、扶正抗癌等作用的,由中药白术、太子参、半夏、木香、甘草等组成的益气健脾抗癌方,可以明显增加人肠癌HT-29细胞移植鼠瘤体中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王国娟等[1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以健脾法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肠胃清能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改变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并可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张涛等[15]实验研究发现,由救必应、白术、白芍、水蛭、三七、炙甘草组成的以健脾法为基础的健脾清热活血方,能通过介导PI3K信号通路,调控磷酸化β-catenin核内转录的机制使SW480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从而发挥防治结肠癌的作用。

2 抑制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形成

肿瘤生长及转移离不开血管的生成,肿瘤继续生长有赖于新血管的生成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带走代谢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能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新生血管管壁的通透性,而利于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管或侵犯临近组织,为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创造条件[16-17]。抑制肿瘤组织血管内皮因子形成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治疗的手段之一。刘宣等[18-19]研究表明,由黄芪、党参、白术、薏苡仁、猪苓、石见穿、野葡萄藤等药性组成,以健脾法为基础的健脾解毒方能通过COX-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人结肠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血管新生。蒋益兰等[20]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以中医健脾为基础的,由中药党参、薏苡仁、莪术、石见穿、七叶一枝花等组成的健脾消癌方,能降低血清中VEGF的表达以显著降低大肠癌术后模型鼠的肝转移数目。李勇敢等[21]拟健脾消癌方能通过调节相关mRNA表达水平的方法降低结直肠转移裸鼠肠、肝、肺组织中VEGF表达,增高ES表达,从而达到延长生存期降低复发转移率的目的。郭刚等[22]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发现,具有健脾益气补血等功效,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加上黄芪、肉桂组成的十全大补汤,能通过尚不明确的直接或间接机制来抑制小鼠结肠癌原发瘤切除后转移瘤的生长,并能降低原发瘤切除后小鼠外周血VEGF水平,上调ES水平,从而减少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3 调控免疫

研究[23-24]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肿瘤的侵袭及放化疗后的副反应均会导致大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显著低于正常人,且患者免疫功能的降低往往与大肠癌的分期呈正相关,因此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是提高大肠癌治疗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崔澂等[25]和崔桯等[26]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归肺、脾、肝、肾经的,具有补脾益气固表等功效的黄芪制剂AMB作用于结直肠癌细胞株Colon26后能明显下调NK免疫功能的杀伤效果以及直肠癌细胞分泌TGF-β1等免疫抑制分子,从而发挥抗肿瘤的效应,而这种下调作用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的攻毒类、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软坚散结类、化痰祛湿类中药。周留勇等[27]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主要由党参、猪苓、炒白术、薏苡仁、法半夏、陈皮、枇杷叶等组成的以健脾法为基础的具有健脾养胃益气、渗湿化痰降气功效的赵氏微调三号方(WD-3合剂),能显著提高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水平,激发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抗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目的,并且WD-3合剂能引起HT-29/LOVO大肠癌细胞凋亡,并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从而进一步的杀伤肿瘤细胞。

4 逆转结直肠癌治疗相关耐药

化疗是结直肠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耐药的发生即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大大地限制了化疗的疗效。化疗的耐药涉机制涉及多方面,主要有P-糖蛋白(P-gp)、多种耐药相关蛋白(MDR1)、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DNA拓扑异构酶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等。中药复方肠胃清(健脾解毒方)主要由黄芪、党参、生白术、猪苓、薏苡仁、野葡萄藤等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燥湿解毒的功效。关于肠胃清逆转耐药的机制已进行诸多研究:(1)肠胃清可逆转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CT8/V的多药耐药,对顺铂耐药的逆转指数达到13.02[28];(2)复方肠胃清能通过影响耐药细胞YB-1的核移位、降低MDR1/P-gp的表达,从而达到逆转结肠癌细胞耐药的发生[29];(3)复方肠胃清能通过上调肝转移瘤组织hCTR1的表达,下调ATP7A和ATP7B蛋白的表达,降低GST-π和MRP2的表达,增加肿瘤细胞内铂类药物的含药量,从而控制耐药的发生达到化疗增敏的作用[30];(4)肠胃清还可以通过增加结肠癌细胞内的Pt-DNA加合物的水平等方式,从而达到逆转结肠癌HCT116/L-OHP细胞对铂类的耐药[31-32];(5)健脾解毒方可以通过抑制COX-2 的活性,降低 p-c-Jun(Ser63,73)的表达,从而达到降低MDR1/P-gp介导的多药耐药[33-34]。

5 结语

近年来,中医以健脾法为基础对结直肠癌防治研究日渐深入,已经达到分子、基因水平,这些研究对于揭示健脾基础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的作用靶点和研发有效抗癌新药有重要意义。再取得理想效果的同时,中医以健脾法为基础治疗结直肠癌仍然面对着诸多挑战:(1)中医健脾法常常以辅助增效的角色出现在临床治疗中,但需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分型,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健脾法的运用有一定的影响;(2)目前的研究设计及研究过程中仍缺乏严谨性及客观性;(3)大多数研究的的中药方剂都是经验方或中成药,研究经方者较少,不能体现出中医传统经典的优势治则。

中药复方或中药制剂的相关实验室研究从多个机制显示出了一定的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但总体的数量仍较少,尚未系统并深入的分析其规律性分子学机制。希望以后能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更多的更为广泛的实验室研究,以充分证实中医健脾法在防治结直肠癌方面的作用,同时希望加强实验室研究及临床研究之间的联系,为以健脾法为基础的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肿瘤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1]Currie A,Askari A,Nachiappan S,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patient preference elicitat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J].Colorectal Dis,2015,17(1):17-25.

[2]Formica V,Roselli M.Targeted therapy in first line treatment of RAS wild type colorectal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5,21(10):2871-2874.

[3]林胜友,沈敏鹤,蓝继,等.780例大肠癌中医证候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J].中医杂志,2012,53(5):410-412.

[4]刘静,张军,朱琦.中医药治疗大肠癌辨证用药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66-1167.

[5] Yu LJ,Drewes P,Gustafsson K,et al.A chemical genetics approach for the discovery of apoptosis inducers:from phenotypic cell based HTS assay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ies,to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anti-cancer agents and molecular targets[J].Curr Med Chem,2006,13(22):2627-44.

[6]李秋影,颜璐璐,马晓慧,等.20(S)-人参皂苷Rh2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J].中成药,2011,33(11):1874-1878.

[7]韩博,蒋依纹,张晨,等.20(S)-人参皂苷Rg3对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431-4433.

[8]何运元,王营,王黎,等.人参皂苷Rg3调控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2,25(3):189-193.

[9]张俊华,张银旭,左腾,等.艾迪注射液对大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观察及相关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1,51(50):46-48.

[10]凌博凡,王瑞平,邹玺,等.健脾化瘀方对裸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及相关MicmRNAs的实验研究[J].四川中医,2012,30(8):49-52.

[11]刘静,史勤,吕祥.健脾复方对人大肠癌移植瘤裸小鼠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8):57-59.

[12]唐广义,殷东风.肠积宁方促进大肠癌细胞HT-29凋亡及干预相关基因bcl-2及bax表达的实验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7,70(4):491-493.

[13]唐广义,殷东风.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及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5):601-604.

[14]王国娟,余文燕,范忠泽.肠胃清抗结肠癌增殖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2):75-79.

[15]张涛,陈玉,王小平,等.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健脾清热活血方含药血清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及 P-β-catenin 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2016,39(7):1618-1622.

[16] Aldebasi YH,Rahmani AH,Khan AA,et al.The effect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the pro-gression of bladder cancer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J].Int J Clin Exp Med,2013,6(4):239-51.

[17]邢涛,刘红耀,闫鹏,等.MMP-2、COX-2与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2-14.

[18]刘宣,王炎,隋华,等.健脾解毒方通过COX-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裸鼠人结肠癌血管新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276-1280.

[19]刘宣,隋华,殷佩浩,等.健脾解毒方对裸鼠人肠癌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3):23-25+36.

[20]蒋益兰,朱克俭,李勇敏,等.健脾消癌方防止裸鼠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5):379-380.

[21]李勇敏,谭小宁,徐琳本,等.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转移模型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J].中草药,2016,47(16):2883-2886.

[22]郭刚,许建华,韩建宏,等.十全大补汤对荷瘤小鼠结肠癌原发肿瘤切除后转移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4):436-447.

[23]Nakamura M,Lwahashi M,Nakamori M,et al.Dendritic cell strans duced with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gene elicit potentt herapeutic antitumor immunity:compar-sion with immunodominant peptide-pulsedDCs[J].Oneology,2005,68(2-3):163-170.

[24] Delektor skaya VV,Perevoshchikov AG,Gol ovkov DA,et a1.Expression of E-cadherin,beta-catenin,and CD-44v6 celladhesion molecules in primary tumors and metastases of colorectaladenocar-cinoma[J].Bul l Exp Bi ol Med,2005,139(6):706-710.

[25]崔澂,王润田,支国成,等.不同类别抗瘤中药制剂下调

作者信息: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杭州市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杭州 310000);

林胜友,Tel:135095715111;E-mail:linsy@163.com

猜你喜欢
大肠癌结肠癌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32
老年健脾操(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34
老年健脾操(四)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3:38
老年健脾操(三)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26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1:52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肠癌78例临床观察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中医研究(2013年5期)2013-03-11 20: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