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春晓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多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能与实际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本文阐述实践教育对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意义和实操例子,以求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人员提供一种转变德育课教育模式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德育;实践教育;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德育课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但在中职德育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演独角色、教授内容偏离生活生产实际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尝试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实践教育的方法,以求将课本内容具体化、实际化,转变学生对德育课“所讲无物,可无可有”的认知。从而更好的完成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
一、课堂模拟实践教育的应用
对中职生来说,对德育课程的学习缺乏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普遍存在一种学科无用的认识误区。因此课堂上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既不符合大多数中职学生感悟能力不强的具体情况,也难以完成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为统一的教学目标。因此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想要取得突破,要点是能将虚的理论讲成实实在在的知识,而在课堂上,模拟实践教育正是帮助教师做到这一点的可操作的好方法。
以《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课“求职礼仪”内容为例,在讲完知识之后,安排下一节课开展模拟招聘求职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职业礼仪展示。活动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充当考官的角色,组内所有成员都一一到组长那里去面试,面试结束后组长及组内成员指出应试同学存在什么问题,互相指正和学习。第二阶段,四组PK,由教师当考官,每组选出5位代表应试,教师对每一位应试同学都评分,同组相加,最终选出分数最高的一组给予表扬奖励。活动中学生参与感强,热情很高。活动目的明确,第一是告知学生一个知礼守礼的人,在社会上会被认为是值得尊重的,不懂礼仪的人则很容易遭到职场的淘汰,这是本课程的重点;第二是规范学生求职业礼仪中的走姿、坐姿、握手、自我介绍、语言表达、递送材料等行为。通过讲授与活动紧密的结合,让学生明白求职礼仪在面试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掌握求职礼仪技巧的运用。
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课“见义勇为”内容时,事先组织8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编排小品,3名主演(同学A扮演农民阿伯,B扮演男青年,女同学C抒情短演讲收尾),5名路过。第一幕:有一天农民阿伯骑单车在路上摔倒,一个又一个过路人避开不扶,最后只有男青年救了阿伯。第二幕:又有一天男青年在乡下钓鱼,不小心脚下一滑跌落池中,正好阿伯下田见到,忙拿上竹杠跑上去救了青年。第三幕,女同学C上台点题: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我们未成年人应该培养的品质。小品中的主角,一个时间是救人英雄,另一个时间又是被救对象,因此社会上如果有越多人见义勇为,我们以及我们的家人应越安全,小品展示了很实在的好处,看得到的利益符合中职学生思想认识的特点。同时阿伯在救落水青年时用了竹杠,是为智为。见义勇为的同时,也要保证自身安全见义智为。
二、课外活动实践教育的应用
在教服装班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课“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内容时,借力我校例行举办的服装表演秀活动,建议并鼓励参赛学生利用废报纸制成服装,零布料成本,既从实际处充分利用和节约了资源,也利用校办服装走秀活动及前来采风的地方性新媒体,向全校师生以及外界社会宣扬了环保意识。此外,也组织学生参加乡村道路环卫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卫工人工作的辛苦,从实际行动中去增强环保意识,提高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觉悟,选择并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在乡村道路环卫活动结束之后,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应该趁热打铁,写环保倡议书发到乡内街道两边的商店,因为他们发现不少垃圾是街道两边商店没有按要求处理生活垃圾造成的。另一学生进一步提出利用学校办公室的废弃A4纸打印,并且每一张纸编排4份倡议书,废纸再利用。由此可见,实践教育能激起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参与感,切身感受课本上那些枯燥文字的内涵。对于阅读能力普遍不强的中职生来说,通过实践活动,课本里面虚的知识,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自身观念。
经过这几年在教学上的不断研究和历练,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实践的作用之大,相比较以往在大学校园学到的泛泛教学理论而言,结合日常工作以及学生实际的教学才是最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东西。对于刚入学的中职学生来说,可能德育课对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没多大帮助。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会发现德育课无论是方法还是效果,都能对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和职业素养的发展产生深厚的影响,甚至还能给予他们专业技能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德育课教学运用得好,将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方式及热情。特别是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对以后职业的观念还存在误差,更需要在德育教学中予以纠正。作为一名中职德育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自身肩上的重任。在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中职毕业生的同时,我必须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是我一辈子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孝英.职业学校心理问题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
[2]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教职成[2014]14号《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