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

2017-01-12 13:55谭莹
记者摇篮 2016年11期
关键词:编排新闻节目广播

谭莹

【摘 要】新闻编排是指若干新闻稿件在一次节目中的排列组合。编排是一门艺术,一期好的节目编排有助于发挥广播新闻的传播功能。随着网络、手机客户端、微信、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涌现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信息需求与日俱增,广播新闻节目编排也面临挑战,如何将字数不等、观点不同、角度多变、质量参差不齐的稿件重新整理、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性很强的精神食粮,新闻节目编排的思路和技巧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广播 新闻节目 编排

广播新闻节目编排有宏观编排和微观编排。宏观编排,关系到整个新闻广播的方向、效果以及发展趋势;微观编排,则是和具体的节目直接联系在一起,包括编排的前期、中期、后期等各个编辑环节。下面笔者主要谈谈微观编排,也就是一组节目如何编排好,才能够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先说说选材(新闻稿件素材)思路。以政治家办台的理念,一组好的新闻编排要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抓手来选择新闻稿件。广播不同于新媒体,不能猎奇,不能随意转载,新闻编辑在对稿件选取时要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稿件统统排除在外。即便有一些负能量的稿子,也要重新编辑、编排、整体统筹。例如,营口新闻之声《1062早新闻》当中的民生新闻,每到周末稿件相对较少,10条稿子中,有5—8条是负能量的。编辑经常问:怎么办?笔者认为:宁缺毋滥。如果负面新闻占比一半以上,这组新闻稿件的选择就是失衡的、失败的、失信的,是不符合导向意识的。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广播要清楚地知道: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基础是坚固的、是非标准是分明的、主流道德是向上的,不能让所谓“道德滑坡论”站住脚。结合“中国好人”“辽宁好人”,营口广播新闻也开办了《营口好人》专栏,每期3分钟,既有省市道德模范的先进人物,又有小学生和耄耋老人的小人物,他们来自营口市各个阶层,百期《营口好人》栏目,不仅讲好了这些好人的故事,还请百名好人自己发声,大大增强了收听效果,弘扬了社会真善美,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舆论,体现责任与担当。

接下来说说编排形式。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源的趋同,“同质化新闻”充斥着各家媒体,那么新闻节目是否具有吸引力、有可听性,很大程度上就要取决于编排形式。编排并非只是理出一个播出的顺序,而是传达内容的积极手段,如果将一档新闻节目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新闻报道就好比是一道道菜肴,而新闻编辑就是这盛宴的掌勺厨师。同样的原料,不同厨师烹制出来的味道会大不一样;同样的菜肴,不同的上菜顺序、不同的荤素搭配给食客带来的感觉也会完全不同。随着新闻节目理念和节目形式上的变化,新闻编辑的编排就不仅仅局限在文字修改、编辑上,还要有新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想出“新点子”进行新闻内容的重新编排。要关注民生、贴近生活,为听众提供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在第一时间抓住听众的兴趣点,并将其凸显出来,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新闻节目的特色,满足听众需求。作为中国第一新闻广播频率的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每天早六点半的《全国新闻和报纸摘要》成为新闻节目编排学习的典范。提要+时政资讯(含新闻链接)+各类录音新闻+节目预告+全媒体扫描、一句话观点+各地资讯+国际+预告,有消息、有音响、有场外记者、有评论、有专家……编排形式可谓琳琅满目。2016年,辽宁新闻广播也对早间《全省新闻联播》节目进行了编排上的创新,引入了带有辽宁声音的《谋振兴、促发展》,带有民生情怀的《家》和《全省天气预报》,听众们反映:辽宁新闻听起来内容更丰富、更深刻了,形式更接地气儿了。作为地方新闻广播,营口新闻之声紧跟上级台的步伐,2016年改版后,对早新闻板块节目进行重新大调整、大编排。一个小时的《1062早新闻》板块,既包含营口新闻,又有国内外新闻;既连线场外主播介绍“昨夜今晨全资讯”,又连线气象主播“说天气”;既有一男一女新闻主播热点新闻评论,又提前采录“新闻观察员点评”,形式变换、内容突出、层次清晰,让人听后耳目一新。但节目编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不能是一劳永逸的,当听众感到听觉疲劳时,就是新闻编排该创新之时。在编辑工作中,如何把新闻节目编排得新颖、有张有弛、节奏和谐、生动活泼,使听众自始至终保持强烈的新鲜感和浓厚的收听愿望呢?

一、内容提要的选择

提要是吸引听众、浓缩信息的作用,通过节目的预告让新闻能够吸引听众进行频道、栏目的提前锁定。通过提炼一个个简短、生动的标题进行悬念制造,来吸引听众、激发听众的兴趣,增加其可听性。“将庞杂的素材新闻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中发现精华”。值得注意的是:广播新闻编辑一定要避免从某些互联网上或报纸上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将一些很有噱头、很雷人的标题直接用作广播新闻提要,这是不足取的。众所周知,书面语言大都不适合广播语言,看懂未必能听懂。例如“铁矿石需求难增量、期价后市料震荡”“行走里约,安全防范不能忘”,这两条提要的文字看起来略懂,听起来就很生涩、难懂。因此,广播新闻编辑要力争自己创作、提炼出适合广播语言的内容提要,用百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力求直接、简单明了、贴近群众。

二、编排节奏的把握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甚至休闲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广播新闻的节奏也应与之相协调,因此,编排节奏成为广播新闻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广播新闻从业者认真思考。广播新闻编排节奏的原则,新闻节目不是综合节目,每条新闻的性质、价值、重要程度不同,在整个节目中需要安排的位置长短也就不同,编排节奏要在轻重、快慢上加以把握。广播稿件中,常见的广播新闻题材有消息、通讯、特写、现场短新闻、录音报道等。这些稿件写法不同,反映的内容也大多有各自的要求。因此,新闻编辑要站在播音员及主持人的二度创作的高度上,分清题材,确定时长和字数,语言表述是昂扬还是低沉,抑或是平缓。之后,播音员再确定播音语速。这样,则能恰如其分地表现稿件内容,展现稿件的内涵。另外,听众中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对新闻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老年人听力差、反应速度慢、记忆力减退,他们的听觉和识辨能力往往不及年轻人,文化水平低的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一般也赶不上文化水平高的人。所以我们在选择、编排稿件时要兼顾大多数听众,不能一味追求紧凑、追求快。有些新闻编辑为了追求信息量大,在有限时间内编辑出超常规的内容,上下前后极其紧凑,殊不知,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说的和听的速度都有一个极限。说话的速度太快,耳朵就会跟不上嘴巴,听的人领会理解就会发生困难。而且语速太快,就会给人造成压力,使人紧张,从而也影响人们的理解。比如有一位听众在给中央台的信中反映:《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播音速度快得惊人,像雷声滚过,我听了简直喘不气来。快到使人喘不过气来的程度,当然就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与领会。这里,笔者认为,不是播音员想播得快,是新闻编辑事先已经给出了这些编排内容,播音员只有提速才能完成这个编排节奏。

编排节奏由内容决定。例如,政府要令、会议公报和评论,以及社会重大新闻事件等。对于这些稿件,新闻编辑要中速掌握,自然恰当地把握节奏、把握度。否则的话,继续依照常规的程式化播报编排,则不能很好地传播新闻事件内容。总之,编排节奏事关重大,新闻编辑只有很好地认清稿件题材,做到因稿制宜,恰当地把握前后串联和衔接,这样才能使播音员准确地表达传播新闻稿件的深刻内涵,才能展现广播新闻的魅力,才能使广播媒体真正地发挥好传播作用、引导作用和教育作用。

最后,笔者要提醒新闻编辑的是:广播新闻编排实践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节目编排模式化,重要信息不突出,延展性不强,伴随地方广播节目编排的实际操作中,新闻编排往往容易陷入编排模式化,按照领导级别、会议顺序等来进行编排。这种情况常见于地方台的地方新闻节目中。相信,在“走转改”越来越深入、新闻改革越来越清晰,这一模式化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让广播新闻更有特色、更有价值,让广播媒体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记者摇篮》2012.1;[3]《记者摇篮》2013.1

猜你喜欢
编排新闻节目广播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初中两种版本教材中电学实验的编排比较与分析
提高报纸编辑版面编排策略的探析
电视节目编排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