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组份LNG对槽车运输气相压力的影响分析

2017-01-12 21:50陈峰安东雨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24期
关键词:压力

陈峰+安东雨

摘 要:目前一些LNG接收站气源地以煤层气液化为LNG,由于煤层气气质较轻、气化热小,液化后的LNG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将会出现蒸发气(BOG)产生量增多的情况,尤其是采用槽车液态外输时,其影响更明显。本文着重分析轻质组份LNG在液态槽车长途运输时压力升高的情况,以及蒸发气(BOG)产生量,提出避免槽车压力升高引起超压放空的方法。

关键词:LNG;轻组份;槽车;BOG;压力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4.218

1 概述

随着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LNG接收站建成投产,上游气源地的LNG组份也呈现多样性,国际上一些气源地以煤层气液化为LNG,由于煤层气组成以甲烷为主,气质较轻、气化热小,液化后的LNG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将会出现蒸发气(BOG)产生量增多的情况。一般LNG接收站的设计组份中甲烷含量在86%至97%左右,而由煤层气液化形成的LNG组份甲烷含量高达99%。表1为两者组份组成对比。

目前使用槽车对液态LNG进行分销是LNG接收站的重要销售方式之一,因此本文对轻质组份LNG与目前接收站的常规设计组份进行分析对比,确定轻质组份的LNG对液态槽车长途运输的影响,提出避免槽车压力升高引起超压放空的方案。

2 轻组份LNG对槽车运输的影响

在液态槽车长途运输过程中,随着运输距离在增长,运输时间随之变长,环境热输入不断积累,导致槽车储罐中LNG持续蒸发,槽车储罐中压力升高。目前LNG主力槽车容积为52.6m3,有效容积48.47m3。LNG槽车储罐的绝热方式主要有真空粉末绝热(CF)、真空纤维绝热(GB)和高真空多层绝热(CD)等技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高真空多层绝热技术,其日蒸发率指标≤0.28%/d,最高工作压力0.62-0.7MPag,安全阀起跳压力0.65-0.75MPag。

2.1 不同组份下槽车运输压力升高情况

根据槽车的保温性能考虑日均0.28%的漏热量,槽车装车后压力0.01 MPag,以下分别针对不同组份,就LNG槽车行驶里程与槽车压力升高情况进行了对比,具体结果见表2。

由上面的对比分析可见,在装车后的压力为0.01MPag下,轻质组份在运输17个小时(850km)左右将出现超压安全阀起跳,某典型LNG组份在22个小时(1100km)左右将出现起跳,两者相差5-6个小时左右(运距约250-300km)。

2.2 不同组份下槽车产生的BOG量

进一步对不同公里产生的BOG量进行测算,结果见表3。

由以上对比表可见,由于不同LNG的气化热不同,轻质组份的组成较轻,气化热小,在相同漏热条件下,BOG蒸发量比较大;另外在相同条件下,轻组份LNG的饱和蒸气压也较大。以上两点因素共同导致了轻组份LNG蒸发量较大。而且随着运距加长,积累效应显著,在运距达到600km时轻质组份LNG与常规LNG相比,BOG产生量相差10kg左右。

3 降低LNG槽车运输过程气相压力的方法

降低LNG槽车运输过程中BOG的产生量,需从充装后LNG本身的物性(温度、压力、组份)方面考虑。如要控制温度,需要从槽车保温(保证保冷层真空度、避免阀门内漏)或外界增加冷量方面着手,但在不增加费用的前提下,控制温度很难实现。因此以下从充装的压力、组份方面提出降低LNG槽车运输过程中气相压力的方法。

3.1 控制充装结束槽车储罐内压力

尽量控制槽车装车后压力处于低点,保证槽车充装后处于较低压力时,在运输过程中槽车储罐内压力增长较慢,在运输距离较长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安全阀起跳,这是因为充装结束后槽车储罐内压力较低,为槽车BOG蒸发留有了一定空间,从而保证了在长时间(长距离)运输过程中不产生放空。

3.2 对轻组份LNG分罐储存并分别外输

减少LNG槽车运输过程中BOG的产生量,可以从进料本源进行控制,如将轻组份LNG分罐储存仅用于气态外输,则可以避免轻组份LNG在进行液态分销时产生的大量BOG。

3.3 与常规LNG掺混

由于轻质组份LNG气化热小,所以在相同条件下BOG产生量更大。基于此可以考虑将轻质组份与接收站储罐内较重LNG进行掺混,以相对降低BOG产生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掺混过程中,如果组份相差较大,需要严格控制翻滚发生的可能性,对接收站操作要求有一定提高。

4 结论建议

(1)从分析情况来看,在LNG槽车运距较长情况下,轻质组份LNG比目前接收站的设计典型组份更容易产生BOG,进而产生超压放空的情况。

(2)为尽量减少轻质组份气源对槽车运输的影响,建议在接收站实际运营装车时,尽量保证槽车充装后处于较低压力,避免槽车远距离运输导致超压。

(3)轻质组份产生的BOG量偏大,在槽车在到达有气态用户的卫星站后,产生的BOG气体可以通过卫星站内自增压并经过加热后直接外输给用户。

参考文献:

[1] 陈峰,王飞. LNG接收站投运初期BOG回收流程改造方案[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8):173-175

[2] 朱斌斌.不同装车方式对LNG接收站的影响[J]. 油气储运,2012(5):92-94

作者简介:陈峰(1977-),女,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技术领域。

猜你喜欢
压力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
社会压力下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及对策
水泵压力试验的质量控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核电厂安全壳泄漏率异常高分析与处理
江苏:7万亿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