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但是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有能力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同时应增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以适应我国国家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思辨能力培养的内涵,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策略,为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教育
在针对思辨技能能否培养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学者持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对于思辨倾向能否培养的问题,学者们主要通过理论上的揣测和讨论进行。我国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众多教育工作者们都认为思辨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又要回到如何培养这一问题上,我们无可回避的需要探索的便是思辨教学培养这一途径,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等逐渐受到了国内学者的重视。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的内涵分析
1、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的内涵分析
我国教育部在针对大学英语课程,也明确指出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并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更是强调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力”。其确定的战略方针就是:“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规划纲要,2010:35)。
2、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遇到论争需要说理的时候,写文章需要论述的时候,听讲座需要发问的时候,常常会脑子一片空白,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朦朦胧胧似有想法,却一片混沌,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因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造成的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思辨的缺席”。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被指两方面问题。从学生方面来看,当今学生学习英语的大多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记单词、背词典、句型操练、做习题,以此对付四、六级和各种英语考试,由于平时很少用英语交流,所以造成了其学习的时候依赖性强,在课堂分组讨论交流的时候,通常也只是很消极地使用一些简单的口语,不愿根据话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交锋。另外,在业余时间并没有养成良好阅读报刊文摘习惯,信息量少,知识面不够广,导致思维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再者,大部分学生很少涉猎除自己学科外其他领域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哲学等学科领域,因此很难把多学科知识进行交融,培养思辨能力。在测试体系上,大学英语课程测试过于侧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忽略了思辨能力评估。考查语言技能的考试自然会引导教师和学生只是开展语言技能教学,放弃了对包括思辨能力在内的其他素质的追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思辨缺席”。
3、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
思辨能力源于西方,究其根本就是一种思考辨析能力。它着重强调的是自己通过认真的分析和论证,以合适的评价标准进行思考,找出自己认为紧要和正确的,最后做出合乎理据的判断。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真正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就离不开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一方面能够合理的提升大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使得大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还富于创造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我们的大学生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生存能力。
二、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1、增强语言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大学英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多思考和创造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把各种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巩固都融入到各类的语言训练活动中,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如面试、帮助他人、看病、入住宾馆、问路等情境。这样的情景创造使得学生能够更为准确的进行语言的交流,在交流中更有明确的目的,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还有情感上的交流,使得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语言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以学生分组、自由组合等形式为新的学习形式,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语法来进行自我对话和话题创作。
2、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的收集是多渠道的,可以从报纸、杂志、互联网以及其他相关教材中选取。案例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给学生。内容复杂、文字较多的案例教师可以课前让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或模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成员对模拟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最后,每小组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陈述本组观点,全体学生可以在其陈述之后向发言代表提问。讨论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中一些好的分析意见及独到新颖的见解,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逐步提高。
3、拓展英语教学的知识面
任何学科思维的形成的基础就是知识,知识的不断创新才能引导人们的不断创新。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要不断有意识的拓展学生的一个知识面。通过适度引导,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别的书都有着学习的热忱,从而从多方面进行知识面的累计。就课程设置而言,要适当增强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选择能够开拓学生视野的课程,如社会学、西方经济学、西方文学等等,与此同时还要增加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的课程,如辩证法、逻辑学等,最终形成属于学生自身的较为完整的知识构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习的一个思辨能力,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邹绍艳,高秀雪.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J]. 外语研究,2015,03:61-65.
[2]林青.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新闻英语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证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
[3]秦玉清. 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方法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4]丹金. 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解析[J]. 英语广场,2016,0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