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晖
面对“课标”和新教材,一个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感到十分的困惑和不适应,“怎么教了十几年的书现在却不知道该怎么上课,怎么教学生了!”怎样使用好物理新教材呢?一期来的实践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更新观念是使用好新教材的基础
传统地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被看作是课程的“推行者”,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教书,在于把课程忠实地传达给学生,教学方式是讲——练——讲,实验也只是简单地流于形式,印证实验结果。而新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以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为基本理念。如果教师仍以传统的观念来对待课改,新教材理念将无法实现。教师只有积极参与课程变革,以新的观念理解新课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改进教法是使用好新教材的关键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上科学探究摩擦力时引入新课可采用一个演示实验:将两本练习册一页页地相互交叠在一起,然后让两个学生将书拉开,结果用了很大的力也拉不开。为什么两本书一页页地交叠在一起会有那么大的力呢?好奇心驱使学生不得不认真学习本节内容,从而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接下来的探究实验,学生积极主动,观察仔细,实验认真,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整堂课在有兴趣的气氛中进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心设计实验,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可首先演示用一凸透镜在灯泡和墙壁之间移动,在墙上得到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灯丝的像,也可能在墙上不见像。接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否是影响凸透镜成像情况的主要因素?)假设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从而顺利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此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探究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既注重了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认知,也注重了情感体验。
3.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学习新知中,在科学探究中,学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出现,分工协作,相互探讨,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每四位同学分成一组进行实验,一个同学操作,一个同学记录,另两位同学观察,然后再交换着做,四人讨论,作出结论,最后每组选出一人在全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教师只需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点拔,得出正确结论即可。
三、提高教学质量是使用好新教材的目的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注重“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不可忽视,它是物理学的基础,应准确把握。如:重力一节的教学:首先应弄清重力的产生是地球的吸引,其次,作为力的三要素十分重要,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g=9.8N/kg的含义)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这些知识是画重力图示的基础,必须好好把握。
2.挖掘身边的器材,演示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除用好实验室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身边现成的器材也能很好地反映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如:讲声音的产生时,实验室无音叉,怎么办呢?用鼓或盆代替:将纸屑放在鼓面或盆底,用棒敲之,可清楚地看到纸屑的跳动,从而轻松地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一结论。器材简单,效果明显,经济实用,教学效果好。
3.体现物理与生活
如:在学习了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后,让学生想一想,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很轻松地回答,电线在振动。为什么在雪地登山,不宜高声喊叫,学生也能很快分析出原因。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就在身边,学好物理学有用的观念深深印入学生心间。
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是使用好新教材的根本
新教材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加强了知识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新教材在动和静一节中,讲到了诗人、画家、音乐家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在上本课时,教师若能有诗人韵味地朗颂几首描述运动的古诗,清哼几句《高山流水》那又是一种情趣,学习气氛活跃,教学轻松,教师的地位得以提升,学生又何不乐学呢?(学习物理是一种享受)
总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我们对新的物理教材也有一个认识和使用的过程,对于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大胆探索,不断反思,方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