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志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和教育理念的提升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教学活动、课程整合、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等五个方面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呈现出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上好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尊重学生个性,提供适合教育
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因素。因此,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区别对待,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更多优秀人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更是如此,学生原有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例如:笔者在教授“word文字处理”一课的时候,给学生设计了多个作品选题,选题范围包括学校生活专辑、学科学习展示专辑、大自然专辑、趣味动物专辑、喜迎全运专辑和自由发挥专辑。这些备选选题既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内容素材,又将沈阳即将召开的全运会社会时事纳入课堂内容,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二、实施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这一策略的正确实施,势必有利于新课标中“关注全体学生”教育理念的落实。“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学且学得会。
如用Frontpage制作网页:课前根据学生基础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层次,从高到底依次为A、B、C层。课堂中除了分层辅导外,还设计和布置了分层练习。
1)在网页中加入文字并作相应的修饰;
2)图片、水平线的插入并作相应的修饰;
3)文件、图片超链接的设置;
4)表格线的设置;
以上练习题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而是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学困生(C层)要求完成第1—5题,完成后可继续完成下面的题;B层要求完成第1—9题;A层要求完成第1—12题。对于学困生来说,老师布置了1—5题,这些任务主要涉及基本网页制作的操作,操作相对简单但任务又比较完整,学生只要完成这些操作,就能制作出一个相对实用的网页,保障全体学生能体会初步的成就感,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
三、吃透教材,由教学生“学会”变成教学生“会学”
在学习八年级下第二课《时空画廊》时,该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看图软件ACDSee进行浏览图片、利用它进行图片的的旋转、格式转换等初步应用。这次我带了数码相机到了教室,在课堂上直接拍了一些同学的照片,他们显然很兴奋,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来抢镜头,收集好了素材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我只是在边上指导他们如何利用数据线把图片下载到我们的计算机中,并利用ACDSee软件直接来浏览,在浏览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了,有些图片位置是不正的,直接影响了同学照片的观看,看的时候要歪起头来才能看,十分不方便,因拍摄的需要有横着拍的,也有竖着相机拍的,所以照片放到计算机后显示的位置是不正的,需要经过旋转才行,那如何旋转呢,这些操作步骤都让学生自己在ACDSee软件中进行观察并寻找答案,因为是自己或同学的照片,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充满乐趣的,而不是单一的来完成一个任务,他们想看到自己满意的照片,所以热情很高,同学们都能找到方法并很好的完成了照片的旋转,其他一些相应的常用功能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掌握起来了。使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也就大大提高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实效性。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四、实现学科整合,建立知识关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与学生其他的学习充分融合,例如:在讲解windows movie maker视频编辑一课的课前准备环节,笔者选用八年级学生在上《长城谣》一课的展讲视频进行导入,播放视频,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同时实现语文与信息技术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问题“语文老师为什么会呈现这个视频呢?”让学生走进设计者,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再次感知语文课文的主题。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再次感知语文课上现代诗歌的写作背景,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五、补充必要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促使计算机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计算机的实用性和现实性很强,必须及时地给学生讲述一些新知识和新信息,让学生开阔视野。例如,可以把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故事讲给学生,鼓励学生从小努力学习,树立奋斗目标,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喜欢计算机课。计算机课,一定不要照本宣读。很多初中生上计算机课,上着上着就觉得没意思,很枯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事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刚开始教学Word 2007时,我先利用Windows中自带绘画软件让学生进行自由绘图。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他们画出了小鸟、大树、汽车、高楼等很多图画,还画出了一些很有想象力的图案。当然,我们还可以在学生的机器中装一些学习软件,来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趣了,对教材的理解也就加深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配合教学,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而且有利于教学,学生们也就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了。
总之,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策略的探索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必修课,未来的课堂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特色、如何做得更好,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