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大胆质疑,提高阅读能力

2017-01-12 01:24陈振和
东方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提高能力语文阅读

陈振和

摘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在语文学习中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确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从六个方面进行具体叙述。

关键词:语文阅读;大胆质疑;提高能力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个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不知道如何质疑。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质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到底要改革什么,我认为改革教法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改变古板、灌鸭子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近几年的钻研,在这里列举几个例子进行探讨。

一、紧扣课文题目,进行大胆质疑。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抓课题进行质疑,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再见了,亲人》,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题的字眼“亲人”进行质疑:文中的“亲人”具体指那些人?为什么把他们称为亲人?接着导读课文,学生可以从大体上领会“亲人”的共同特点:他们都是为了帮助志愿军而不惜牺牲自己。在学完课文之后,再次引导学生审题质疑,如“朝鲜人民为什么对待中国人民志愿军胜过亲人呢?”从而启发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理会文中写到的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内容,使课文的中心“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伟大的友谊”得以彻底显现。正所谓“不似亲人胜似亲人。”

二、抓住重点字词,进行大胆质疑。文中的词句体现作者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独具匠心,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该训练学生找出句、段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这些字词,如果换成其它的字词,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写到“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句话中的“拉”字很明显用得妙,如果把“拉”换成“抓、拽”等好吗?通过对比,学生不难看出“拉”字不仅有“抓、拽”等词语说明爬山虎脚的力气有多大,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再如《蟋蟀的住宅》中写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中的“弹琴”这一词语用得惟妙惟肖,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蟋蟀休息的情景当作在享受生活的乐趣。从中看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三、利用文中重复出现的句子,进行大胆质疑。作者有时为了突出自己的写作目的,经常应用句子的重复。这并不是简单的反复,而是别有用心。如《夜莺的歌声》中开头写到那个男孩坐在河岸边上,耷拉着两条腿。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还有课文的末尾再次写到那个男孩还是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好像在等谁似的。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读这两句话诱导提问:“那个男孩到底在干什么?”通过阅读课文后就知道,他在等敌人的出现,然后把敌人带入游击队的埋伏圈,利用鸟叫声跟游击队联络,一举歼灭敌人。从而突出表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四、抓住反语,进行大胆质疑。如《白鹅》一课中就运用了反语。“白鹅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白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等,从表面上看,好像作者很讨厌白鹅,其实不然,恰恰是反语的运用得当,反衬出作者对白鹅的关爱有加,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五、利用文中的矛盾的地方,进行质疑。矛盾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教学时教师更要重视矛盾的解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开头第一段写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焦急”与“耐心”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进行质疑,这时老师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耐心的等待?从而理解老奶奶因急切盼望灵车开来而焦急,因等不到灵车决不离去而耐心等待,领会老奶奶无限热爱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六、紧扣文后问题,进行大胆质疑。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问的例子,让他们看谱弹琴。范文的例子可来自于课文后面的思考问题,来自老师设计的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例如《登山》一课,我针对第18自然段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一自然段景色的描写与列宁战胜害怕、锻炼意志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认真读书与思考讨论,有的说:列宁登山目的是看日出,所以要描写日出的美丽景色,不然就不完整。有的说:这是作者写作的技巧,写列宁他们登到山顶就该往回走,山顶景色描写有总结过渡的作用。有的说:列宁冒着生命危险过峭壁,应该要看到日出的美丽才合算。无限风光在险峰哪。有的说:这一段是对列宁战胜害怕、锻炼意志的赞颂。学生的解答从段的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写作特点以及人物思想感情做了一个比较全面中肯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这一自然段的存在价值。我紧接着启发学生:"老师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学生一下子有点冷场,接着就从刚才的回答开始思考,一部分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启发我们去思考课文中段与文章的关系,指导我们学习作者的写法。老师小结:这一段就段来理解没什么难度,但与上下文联系起来就可以显示它的重要性,有思考的价值。以后我们阅读也需要想一想,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为什么?从分析"问题"着手,逐步指导学生提问要有清楚地指向,语言要明白,要有一定的概括性,有一定的思考量与思考度。通常是从阅读文章的普遍规律上去找问题:第一、理解的重点处;第二、理解的困难处;第三、产生疑问的地方。但是更要重视打破规律的提问,往往这些问题的含金量更高。

其实,质疑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读中思、思中疑、疑中议,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于无疑处生疑,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提高能力语文阅读
加强训练提高小学数学能力
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激趣阅读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