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教学实践中心理学的应用

2017-01-12 01:52彭丽媚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教学质量

彭丽媚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越来越关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被推上新高度,劳技教学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能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小学又是其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从小学劳技教育着手,通过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首先分析小学劳技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从心理角度分析,接着揭示了当下小学劳技教学实践的现状,并反思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小学劳技教学提出了应对举措。

【关键词】小学心理;劳技教学;应用心理学;教学质量

一、背景

从1985年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表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来,素质教育就被纳入教育改革中去。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把开展素质教育作为重中之重,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各地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开展各项活动,有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改革发展。

小学素质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劳技教学,劳技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小学生对世界未知的好奇心,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在事件的过程中能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小学劳技作为小学基础课程的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摇篮,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劳技教学实践的有效落实,能帮助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同时能帮助健康心理素质的塑造。

随着劳技教育被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和心理学研究者投身于这一领域,通过从心理学层面分析,提高劳技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劳技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的联系

劳技教学能体现心理学的规律理论,促进对心理学的研究,而心理学理论可以被应用到劳技教学中去,促进劳技教学实践。

(一)劳技教学中可以体现心理学的规律理论

劳技教学有个人的项目,也有集体的项目。在劳技教学的开展过程透视了一个个学生的心理活动,可以体现一个学生对劳技的认知、参与劳技教学的动机,以及在活动中体现的个人特质和在群体里的态度,这都是心理学中对象研究的重要方面。链接教学活动,其实也是一个心理学的真人实验场景,考验体现很多心理学的规律和理论。

(二)心理学理论可以被运用到劳技教学中去

优秀的劳技教学能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学生的消极、懒惰、恐惧、自卑等心理往往会限制劳技教学的开展。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改善负面情绪,积极参加到劳技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与老师双方的良性互动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劳技教学的重要性

(一)劳技教育方面

1.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相继颁布,表明了国家素质教育思想和政策的初步形成并奠定了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基础。到现在的三十年间,一直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全民素质,该要求不仅立足于国家和民族全局和亿万家庭的福祉,同时也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小学生是对老师、对学校拥有最高崇拜感的人,是家庭成员中最容易接受普及教育的,通过对小学生群体劳技教学的推进,可以帮助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动手参与热情。

2.培养动手习惯,树立终身受益的实践观

学生一旦离开教师、课堂、学校,在新的环境里在没有约束和引导以及缺少开展劳技活动时间和场所的情况下,他们即无参加劳技活动的意识,也无单独参加劳技活动的能力,就很难坚持实践活动。这也是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也说明了现行的学校教学与社会存在着脱钩现象。在现代化的社会、家庭中,对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偏好越来越强,而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要求越来越弱,所以出现了“书呆子”的称号。

坚持劳技教学,要从小学开始就给学生灌输积极的劳动价值观,充分认识劳技课程的意义和必要性。课上引导,课后监督,通过多种多样的劳技教学活动,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他们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端正对待劳动的态度、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养成动手的习惯、树立终身受益的实践观。

3.充分展示个人特质,培养多样化兴趣

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基础和个人爱好点不一样,小学生又处于对世界、对自己充满好奇,有强烈探索欲望的时候,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劳技教学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人特质,借此培养多样化兴趣。

例如,雕塑等课程会使小学生产生对自然的亲密感,对艺术的追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起动手的欲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帮助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给予积极的暗示引导,激发与巩固对劳技课程的兴趣。

(二)心理素质方面

1.克服自卑心理,促进自我认知

小学是思想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且他们处在对世界、对自我认知的构建时期,对自我的认知还不成熟。有些学生很容易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够好、身体素质不行而产生自卑心理,这不仅仅影响这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影响他们整体的心理情绪,使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降低对学习的热情。

而学生的消极情绪又会影响到教师课程的开展,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的作用,造成恶性循环。此时,教师就要进行心理学干预,找到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通过积极的心理辅导,鼓励学生多去尝试,并多给予示范性指导,学习、掌握技巧,加强自我认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塑自信心。劳技教学正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项目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优点,从而促进自信心的构建,克服自卑心理,促进自我认知。

2.树立团队意识,避免个人主义

小学生最害怕脱离集体,通过开展集体性的劳技教学活动,将学生纳入一个个团队中去,加强团队建设,树立一个团队目标并为之共同努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老师从心理角度加强对合作的引导,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归属感,认识到自己在被这个团队所需要着,使学生更加融入团队中去。

劳技教学可以帮助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团队意思并不是否认个人竞争,而是个人的竞争要建立在与团体目标一致性的基础上,不能因为个人狭隘主义为了个人的成果而弃置团队的目标,良性的队内竞争会促进整个团队向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下去。

3.化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劳技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化解小学生的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现在家长普遍认为,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除了在校的学习,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补习班,心理压力巨大。在劳技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起到刺激神经的作用,神经兴奋在大脑和肌肉之间传导,肌肉的活动的刺激能向大脑传递更多的冲动波,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表示,积极参加劳动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少动的人高很多。

四、小学劳技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对劳技教育的心理偏见

1.社会

虽然在政策层面上已经有了很多针对小学素质教育开展的方针、政策、指导意见,将劳技教育纳入小学素质教学体系中去,但是整个社会对劳技仍然存在偏见。人们往往给技校生打上“差生”的标签,而认为“优等生”都是整日在教室安静学习的学生,这是一种偏见。年龄越小的学生的价值观越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长此以往生活在这种偏见中,会使他们也从心理对劳技产生偏见,对参与劳技活动有消极的态度。

2.学校

劳技课在中小学是一个有些尴尬的存在,学校往往会优先安排文化课程,而将劳技课视为副科。名义上虽然会经常安排劳技课程,但是要是文化课程老师有上课需求,他们往往能够从劳技老师那里“借”到课时。虽然大多数小学生是很喜欢体劳技课的,甚至这是他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但是他们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只能听从老师的安排。

3.家长

家长对文化课的成绩要求很高,会带孩子参加各种小学奥数班、英语班等课外辅导课,而留给小孩的劳动实践时间相对较少,很少有家长专门带小孩参加劳技类的课外课程。另外,家长自己本身的空闲时间久不多,更是很少与小孩进行的亲子活动,家里也往往没有相应的劳动场所和用具。

(二)小学劳技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缺乏

劳技老师在与文化课老师的配比上严重不足,在进行劳技教学活动中,一个老师要带领好几个班级,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教学改革中,由于处于弱势地位,无法积极主导改革。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劳技老师一般为其他的任课教师兼职劳技老师,对劳技教学活动的开展本身就不够了解,缺乏劳技教学活动中需要具备的心理学知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对小学生的劳技教育过程中缺乏一些心理上的积极引导,限制了小学劳技教学作用的发挥。

五、对小学劳技教学的建议

(一)从心理角度改善对劳技教育的偏见

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都要从心理角度改变对劳技教学的偏见,重视它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中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家长,要从小重视对小孩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布置的课后作业,形成课上与课下劳技教学的无缝对接,全面提高劳技教学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二)加强对小学劳技教师的心理学培训

小学生是心理极其单纯、脆弱的时期,劳技教学涉及到个人创造,也涉及到集体合作,很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旦发生负面情绪,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小学劳技教师更要加强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应用心理学,帮助其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要塑造其健康积极的心理态度,发挥劳技教学的正面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娟.小学劳技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与实践研究——以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劳技课为[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丁宇红.劳技教师教学素养剖析及策略——兼谈劳技教研方式的创新[J].上海教育科研.2016(01).

[3]张曼.提升学生生活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基于劳动技术教育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应用心理学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探索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的模式探讨
应用心理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探讨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