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时代豪车变局在即

2017-01-13 09:12管宏业
中国汽车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豪华车车市增幅

□本刊记者 管宏业

3.0时代豪车变局在即

□本刊记者 管宏业

当下中国高档车市场已经发展到全方位竞争、全面白热化、聚焦全产业链及服务端的整体竞争阶段,也就是竞争的3.0阶段。以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高档车不愁卖的格局一去不复返了。

在去年高档车增幅大幅放缓的背景下,不确定的因子更加浓郁。1月份,奔驰超越宝马拿下全球豪车单月销量冠军,去年艰难卫冕的宝马开年却打了个哑炮,销量上不仅不敌奔驰,甚至被奥迪超过。国内竞争更呈胶着态势,德系三强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特别是奔驰与宝马的月销差已缩小到1000辆左右。

本已激荡的高档车竞争进一步白热化。也就是五六年前,市场上还只有4家高档车品牌,到2015年,国内高档车品牌猛增到了12家。尽管如此,事实再次证明,经验和先发优势固然重要,但成功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都可能被复制,后来者翻盘的机会正在不断放大,豪车竞争还远没有形成定局。

与以往高达两位数的增幅形成反差,过去一年中国高档车市场增幅为5%,这甚至不及乘用车市场平均增幅。对于这一波车市的降温,领跑者的感受更为深刻。去年,奥迪结束了在华为期26年的连续增长,年度销量首次出现下滑;激烈的价格战和厂商矛盾更是让宝马伤筋动骨,中国区负责人黯然神伤离去。毫无疑问,降价、亏损、调整目标、补贴经销商……随着市场增速放缓,这些已成为国内高档车竞争的新常态。按照一汽-大众奥迪中方负责人葛树文的判断就是,当下中国高档车市场已经发展到全方位竞争、全面白热化、聚焦全产业链及服务端的整体竞争阶段,他将其形容为“高档车竞争3.0阶段”。以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高档车不愁卖的格局一去不复返了。

新常态下必然需要不一样的新姿态,实际上,增速放缓并不是什么坏事,某种程度上这代表着车市开始回归理性状态。毕竟,2015年国内仅排名前十的高档车总销量已经达到186万辆,可以预期的一两年内,中国市场一定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档车市。

或许是时候将关注点从谁是“老大”这样的比拼中脱离出来,无论势头正猛的奔驰,抑或是勉力领先的奥迪、宝马,在充分竞争市场条件下,无论是谁,都难以保持绝对优势。毕竟,中国车市的庞大容量已经唤醒了所有竞争对手。从发动机工厂到产能建设,从技术中心到经销商培训,包括奔驰与宝马,在华投入力度丝毫不逊色于奥迪。在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竞争对手间从来就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关系。

可以肯定的是,国内高档车鏖战将更加激烈,车市格局也将发生大的转型。随着消费普及,市场规模继续放大,用户对高档车的理解和购买行为也将更加成熟,以往的“中国特色”、“官车文化”将愈来愈越淡薄,中国的高档车的用车文化与理念,甚至国内高档车市格局,都亦将越来越向国际接轨。

竞争格局向全球靠拢

尽管去年增幅放缓,但2016年年初的开门红,推动各家高档车企业开足马力,谋求重回快车道。

特别是去年逆势里取得不错业绩的车企,今年更是充满了期望。雷克萨斯中国总经理江积哲也认为:今后中国豪华车市场的规模将持续扩大,但是其结构和市场内涵将会不断发生变化。他认为,中国和美国市场首次购车、增购和对现有车辆进行置换的比例存在很大差异,美国70%-80%的车主选择置换用车,而以往中国80%的高档车用户都是首次购车,但这样的情形不会持续太久,中国不久也会走向美国市场的结构。“换句话说,中国市场将会逐渐转变为一个以置换为主的循环型市场”,江积哲也自信地认为,这一趋势对雷克萨斯来说更具有机会。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任思明认为,尽管去年高档车市场增幅、利润率双双下滑,但他仍然对未来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来自德国的他表示,虽然中国市场增速放缓,但增速依然是欧洲市场的三四倍,任思明特别看重的是,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高档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有意思的是,虽然去年高档车整体增幅下滑,但也有不少品牌实现了两位数甚至30%以上的增幅,出现了明显的反差,从而打破了以往的马太理论。过去那些增幅惊人的品牌,包括捷豹路虎、宝马以及沃尔沃等,增幅下滑明显;而包括奔驰、英菲尼迪,皆实现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一增一降之间,折射出的不仅是品牌间的销量波动,也是消费观曲折变化的结果。

在北京奔驰销售服务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李宏鹏看来,虽然对高档车整体而言,以往的高速增长节奏已经结束,但未来不同公司的市场表现将会差异很大。2015年,北京奔驰实现了33%的高速增长,远高于竞争对手。他认为,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数字和销量,而是奔驰与经销商“建立了坚实的互信基础”。

尽管去年在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但奥迪汽车董事会主席施泰德认为,尽管中国高档车市场增长速度放缓,但这并不表明市场出了问题,相反他认为,市场正趋向于回归常态,10%或许是一个较正常的增幅。

施泰德并没有过度乐观。早在3年前,咨询公司麦肯锡就曾经发布报告称:“中国最早将在2016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市场。”粗略统计,2015年国内高档车市场的规模大约为190万辆,同比增长5.7%,增幅跌至近10年来的最低;即使按照最保守估计,2016年依然保持5.7%的增幅,全年销量也已经突破了200万辆。与之相比,全球最大的高档车市场美国,2015年豪车总销量约为202万辆,也就是说,今年里中国就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市场。

实际上,倘若将比较的空间拉长,去年高档车的异样并不值得过于担忧。从历史上来看,间歇性的车市寒流并不少见。2005年、2008年和2011年都曾遭遇高速增长后的冲击调整。对高档车来说,即便遇到短暂性的下滑,但很快又会恢复如初。毕竟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没变,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这是国内车市消费的大前提。

按照麦肯锡的定义,价格为人民币20万元至120万元价格区间的汽车就是高档车,麦肯锡乐观估计,2016年中国豪华车销量将达到225万辆,2020年则有望进一步增加到300万辆。

所有的增长预期最终都落实在消费者身上,也就是任思明所说的中产阶级。任思明认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继续增长,动力除了经济继续维持6%-7%的增速外,更重要的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按照福布斯预期,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可能会增加到8000万。中产阶层有经济实力、有消费需求,这都使得豪华车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品牌再造重新确立“豪华”

市场是那个市场,但无论增幅还是增长动力、内涵都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特别是未来的中产阶级,现在的80后甚至85后、90后,与上代人相比,他们有了更加前瞻、独立以及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他们买车不再像父辈那样目的更多在于炫耀,车辆一方面回归交通工具的实用属性,另一方面,就同手机一样,体现出相当的个人品位、风格和特征。

面对新世代消费者的新诉求,摆在高档车企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是,如何重新界定“豪华”?以往,更大的尺寸、更大的排量以及浮华的造型,成为豪华车有别于量产车的重要特征。随着消费观念转变以及科技进步,小排量、轻量化、电动化成为汽车发展的新方向,褪去浮华后的高档车,何以再体现“豪华”?

能够被定义为高档,这绝不是厂家自我标榜的结果,关键在于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度如何,说白了,是公众用脚来投票决定。

高档车的标准向来莫衷一是,但基本的共识是:高档车之所以高档,绝不仅仅在于品质、服务这些流于表面、看得见摸得着的量化标准,更是那些融于内心、触发共鸣的软性内涵。

正因为此,“变”似乎再度成为国内高档车市的主基调,虽然形式不同,但包括奔驰、宝马在内,无一例外地将提高“情感价值”作为未来战略的重点,对品牌内涵上进行重新诠释。将“尊贵”升级为“进取”,将“机器”打造成“愉悦”,将奢华回归梦想……当高档车的品牌内涵变得亲民务实时,也意味着高档不再高档的开始。未来人们购买高档车并不是因为它的技术有多强或价格有多高,更多是它们具有其他品牌所不具备的“情感溢价”。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未来高档车的消费模式一定不同于以往,根据新华信调研公司报告,从2005年至今购买过豪华车的用户发现,这个群体平均购买豪华车的数量为1.5辆,其中超过30%的被访者同时拥有两辆豪车,这意味着,中国豪华车消费已进入重复购买阶段。

正由于汽车本身蕴含更多的社会性和符号性含义,汽车也就不能简单停留在产品本身。消费者越来越关心“车”与“人”的关系以及车本身的情感价值。匠心也好,东方也罢,突出的都是与消费者内心共鸣的软性内涵。只有最可能地俘获消费者的内心,才能让消费者与品牌产生强烈的情感关联,最终让客户成为品牌的粉丝。正如葛树文所言,未来豪华车竞争的关键在于“用户粘性”。“无论是奥迪的现有科技还是未来科技,只有从根本上满足用户全方位需求,才能让奥迪品牌在精神和情感上与其他品牌相区隔。”

对豪华车消费者而言,不管科技如何发展,他们需要通过汽车来彰显一种自我实现的情感诉求。如何满足消费者对品牌更高的情感需求,正是高档车的价值所在。正如奥迪前任设计师德席尔瓦所言:“我们不是在设计产品,我们是在为消费者设计梦想”,消费者选购高档车,更多也为了实现追求卓越、表彰自我的梦想。

10万辆成为二线集体诉求

中国高档车的马太效应开始动摇,但既有格局并未被打破。对于闯入豪华车红海的那些后来者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还仅仅是3年前,没有多少人会预期,中国能够并现如此多的国产高档车品牌;奔驰能够在短时间内快步赶上宝马……终其原因,在一个高速发展且模式、文化都还没有固化的市场中,强弱态势瞬息转变,或许后来者的机会也正蕴藏于种种不预期中。

当然,“生存”依然成为二线高档车品牌的首要要务。江积哲也此前曾告诉记者,他希望尽快达成10万辆的年销量。之所以界定在“10万辆”,是因为这个数量级才能体现出一个品牌在豪华车市场的存在感。“必须努力争取10万辆的年销量,否则难免被边缘化。”

实际上不仅是雷克萨斯,对于那些“后来”的高档车品牌,包括沃尔沃、凯迪拉克来说,当下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尽快实现年销10万辆。

无独有偶,2016年或将成为上述3个品牌不约而同冲击10万辆的集中呈现年。去年年底,雷克萨斯明确提出,2016年销量预期为10万辆;2015年冲击未果的沃尔沃和凯迪拉克,也将继续冲击这一目标;而对于经历去年调整、国产后企稳的的捷豹路虎,今年重回10万辆以上成为发展底线。毫无疑问,10万辆成为今年二线豪华品牌的集体诉求,毕竟,10万辆不仅是车企在达到规模效应的重要标志,也体现出从“小众”到“大众”的行业地位。

当然,若要真正撼动德系三强的垄断地位,还须假以时日。毕竟,仅奥迪、宝马、奔驰三者总量就超过140万辆,占据73%垄断市场份额。悬念在于,在第二阵营中,有谁能够扮演领头羊的角色?目前来看,捷豹路虎、雷克萨斯、凯迪拉克与沃尔沃都有这种可能。尤其是那些从战略层面已经确立了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品牌,似乎握有更大的优势。

但本地生产只是做大市场的充分条件,还远不是全部。2015年,全体系进口的雷克萨斯再度超过沃尔沃与凯迪拉克,重回行业第五位置,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唯国产的认知。这也证明,简单意义上的拿来主义、“本地化生产”,绝不是后来者居上的必要条件。注重品牌内涵与包装,而不仅是生产制造、内外设计的本地化,才是成败的关键因素。作为一款进口车型,雷克萨斯所强调的东方内涵,显然比硬生生的美式豪华、英伦范儿更讨巧、更有贴近性。

猜你喜欢
豪华车车市增幅
电动车有可能没有高档和豪华车
2020年墨龙舌兰酒出口创14年来最大增幅
豪华车
新能源将成车市新拐点?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2016车市销量一览表
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
韩国10月CPI年增幅创八个月高位
豪华车租赁在中国还不热
多国保险都怵豪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